「先享受後付款」裏的騙局 ─ 為何應該教子女借、還錢與信用卡

--

在前兩篇文章中,我分享了如何教子女關於賺錢、存錢和花錢的重要概念。本文則是要談為何也應培養他們對借錢的正確觀念,以免日後在不知不覺中誤入歧途。

借錢就是預支未來

國家個人,現今看似欣欣向榮的美國經濟,其實有極大比例都建立在各種寅吃卯糧的舉債措施之上。

在許多已經被徹底洗腦的美國人的觀念裡:

  • 沒錢買房子,可以申請房屋貸款(就算沒適當的頭期款);
  • 沒錢買好車,就辦汽車貸款(儘管新車一開出廠立刻貶值);
  • 無法支應一般日常生活支出,可以先記在信用卡債上(雖然利息高得嚇人)。

許多連鎖商家,更直接提供商品分期付款,用來鼓吹消費者先享受後付款。

至於學生貸款,則是另一項美國獨有的經濟乃至社會問題。因為大學學費貴得離譜,許多大學生還沒畢業,就已欠了一屁股學貸,甚至在大學畢業數年之後仍還不完。這無異於槍聲還未響起,就已經輸在起跑點上。

刷卡人 = 現代浮士德?

浮士德(Faust)是德國文豪歌德筆下的一個學者,他為了得到知識、權力與慾望的滿足,選擇與魔鬼進行交易,出賣了自己的靈魂。

在我看來,許多使用信用卡的人,都和浮士德沒有很大的差別。所謂的「先享受後付款」,通常都是包裹著糖衣的毒藥,享受目前短暫愉悅的代價,所要付出的常是未來的幸福。

信用卡如果使用不當,很容易成為個人財務災難。 — 奶爸老喬攝

信用卡並不適合所有人

個人認為,只有能同時做到以下兩者的人,才應該使用信用卡:

  1. 已有足以支付日常花費的固定收入;
  2. 有紀律做到每月結清款項。

因為長期使用「循環信用」無異於財務自殺。舉例來說。如果欠發卡銀行十萬元,且循環信用利率 24% 。根據金融學 72 法則,只要大約 3 年,這項債務就會加倍到二十萬元。

套用愛因斯坦或是股神巴菲特的話來說,這也是複利的神奇威力。只不過在這樣的例子裡,發卡銀行是受益者,刷卡人則成了犧牲者。

卡債族典型案例

我有一個小留學生同事,小學時就和哥哥一起來到美國,成長過程中沒人教過他理財。大學申請了信用卡後,彷彿挖到(魔鬼)金礦,漸漸養成了許多美國人有一百元、花兩百元的消費習慣。後來畢業沒多少年,就不得不申請 Chapter 7 個人破產保護。

如何因「年」施教

一般來說:

  • 對小學低年級生,我們可以簡單地教導他們,欠錢會有壞結果
  • 到了大約小學高年級左右,可以進一步向他們解釋,為什麼不該欠錢。如:有借有還,才會再借不難;
  • 至於國、高中生,則可以針對先前提到的各式貸款,和他們一起討論、分析可能的負面結果

大富翁,不只是桌遊

每個人小時候都玩過「大富翁」。這款經典桌遊,其實也有助於子女的理財教育。它告訴我們一個簡單但重要的道理:要當房東,而非房客;要當債主,而非債務人。如此才能讓資產為你帶來收入,而非成為負債的奴隸。

經典桌遊「大富翁」,有助於孩子們的理財教育。 — 奶爸老喬攝

對非專業投資人來說,我認為唯一可以接受的債務是房屋貸款。不過,這仍然要視該房產的增值潛力而定。

結語

在理財人生的這場遊戲中,懂得何時該借錢、用什麼樣的方式借錢與還錢,也是重要關鍵之一

你的孩子準備好了嗎?

相關網址:

◎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別忘了幫我拍拍手 ( 1–9 次依喜歡程度而定; 請按文末或左方的 "拍手" 按鈕)。也歡迎您將本文分享給朋友。您也可以按最上方的 "Follow" 按鈕,這樣就不會錯過我的發文了。◎ 最近才重新開始寫中文文章,所以短期內會儘量嘗試不同主題。若您還想看到同一類的內容 (親子理財),請拍手 10 次以上讓我知道。◎ 如果有其他建議的主題,請直接在下方留言。謝謝!

--

--

矽谷奶爸老喬 Silicon Valley Old Joe

旅居矽谷多年的奶爸老喬,與你分享他的所見所聞。主題包括:數位產品與專案管理、科技趨勢與產業動態、投資理財,以及親子教育等。《矽谷奶爸老喬》FB 粉專:https://www.facebook.com/SiliconValleyOldJo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