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評顧小培不是「沒有容人之量」

唔係唔接受異見,係唔接受謬論

kayue
Jan 25, 2021

早前事忙,現在才有空寫兩句顧小培那段已被刪除的影片。港大微生物學系臨床助理教授薛達對顧小培影片的批評最先引起關注,隨後亦有一些作者說明顧小培的錯誤,例如文科生小肥波等,《蘋果日報》的跟進報導指出顧小培曲解研究販賣宣稱可治療癌症的「四小寶」綠茶素、薑黃素、洋蔥素和芹菜素。

顧小培雖強調自己「沒有叫市民不要打疫苖」、「應讓市民自行決定」,不過他提供失實訊息,把疫苗講成有害無益,無異於叫人不接種疫苗。

Factcheck Lab查核的重點在疫苗方面,檢視了顧小培宣稱的研究證據。詳情當然還是看查核報告,不過我想強調一點︰他在影片中引用多項研究證據、附上論文編號(PMID),旨在予人專業的感覺。只要稍為認真檢視一下他的理據,就算不是專家也能看出問題。

穿鑿附會

例如顧小培在影片中描述一個複雜機制,宣稱冠狀病毒的尖刺蛋白(spike protein)會導致病人肺纖維化,機制一環扣一環,令人看得眼花撩亂。然而查看他引述的論文,便會發現屬「當堂嚇一跳,然後得啖笑」的水平。

他首先引用一篇2014年9月發表的論文指尖刺蛋白包含「甲基轉移酶」,但這篇論文討論的是非結構蛋白16 — — 顧小培在影片中的白板也有寫上代表這種蛋白的NSP 16 — — 而尖刺蛋白是結構蛋白,跟非結構蛋白是兩回事。然後他又引述另一篇論文指「甲基轉移酶」與「外皮細胞生長因子接受體」(EGFR)有關,但論文討論的甲基轉移酶為「PRMT1」而非NSP16的「2'O-MTase」。

人體結構非常複雜,就算顧小培引用的論文沒錯而且相關,頂多也是描述了一個理論上可能成立的機制,實際上是否如此運作仍需要實驗證據判斷,更何況顧小培引用的論文與尖刺蛋白無關。很多利用偽科學賺錢的人會在缺乏證據的情況下,把一些理論上可能成立的機制當成事實,旨在誇大產品功效。

提出嚴格要求非為嚴謹

要了解顧小培的業餘程度,得看他如何描述疫苗測試。他不了解別人如何做臨床實驗,便信口開河指測試只是看有否產生抗體,宣稱這不代表有保護作用。後來回應的時候,他又改口風指測試結果「很粗糙」,原因是實驗沒有控制「測試人士的生活起居習慣」這一因素。

最理想的疫苗測試,當然是找來多對各方面都一模一樣的人,然後其中一人接種實驗疫苗,另一人注射安慰劑,實驗期間兩人都去相同地方、吃一樣的食物甚至所有作息都同步。

問題是這種設計脫離現實,實驗成本肯定急增,除需要應付參與者長時間的生活費外,更要大量人力物力確保不會出錯。顧小培還建議要「嚴格控制疫苗測試者三個月的生活」,在今次測試中甚或會適得其反——如此嚴格控制生活,可能使參與者感染風險大減,令實驗時間延長甚至無法繼續(因為研究人員需要出現足夠確診個案才可判斷疫苗是否有效)。

實驗中參與者會隨機分配到實驗組或對照組,即使實驗組別以「生活起居習慣」再細分(先別想到底要分多少組才足夠),顧小培仍可提出其他因素,要求進一步細分不同組別。這樣的話,七十億人參與實驗恐怕也不足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