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關於貝果的小事(1)_歷史

貝果。追
Nov 3, 2021

--

貝果(Bagel),又名焙果、培果、焙果或百吉圈,是一種麵包,為了方便攜帶,做成中間空心的形狀。由於外型和馬鐙相似,因此被取名為「貝果」。貝果主要食材有面粉、白糖、酵母、鹽、奶油等,將發酵過的麵團捏成圓環,再加了糖的沸水煮過才放進烤箱,形成貝果特殊的嚼勁和好看的色澤。外型簡單的貝果,其實背後有很有趣的歷史!

排排站的貝果。(ViviBrown攝影)

這個系列會介紹關於貝果的所有事情,包括貝果的歷史、貝果的風潮,也會有貝果實作。今天就要先來介紹貝果的歷史…

貝果的歷史

關於貝果的歷史眾說紛紜,有一說是在一個風雨交加的夜晚,一位船長在海上航行,嘴裡吃著油炸餅。他雙手操舵時,把餅串在舵輪的把手,餅的中間因此被穿了個洞。他愛上了這種吃法,因此叫船上的廚師以後就給他做帶眼的炸麵包圈。

雖然這個貝果傳說很可愛,不過最廣為流傳的說法是波蘭國王約翰三世致敬版。波蘭國王約翰三世在1683年維也納戰役中大敗鄂圖曼土耳其人,一位奧地利維也納的烘焙師傅,為了表達對於波瀾國王的敬意,做出馬蹄形麵包予以紀念。馬蹄形狀象徵波蘭國王的精湛騎術,而在奧地利文的馬蹬就是 Beugel, 意為圓滿之意。之後貝果就在東歐廣受歡迎,在後來的三世紀裡,貝果的原料和做法都保留傳統沒有改變。

1683年維也納戰役 (圖片來源:https://i2.kknews.cc/SIG=q242q6/ctp-vzntr/0p9q223r33384q5o9r0p65osn1703po7.jpg)
波蘭國王約翰三世(圖片來源:https://cuphistory.net/wp-content/uploads/2018/05/John-III-Sobieski.png)

然而,並非所有人都對於這個貝果傳說買單,《貝果的神奇歷史》的作者Maria Balinska推論,美國的波蘭猶太人太懷念Sobieski國王才創造這則故事;作家Leo Rosten則認為,在維也納戰役以前,波蘭的克拉科夫市就已經出現貝果,是當時在四旬期吃的食物布勃利克的變種。

布勃利克(圖片來源:https://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f/f5/Barankas.jpg)

「貝果」一詞最早出現在1610年克拉科夫市的《社區條例》上,當地人在婦女生小孩時會贈送beygls作為禮物,不過無法完全肯定beygls就是今天的貝果。也有人認為匈牙利的傳統甜點beigli才是貝果真正的祖先。在16世紀到17世紀前期,貝果已經成為波蘭和斯拉夫人的固定飲食。

匈牙利Beigli,一種烘烤而成的酥麵包卷,裡面填滿了由核桃和罌粟籽做成的醬。 (圖片來源:https://reurl.cc/mvz1rM)

在1880年,東歐的猶太人為了躲避猶太人的屠殺逃到了美國,他們把自己喜愛的貝果帶過去。性格較為保守的猶太人,為了維持貝果的傳統與配方,在紐約成立貝果師傅公會(International Beigel Bakers Union),嚴格控管製作和販售,只有公會師傅才能製作販賣,權力採世襲制只傳授給兒子。

1900年在美國紐約創立的貝果師傅公會(圖片來源:https://reurl.cc/82Yxrb)

飲食討論著作《Jewish Food: The World at Table》作者 Matthew Goodman寫到;「直到 1960 年代,紐約市裡的每一個貝果,都是出自貝果工會。貝果工會如此強大的原因,便是他們掌握了通往王國的鑰匙,只有他們知道怎麼做貝果。」

(ViviBrown os: 真感謝活在對的年代,現在貝果已不是任何人的專利,每個月都有玲瑯滿目,讓人選擇障礙的貝果可以訂購)

1960年初,烘焙工業逐漸成熟,Daniel Thompson 發明了每小時可做 4,800 個貝果的自動機器,機器可取代大量人工,公會壟斷也被打破。美國出現機器生產的貝果,並和冷凍分銷結合起來,使貝果在20世紀後期成為北美常見的食品。

Daniel Thompson和他發明的貝果製造器(圖片來源:https://reurl.cc/q1ae8E)

貝果的演變和人文社會密不可分,美國人對猶太文化、健康食品開始感興趣,尤其婦女大量外出工作,需要方便的食物。貝果在19世紀中葉起,也在英國倫敦的布里克巷(BrickLane)以「beigel」(意思是「彎曲」)為名,大量銷售。

英國倫敦大排長龍的Beigel Bake(圖片來源:https://reurl.cc/OkQW07)

80年代後,由於健康飲食的觀念成為未來主流,貝果的低脂、低膽固醇、低發酵受到營養學家的青睞,在紐約的街頭更是處處可見,風行極致。除了紐約,英國人也非常愛貝果,根據英國大型糕點製造商 New York Bakery Co.,英國一年吃掉約 8 千萬包、超過 3 億 2 千萬個貝果。將一年消耗的貝果都疊起來,相當於 6,402 個巴黎艾菲爾鐵塔。

如今,貝果成為了沒有種族、階級之分的美食,更是許多人對於早餐的想像。不過貝果的種類越來越豐富,除了無包餡基本款,也會在裡面夾奶油乳若、果乾等等,甚至還有抹了一層厚厚醬的精緻貝果,還有裡面夾上生菜沙拉的鹹貝果。

貝果其實可以有很多變化,除了早餐,也可以是午餐、點心、晚餐和消夜。對於不能吃澱粉的族群,也有無麩質貝果可以選擇。

抹上厚厚醬的精緻貝果(ViviBrown攝影)
南洋咖哩蔬菜貝果搭配斯康以及鮮奶茶的高級午餐組合(ViviBrown攝影)

貝果的起源與城市的關係

貝果最悠久的歷史發源地之一是美國紐約以及蒙特婁,是猶太人最早開始在美國城市的聚居地。

論兩個發源地的差異,紐約貝果口味偏鹹,麵團主要加鹽及雞蛋,使用瓦期烤爐烘烤,烘烤前會用熱水先煮過。外型上更蓬鬆,有微濕的外殼,表皮較硬;蒙特婁貝果口味偏甜,麵團中摻有麥芽糖及雞蛋,使用木柴烘烤,烘烤前大都會在蜂蜜水先煮過,口感相當有嚼勁。外型上較小,中間的洞較大,主要有撒有芝麻籽的白貝果,和撒有罌粟籽的黑貝果。

蒙特婁式貝果(圖片來源:https://tokyo-kitchen.icook.network/uploads/recipe/cover/354697/f0ae54f9b2082f7e.jpg)
紐約式貝果(圖片來源:https://reurl.cc/0xkNa6)

(ViviBrown os:原來貝果還有紐約派、蒙特婁派之分,之前吃到沒有嚼勁的貝果,都覺得他們肯定不是貝果,真的是誤會大了XD 不過我個人比較偏好有嚼勁的貝果,如果沒有嚼勁,感覺就像一般的麵包,哈哈)

曾登上月球的貝果

2008 年,太空人 Gregory Chamitoff 帶了第一批貝果上太空。Chamitoff 從他阿姨位於蒙特婁的麵包店中,帶了 18 個芝麻口味的貝果到太空總署。因為Chamitoff 真的太喜歡貝果了,以至於無法想像沒有貝果在月球上生活六個月。

Gregory Chamitoff(右前)和他帶來外太空的貝果(圖片來源:https://reurl.cc/0xkNkk)

想不到小小的貝果,背後竟然有這麼深的歷史以及趣聞。了解貝果的歷史以後,讓原本就是貝果控的我,更加喜愛貝果了如果你也喜果的話,每年的2月9日是國際貝果節(National Bagel Day),許多貝果商家會祭出優惠,一起來歡慶這一天,當個快樂的貝果人吧!

參考資料:

貝果-維基百科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B2%9D%E6%9E%9C

多源焦點-貝果是什麼種類的麵包
https://dyfocus.com/news-life2/b74f0.html

賀米爾 貝果的由來
http://www.hermia.com.tw/website_module_detail.php?website_module_classify_sn=90&website_module_sn=8

Bagel Sweet 貝果的起源
https://www.bagelsweet.com/the-origin-of-bagel

NOM Magazine 貝果 8 個不為人知的秘密
https://nommagazine.com/%E8%B2%9D%E6%9E%9C-8-%E5%80%8B%E4%B8%8D%E7%82%BA%E4%BA%BA%E7%9F%A5%E7%9A%84%E7%A7%98%E5%AF%86/

《貝果的神奇歷史》(The Bagel: The Surprising History of a Modest Bread)
https://belongnews.pixnet.net/blog/post/27794663

百科知識 bagel
https://www.easyatm.com.tw/wiki/bagel

在這世界上22個國家裡最好的假日甜品 https://zh-tw.flitto.com/content/3320

--

--

貝果。追

一個貝果狂熱者的貝果日誌。分享關於貝果的一切,貝果的歷史、好吃的貝果、貝果的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