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島生馬祖誌】出差、移居、交朋友:從一份咖哩飯說起(上) — — 一店一名片,與在地人交朋友

西尾半島物產店,以賣一份旅人與在地人都能在日常生活感到舒心的咖哩飯。

如果來馬祖,想要找一處靜謐之地,關掉島嶼觀光模式、轉為在島生活;南竿,也能找到這足以窩存半日的「西尾半島物產店」。

位於馬祖南竿西北部的四維村芙蓉澳,遠離馬祖觀光熱點,在人煙罕至之處這店裡要賣什麼?賣悠閒、賣日常、賣馬祖島上的一份「去馬祖特色」的咖哩飯。西尾半島主理人施佩佩說,當時因工作關係長期往返馬祖,適逢縣政府正尋求能活化老屋和地域特色的團隊,因緣際會下走進了活躍於民國初年的海上梟雄林義和的戰略指揮基地。從2020年7月,以活化半島區域的使命感展開這閒置空間活化的工作,「我思考一個旅人及在馬祖島嶼生活人,會需要什麼?」

西尾半島的建築前身是海上梟雄林義和的戰略指揮基地。

以這樣的角度出發,不論出差或是久待,期盼能有一個能支持自己在小島上生活的空間場域,「我想要的是:能不能有不一定都是吃紅糟飯的地方?」她開完笑說。施佩佩觀察到,島民們不一定天天吃紅糟、海鮮貝類(淡菜、海瓜子、佛手)、閩東特色風味餐,常見的餐點往往因為需要滿足一次性觀光客的想像,那是一種馬祖對外的服務工作。每天吃得好、吃得有特色,一待久,一碗丼飯、一份義大利麵也許是魂牽夢縈的舒心食物。

以咖哩飯為主,搭配島嶼地產食材,以新穎手法再詮釋。

回到久待馬祖的人們的日常需求,佩佩選擇了咖哩飯為主角,空間氛圍也以「馬祖幾乎沒有一個可以好好坐下來開會、聊天、沈澱的地方」為出發,考量自己所需,重新打造一個能支持島上人們好好生活、好好工作的場域。她回憶之前出差馬祖,都分外疲累,交通轉換外、島際間的航班串接,衍生出長時間等候與不確定,「心都懸在那裡,都市人習慣排滿行程都無用武之地,到馬祖,隔天可是不能有安排。」種種情境下,這場域的所有細節設定都必須要能夠支持自己,「如果我是一個旅人,會怎樣開始?」於是乎,這間店誕生了 — 2020年7月1日。

思考馬祖需要有一個能好好坐下來沈澱的地方,西尾半島不只是一間餐廳。

談及草創籌備時期,店長鍾京燁提起最初的設定:「不只是一間餐廳。」擅長行銷企劃、將自己感興趣議題納入每月主題,從2021年開始,她依據不同季節來執行線上、實體活動、展覽及限量餐食,創造造訪者完整的體驗感受。「像是今年四月有一個小書展『導讀月』,邀請島內外的人來選書。我們針對馬祖的時間感來論述,搭配書展與佛卡夏組合。」當時還是客人的貢丸也在看完給馬祖的選書櫃一系列漫畫《海獸之子》、《發酵聖經》、經常走訪西尾半島而成為熟客。

主廚貢丸(左)夢想以廚藝專長重新詮釋馬祖風土,遇到熱情的漁民大哥(右)經常分享豐收漁獲,創造許多令人驚喜的員工餐。

生長於馬祖的貢丸,對於各種海洋食材是再熟悉不過。數次,看著漁民大哥好意將大章魚、比目魚等豐收漁獲送到店裡給店內女孩們加菜,夥伴們卻因不會料理活生生章魚而顯得驚慌失色,於是他默默地走入廚房教導海鮮魚貨、去骨、切片、川燙、燉煮等料理任務;擁有澳洲藍帶廚藝學院背景的貢丸,夢想就是用他的廚藝專長重新銓釋馬祖風土,目前受邀在「西尾半島」擔任主廚。另一位Wency也是從客人變成外場夥伴,「看出去就是海的感覺啊!」曾在國外打工度假的她,視馬祖與海相連與澳洲氛圍極為相近,這份經驗連結而踏上父親的故鄉馬祖。

西尾半島物產店以「物產店」為名,思考在航上貿易時期,芙蓉澳常為貿易中繼站,許多商客在此進行物資交換、商貨流通世界各地,以此呼應,企圖與在地對話:馬祖更應該追求的物產為何?一開始,搜羅日、法物產,主力放在嚴選台灣本島物產:柯亞果醬、御鼎興醬油、禾乃川味增、洲南鹽場…等,讓馬祖人有更多選擇。後來,也逐漸結交不少馬祖青年或品牌合作夥伴,如:沐光商行的戰地巧克力、小柒咖啡、懿家忍冬啤酒…,透過選物,檢視馬祖原物料、生產過程等,只要品質好就引進,逐漸感染馬祖物產的創新。

選擇咖哩做主角,呼應大航海時代、海上貿易的光景與氛圍。

食物部分,想要提供日常美味,選擇咖哩作為主角,遙想大航海時期的氣氛、海上貿易的光景,眾異國城市的港口邊必定流通珍貴香料所組合出的料理;這混合的香氣中,匯聚了各城市的文化氣息與想像,於是,店內製作招牌西尾咖哩、乾咖哩、奶香雞肉咖哩。除了咖哩,還有馬祖小食組合,內有:馬祖坑道一口酥、灶有料芝麻球、紅麴花生組合,以及糯米時組合等。當中,有一道蘊藏情感連結的菜單 — 一款紀念已故漁民池小哥的餐食,以他的商號名為「柒號一夜漬組合」 — 到現在仍有馬祖在地人懷念他時,都會來店裡點一盤以香料浸漬橄欖油封存一夜的韻味。此外,因應不同時節食材推出限定款料理,像接下來2022馬祖國際藝術島,在「島嶼味蕾實驗室」計畫中,西尾半島就會有一套非常澎湃、充滿馬祖風情的法式料理。

餐桌上,有糯米時、柒號一夜漬組合、馬祖地產淡菜、藍眼淚啤酒等,都是馬祖的「豐味」。

開店後,一切都在摸索階段,前期佩佩以客座主廚的方式邀請夥伴朋友們輪流登島(法籍Morgane、阿靜、阿魚),與店長鍾京燁一同發展西尾半島的雛形。後來有了主廚貢丸的加入,不自覺打造出此空間潛力 — -創作與地域互動的平台,「我是透過這間店來與經營與在地的關係。」在台灣超過十年社區輔導的經驗,擅長空間活化的工作,當初受邀來馬祖分享在台灣社區營造,由下而上是如何長出自己社區的特色空間,然而,卻無法複製台灣經驗到這裡,「感覺滿挫折的,地區營造的風土、居民的背景相差太多,過去經驗派不上,語言和頻率都不對。」

此外,在台北社會化的互動模式、工作經歷、得過獎項,在馬祖完全失效,「你好像得重新開始,因為你以前做得再厲害,都與馬祖無關。」這也讓她有機會從零開始:以前生活總有一些包袱、做任何事情都得先從拜碼頭做起,「因為風土條件的差異,在其他地方做成功的案例不見得適合馬祖。當我所以為理所當然的事情都不需要了,重新與當地建立信任就是新的起點。」然而,地方信任感從何而來、要怎樣開始?

因為風土關係,成功的案例並不一定能適合馬祖,反而重新與在地建立信任,慢慢展開新的可能。

「居民們會從你是在地人誰的朋友、老闆是誰、親戚是誰開始建立,信任關係仍保持著濃厚的社會連帶性。」有時,語言、溝通都失效時,靠的是信任關係:你爸媽是誰、你是不是馬祖人…,反之就會有很大的門檻需跨越。佩佩說,最初從工作出差、到與當地互動,「你會發現達到日常溝通需要回到當地人的文化去建立起,無法複製台灣經驗到島上。」

像一開始,跟漁民大哥聊工作內容是透過社區活化、帶動地方產業。過兩天,他照舊問你為何而來,當改成「我跟你一樣在賺錢,他們就秒懂!還會熱情跟你分享如何賺錢。」或是問:妳住哪、房東是誰?從關係來確認血緣背景、透過仰賴熟悉的事務,追蹤到任何一位與妳認識的人,最終放下心來。佩佩笑說,於是乎認真經營販售咖哩飯賺錢,便能獲得認同信任的基礎。

馬祖人喜愛腳踏實地、認真工作。佩佩笑說,透過認真賣咖哩飯,很開心能獲得在地人的認同。

她觀察到馬祖人的天性務實、不喜歡不腳踏實地的輕率,「他們會問我今天賣得如何?提醒我應該怎麼賣、要記得上網行銷…,分享這些細瑣小事對他們來說反而是踏實的準則,也更樂於分享與推廣。」這種務實的生活哲學,反映在看得見的事務上,包括從事漁業養殖所獲得的利潤、投資賺錢的心法、兼職當教練的優點等,皆開誠布公。相較而言,文書工作如企劃、辦活動、寫文案的工作較無形且抽象,反而更像是不務實、無所事事的人。「但當我賣一份咖哩,他們會覺得我做了一件踏實的事情。」又或者見證佩佩幾點開店、是否遲到、如何認真工作、從中教導指正,確認這是一位值得信任的人為止。「幾年前因公出差以社區規劃輔導老師認識馬祖,與當地人的關係距離很遙遠,如今不僅落籍於馬祖,用日常耕耘的心經營西尾半島,島上的人們多半聽聞過,交頭接耳馬上就能熟識起來。」西尾半島就像是一張馬祖人看得懂的名片。

於是,「好好經營一個空間、做好一碗咖哩飯,讓他們來認識你。」

開了這間店,建立了與在地島民的連結平台,許多人愛上到此串門子,交流、分享,創造共處共生的悠閒空間。店內夥伴們與漁民大哥、在地鄉親都變成好友。

就這樣,這間店裡經常穿梭著西尾半島的夥伴們、後來流浪至此被收編、到處曬懶的貓「糯米時」、想偷閒的旅客與在地人…,共處共生馬祖所需要的偷閒空間。

撰文|孫維利

攝影|定影影像工作室FIXER Photographic Studio

主辦單位|社團法人台灣島嶼文化共生協會

執行單位|吾然文化有限公司

企劃統籌|邱珮瑗、張維眞

企劃主編|張維眞

企劃撰文|孫維利、彭雅倫

--

--

台灣島嶼文化共生協會

成立於2020年秋天,宗旨係深掘及發揚台灣本土文化、推動島嶼間世代對話、連結群島互動關係,將在地推向國際舞台,讓世界看見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