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蝦皮購物的總體分析文

那欸ANNE捏
18 min readAug 23, 2019

--

::::::::::架構::::::::::

  1. 蝦皮購物介紹
  • 歷史
  • 目前現況
  • app功能架構圖
  • 營銷活動

2.市場分析

  • 總體
  • 未來策略建議

3.針對現在app的改版建議

1. 蝦皮購物介紹

蝦皮購物是由SEA Group在2015年推出的、基於手機應用程式的購物平台。最初在新加坡發跡,現已拓展到馬來西亞、泰國、印度尼西亞、越南、菲律賓和臺灣。

-歷史

2015年正式在台灣上線,進軍C2C的電商市場,當時的母公司名稱為Garena競舞。他們認為即便擁有大量商品,只有一部分會被消費者注意到,因此想以發現取代搜索,對應的策略為社群購物,成為行動拍賣版的Facebook。

在第一階段(2015年6月到10月)主要倚靠在FB、IG、google投放廣告來取得用戶,另外也在討論區、bbs論壇送披薩、折扣碼,名聲逐漸傳開。此時使用者人數到達50萬。

2015年10月推出黑貓宅急便免運,公司認為此為拉使用者的最大功臣。為了免運,使用者改到蝦皮交易,促使使用者人數快速上升,到達了100萬。

根據創世紀的調查,有53%的使用者會使用超商取貨。在第三階段(2016年1月到5月)時蝦皮推出超商免運費,也舉辦了超商活動,如針對300家711瀚荃家寄出感謝包裹、一日超商傳情活動,此時使用者人數到達300萬。

此前的策略都以增加下載量為目標,但使用者並非非蝦皮不可,只是為了優惠而來,且優惠戰也耗費不少資金,必須提升使用者的忠誠度,並且逐步正常化經營。在2017年4月17日,蝦皮拍賣開始收取成交手續費0.5%、信用卡交易手續費1.5%,其餘費用仍免費。

除此之外也開始擴增規模,2017年7月推出B2B2C的蝦皮商城服務,主打有三大保證:假一賠二、15天鑑賞期無條件退貨、退貨免費物流到府取或。2018年3月推出24h快速到貨服務,湊足了C2C(拍賣)、B2B2C(商城)、B2C(24h購物)。

2018年11月又宣布調整拍賣賣家的成交手續費至1.49%。

2019年3月推出Shopee LIVE直播購物。

2019年7月賣家成交手續費、信用卡交易手續費升為2%。

-目前現況

分成C2C、B2B2C(商城)、B2C(蝦皮24hr)三個賣場,合稱為「蝦皮購物」。商城目前有4749家商店,蝦皮24小時目前僅一萬件商品左右,以食物、家用品為主。

-APP功能架構圖

made by Anne

主要由「蝦拼」、「動態」、「商城」、「通知」、「我的」構成四大主要頁面/功能。另外有「購物」、「聊聊」、「團購」、「直播」、「搜尋」的模塊嵌入在這些頁面。

「蝦拼」頁面的設計邏輯

蝦拼是所有資訊的集散地,最大可能的將所有活動/團購/直播/推薦商品放在這個頁面。此處嵌入了「購物」、「聊聊」、「團購」、「直播」、「搜尋」模塊。

動態則會展示關注的店家、朋友的公告、關注/瀏覽的商品,可以在此處增加想要關注的人。此處嵌入「購物」、「聊聊」模塊。

商城則是除了B2B2C賣場。若某商品為商城的,會有特別標示。此處嵌入「聊聊」、「購物」模塊。

通知頁面包含四大通知內容+訂單動態。嵌入了「購物」、「聊聊」模塊。

最後是我的,包含帳號設定和各種紀錄的查看。此處嵌入了「購物」、「聊聊」、「團購」模塊。

第二部份來整理一下各個進入口。

「購物」、「聊聊」存在於各個頁面,是為了讓使用者能隨時查看、強化購買的行為。

「團購」的進入口有我的、蝦拼的圖示及塊狀欄

「直播」的進入口有蝦拼的小圖示跟塊狀欄。

「搜尋」的進入口在蝦拼頁面和商城頁面。

-營銷活動

在8月13日時正在進行的活動有56個,不論商城與拍賣皆包含的活動,僅包含商城商品在內的活動最多,有17個。活動型式有選品折價、超級大優惠的搶購、購買商品就捐錢給慈善機構、滿額折價/免運/返購物金、贈送購物金/折價券等等,也有純粹遊戲(比如猜謎)送禮物,活動期間都很短,幾乎不超過一個禮拜。

(活動定義:期間限定或數量限定,有單獨landing page,為蝦皮官方推廣的廣告,可為單一商家或多個商家的活動)

這些活動頁在app及pc端兼用,意思是這些活動有自己的landing page,無論從pc或app端接近,都是上同一個landing page,此方式較方便,不必頻繁更新app以上架新活動。

2.市場分析

-總體

資料來源:創市際

首先是以桌上型/筆記型電腦造訪電商零售網頁的網友共929.6萬名(不重複),占了台灣pc網路人口的75%,然而2019年卻降到884萬名,占比為76%,變動不大。

在總瀏覽頁數部分也降了11.9億,下滑42%,平均每人300頁也降到每人181頁,下滑39.6%。因2018年無比較總使用時間,故此處不進行比較。總造訪次數下降1000萬,單月份平均每人造訪次數由16.9次降到15.3次,下滑9%,變動幅度不大。

考量以上指標的下滑情形,推測是使用pc造訪電商零售網站正在減少,網友轉往使用移動端訪問網站,因此造訪人數、總瀏覽頁數下降,總造訪次數下降不多則可能因為有些動作還是透過pc更為便利,比如賣場上架。

儘管如此,目前PC的使用情境還是比較多。資策會在2018年的研究表示,網友透過PC與行動下單的比例約為6:4,比例隨著年紀而有變動,41歲以上的消費者是7:3,越年輕的使用者,移動端比例越高,在25歲以下消費者比例呈現反轉。因此,各個電商零售網站應更加注意移動端的建設。蝦皮正因為著重這一部份,在推出初期就取得了大量年輕用戶,且快速成長。

大膽說一下,不覺得未來移動端可以完全取代pc端,除非有使用者經驗設計上的進步。PC的無可取代性在於能同時多工以及視野的寬廣程度,在一些情境上這些特性優先度高,比如比較要購買何種商品,會希望可以快速的在不同商品間切換或一目了然看到所有比較項目等等,移動端的設計上仍無法達成上述兩個特性,因此pc端跟移動端都要把握,但不能把他們一視同仁去設計,要去回應使用者期待做差別設計,個人認為這是蝦皮沒做好的部分,前個章節提到,蝦皮為了方便,在pc端和移動端採取類似的設計,雖說方便移動端的使用者,但對於pc端而言,體驗上就不是那麼完美。

另外,雖然pc端在電商網站有不可取代的特性,但目前持續發展的折疊手機也讓人很期待,有沒有可能在其上發展出取代pc的介面設計呢?

資料來源:創市際、資策會

-未來策略建議

此處參考藍海策略,首先繪製台灣電商網站的策略草圖。電商網站提供的是「體驗」且需要同時滿足買方和賣方,以下是我自己觀察得出的業者從是競爭與投資的因素。

成交手續費

網站會向商家收取成交手續費,通常收取成交金額的一定百分比,對於商家而言是成本,因此會影響商品定價以及店家去離,間接影響該網站的商品數和價格,這也是賣家選擇一個網站的重要因素。

促銷活動

這個網站是不是總能夠有吸引人的促銷活動,吸引人的點比如選品、促銷方式。

物流

買家一定都想越快拿到商品越好,除此之外,也會很在意目前的進度,已經交給快遞了嗎?還有多久才會收到?提供這些資訊也能增加使用者對體驗的滿意度。各個業者為了加快物流,都開始建物流中心。

方便購物的功能(比如設定常用住址、收藏商品、搜尋商品的篩選方式)

推薦商品

現在也有很多人是透過電商零售網站認識新商品,就像逛街,所以會希望網站能推薦他們可能喜歡的商品。

行動介面設計便利程度

現在透過行動裝置購物的越來越多了,如果介面設計不好就會讓人很惱火,因此將此項列為之一。

有些因素如消費者權益維護(ex.退貨)、推薦商品、對店家提供的協助,原以為也可以納入因素,後來觀察各業者後發現似乎沒有被特別重視(也可能是觀察不全),所以就不納入了。

這邊簡短描述一下觀察結果,先一句總結:

蝦皮很優秀

成交手續費目前蝦皮相較之下算高,3c收2%、其餘5%,pchome和雅虎則有最低的手續費1.49%。手續費會影響賣方去留,不過也不只這一項,比如平台流量、操作簡易度也都是考慮之處,且轉換平台不容易,另外一般品的手續費跟其他家一樣,所以手續費上升不一定會嚇跑賣家,不必過度擔心。(但不知為何總是被拿來當作比較的項目)

促銷活動(此處的是平台主導的促銷活動,不包含各商家的促銷活動)

個人觀察幾家的促銷活動,覺得蝦皮的促銷活動最有「包裝」,比如最近的「懶人生活節」,就一口氣包了多種物品的促銷,且讀起來很有趣,其他有趣的名字還有「付清節」、「抓鬼特攻隊」。蝦皮的促銷活動大多很短,沒幾天幾乎整個活動List就大更新。Momo的促銷活動數量不比蝦皮多,就觀察到的大概只有蝦皮的2成左右,同樣也是會包裝活動,不同處是momo的活動期限較長,大約2個禮拜,也有更長的,形式也不一樣,momo會將很多促銷活動包裝在一個大的主題下,給大主題做landing page,可連到子活動的page,不過不強調彼此的關聯,於是乎透過這種方式,Momo的促銷活動看起來並不多。題外話,momo的landing page在pc上表現最好,互動度很高,頁面視覺設計非常有創意。

Pchome的非常難觀察,數量大概5個以內,他將所有促銷活動混在一起…不過他比較少landing page,大多時候是直接連到商品頁,活動也少有包裝,促銷方式也只有兩三種,不像上面兩家花樣多(買一送一、滿額贈、送購物金、限時搶購、限時超低價…….)

雅虎表現跟momo差不多,但沒有母子活動的傾向。

物流最強當屬Pchome,涵蓋在24小時的商品有200萬以上,蝦皮僅1萬多,且集中於食物/日常用品,其他兩家雖然也有24h,但並沒有特別專區,數量不明。現在各家都在做物流中心,momo計畫在北中南區都要有設點,還有小型衛星倉,總共12萬坪的倉儲。Pchome現在也有了約11.5坪的倉儲,蝦皮則大概有個萬坪的倉儲,雅虎則有個2000坪的倉儲。(後兩個實在不確定)。Pchome在此處優勢非常大,其他家若想趕上不是那麼容易。

方便購物的功能上蝦皮也做的非常完備,此處最弱的是pchome,首頁眼花撩亂,為了最大化增加廣告空間,搜尋框大幅縮小,搜尋結果頁也不容易篩選出商品,商品頁資訊雜亂,沒有做出層次,但pchome是唯一一個有接受多家電子支付的。剩下幾家可以看下表。

只有展示有觀察到的項目,yahoo在此處表現不錯。Yahoo會在商品的縮圖部分(指搜尋商品結果頁面上每個商品都是用縮圖的方式展示),可以看到兩張商品圖,其他家就只有一張,這一點很特別,但不確定是否對使用者有幫助,因為圖片是要手動切下一張,說不定根本沒有使用者察覺,自動播放會更好嗎?放動圖會不會更好?這些都需要做實驗來釐清一下。

總結一下,蝦皮在此處表現中等,仍有進步空間。

行動介面設計

各家的app如下:

雅虎-拍賣、購物中心、超級商城

Pchome-24h,商店街,商店街個人賣場

Momo-購物網

蝦皮購物

大致評價,雅虎表現最好,momo、蝦皮次之,pchome最差(改天來寫個各家app分析)

根據以上內容可繪製出此策略藍圖:

made by Anne

總體看下來,蝦皮表現都不差,但蝦皮仍試圖創造出其他價值。蝦皮高層表示台灣電商即將邁入下一層的競爭:社群化、內容與娛樂互動。接著要讓透過這些助力使蝦皮成為用戶停留時間久的平台,越久,越有機會購物。在目前的數據上也顯示蝦皮有逐步達成此目標。

畫成圖後發現momo和pchome的策略曲線很相近。假若未來蝦皮的促銷活動減少,或雅虎增強對促銷活動的重視,其策略曲線會相當接近。

由此可以將電商網站分為兩種,一為讓非常快速的讓使用者完成購物,適用於有明確目標的使用者,以momo和pchome為代表,另一種是讓使用者可以逛街、發現新商品,以yahoo、蝦皮為代表。

蝦皮在目前的策略基礎上,希望使用者能在他們的平台待更久,於是想借社群、內容和娛樂互動的方式達成。

蝦皮目前的作為有:

APP中的「動態」

開箱blog

時不時的遊戲ex.猜謎

偶像直播ex.大明星休息室、綜藝

按藍海策略,可整理成如此

上述分析了解目前蝦皮和其他競爭對手的策略,接著是一些改進建議。

蝦皮雖然想要有社群、內容、娛樂互動,有做,但都沒有積極推廣過,因此還是跟其他對手沒有太大差異,仍未脫離紅海的廝殺。

現在需更明確焦點,我想將蝦皮聚焦於「開心的逛街平台」。逛街不代表真的有想買的東西,只是看看有沒有可能有「想買的」商品,或是意外的促銷,簡言之,就是無法預料到的驚喜。在網購時,都是想買的東西,所以才上網找,少有像逛街這種「我不知道我要什麼,但我期待這裡能找到」此種情況,也常常會帶來意外的消費,因為擔心這時候錯過了,以後再也不會有。

如果要將蝦皮打造成這樣的平台,需要把握新奇、方便購物的設計。因此做成以下策略:

首先消除促銷活動,此處指的是有蝦皮自己發起的主題式促銷活動。減少物流的部分是指不在物流上做過多投資,這兩個做法來壓低成本。取而代之的是要提升平台的內容,讓手續費下降,吸引更多商家進駐,使平台充滿多樣的商品,接著鼓勵商家以內容方式做廣告,也就是置入,因為是在購物平台上,所以可以更大剌剌一點,比如直接主打「開學怪咖書包」,然後挑出各商家有趣的書包做介紹,用這樣的方式為商家打廣告,也讓使用者可以認識多樣的商品。最後是創造社群、遊戲和內容,在蝦皮上建立社群,讓使用者可以跟商家更多元的互動,有些商家會建立自己的ig,可以將這部分的功能放在蝦皮,另外也鼓勵使用者自己創造內容,出於人類想影響他人的動機,使用者可以撰寫上述所寫的軟文,推薦大家商品,每個人都可以變成KOC。

3.針對現在app的改版建議

原本文字層次不構分明,視覺上混亂,此處將分類名重點強調,可一眼理解層次

原本的動態可一次看到多張照片,但顯得整體很混亂、很雜,有標價格的第一張也變的不顯眼。改造後可以讓使用者一次專注於一張照片,也能立刻看到價錢,若想看更多照片,也可以往右滑看更多。

每個商品都有收藏紐,然而並非固定在頁面上,也不容易看到,當使用者想到要收藏時,會需要花心力找。此處是建議將收藏紐變的更明顯,當按了收藏紐後就不需要再強調他的存在感,故灰調處理。

已說讚的商品即便已經被刪除,也不會被主動移除收藏清單,但也沒有留當時的商品頁快照,基本沒用,不知不覺就會積很多已刪除的商品,一個一個清很煩躁,不清也會有疙瘩,所以希望在這個頁面增加一鍵刪除紐,一鍵刪除調所有已刪除的收藏商品,按紐要附上清除的商品數,讓使用者決定要不要確認下被刪除的有哪些。例如「一鍵清空已刪除商品(16)」

首頁的中上部的icon們並不是同一層次的東西,有些點進去是臨時的活動,有些是常設的專區,然而因為都是icon,會給人一種「是一直固定不變的按鈕」,所以沒有需要時不會主動探索,這樣使用者就很難注意到一些連進促銷活動的icon。

解決方法可以學momo將促銷活動組成母子,icon連進母landing page,藉此發現更多促銷活動。另外可以設個驚喜icon,每次只要點進去都可以有不同結果,比如促銷活動landing page、得到蝦幣獎勵,或者其他有趣的結果,製造驚喜感,也增加促銷活動的曝光度。

參考文章

創市際雙週刊第ㄧO六期 20180330,取自: https://www.ixresearch.com/reports/%E5%89%B5%E5%B8%82%E9%9A%9B%E9%9B%99%E9%80%B1%E5%88%8A%E7%AC%AC%E3%84%A7%EF%BC%AF%E5%85%AD%E6%9C%9F-20180330

創市際雙週刊 第一二九期20190401,取自: https://www.ixresearch.com/wp-content/uploads/report/InsightXplorer%20Biweekly%20Report_20190401.pdf

【網購調查系列一】網購消費占比達16.5% 愛用電商平台大排名,資策會,取自: https://mic.iii.org.tw/IndustryObservations_PressRelease02.aspx?sqno=516

【網購調查系列二】手機下單比例崛起中 網購APP排名出爐,資策會,取自: https://mic.iii.org.tw/IndustryObservations_PressRelease02.aspx?sqno=517

【網購調查系列三】智慧家電網購排名 網友最愛買掃地機器人,資策會,取自: https://mic.iii.org.tw/IndustryObservations_PressRelease02.aspx?sqno=518

Garena 推「蝦皮拍賣」直搗手機 C2C 交易市場!,inside,取自: https://www.inside.com.tw/article/5001-shopee-interview

連運費都全免!蝦皮拍賣改版,攻入行動社群網購市場,inside,取自:https://www.inside.com.tw/article/5230-shopee-launches-in-taiwan

【專訪】蝦皮拍賣如何讓使用者不到一年突破 300萬人?,inside,取自:https://www.inside.com.tw/article/6731-shopee-3-million-users

免費時代終結!蝦皮 4/17 起向賣家收取成交及信用卡手續費,inside,取自:https://www.inside.com.tw/article/8793-shopee-will-charge-seller-fees-starting-from-april

蝦皮 B2B2C「商城」正式開張,力推假貨買一賠二、15 天鑑賞期,inside,取自:https://www.inside.com.tw/article/10309-shopee-b2b2c-taiwan

【快訊】蝦皮商城狠攻物流戰,北市 2h 到貨正式開打!,inside,取自:https://www.inside.com.tw/article/10796-shopee-taipei-2h

【快訊】蝦皮購物 24 hr來了!正式宣告進軍 B2C市場,inside,取自:https://www.inside.com.tw/article/12226-shopeee-24-hrs

人人都是台灣第一電商?蝦皮成發:1500 萬下載數全台最高,inside,取自:http://www.inside.com.tw/article/12981-shopee-number-one

補貼甜頭少了!蝦皮成交手續費擬漲 2 倍,inside,取自:https://www.inside.com.tw/article/14763-shopeee-service-fee-increasing-trigger-users

讓你邊看邊買,蝦皮推直播要讓使用者「更黏」,inside,取自:https://www.inside.com.tw/article/15854-Shopee-LIVE

預期業績成長翻倍!蝦皮年中慶抽豪宅住一年,inside,取自:https://www.inside.com.tw/article/16626-Shopee-mid-year-sal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