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al Kit —新型態的飲食概念

Arney C
Feb 15, 2023

--

身為美國(目前號稱)最大的Meal kit廠牌,H公司的員工,在疫情這兩三年間回到台灣遠端工作,很常需要跟親友解釋自己的公司在做什麼。搜尋了一下發現台灣對於Meal kit的相關討論及文章蠻少的,大部分人也不太了解這個名詞與概念。有人翻作食材配送、餐點DIY配送箱、料理懶人包等,Meal kit目前也沒有一個確切的中譯詞,所以全文就還是維持用Meal kit來稱呼好了。

已經邁入了2023年,疫情從2020年二月至今,這世界似乎也已經走到了疫情的尾聲。Meal kit產業這段時間在美國飆速的成長,需求大增。

什麼是Meal kit?

Kit本身就是一個組合的意思,具備各種零件物件讓你可以自己(也許依靠一些基本工具的幫忙)完成一項單品。而Meal kit就是一樣的概念應用在食物上。我很喜歡下面這篇文將Meal kit形容成餐飲界的IKEA: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45421

只要你有廚房,基本的爐灶、菜刀、鍋具、砧板,還有沙拉油和鹽及胡椒,你就已經達成了可以完成Meal kit的基本條件。對,Meal kit是要你自己煮,而不是煮好的熟食給你加熱。領到一盒Meal kit,你大致會看到生的蔬果和肉品,也許一些乳製品和澱粉類主食,以及一些調味料像是醬油、義式調味粉、或醃料…等,以算好的份量包裝,並附上一張食譜教你如何完成一道菜。

在台灣我目前看過最貼近Meal kit的東西,大概就是像Costco之前推出的鼎泰豐炒麵,而且他連料都切好了:

圖片出處:https://www.daybuy.tw/thread-31685-1-1.html

新型態的飲食訂購服務

目前市面上,大概有以下幾種電商服務:

  • Grocery delivery and pickup 生鮮外送服務
    ➜ 美國的Amazon Fresh、FreshDirect還有台灣的全聯小時達、家速配和FoodPanda也有提供此服務
  • Meal kit 訂閱制食材包配送服務
    ➜ 美國的Blue Apron、Marley Spoon、德國的HelloFresh、英國的Gousto
  • Ready made meals(又常見稱作Ready-to-eat/Ready-to-heat)冷凍冷藏鮮食配送服務
    ➜ 美國的Freshly、Dinnerly、澳洲的YouFoodz
  • Restaurant meal delivery 餐廳外送服務
    ➜ UberEats、FoodPanda、Wolt、Grubhub、Seamless、DoorDash、Deliveroo

為什麼不去買菜就好?或是叫外送啊?

我跟很多朋友在聊的時候會被這樣問。

台灣跟歐美的生活模式畢竟還是不太一樣。台灣多半是住商混合的型態,你家巷口就有麵攤,公司轉角就有便當店,你也可以直接叫夫潘達送~(沒有業配😂)騎車五分鐘就可以去到傳統市場或是全聯。現在甚至連全家都在實驗選品超市店,台灣到底要多方便?

圖片出處:https://www.gvm.com.tw/article/87581

美國可能除了幾個大城市(紐約或是舊金山市中心)是類似住商混合的型態,有些地方卻是可能要上個高速公路開個二十分鐘或甚至更久才會到Costco或Walmart這樣的量販店。馬鈴薯一買可能就是一大袋,家庭號的包裝對於家裡只有兩三個人的家庭可能負擔過重,還沒吃完大概就發芽了。

圖片出處:https://www.thekitchn.com/costco-little-potato-company-creamer-potatoes-review-23325247

所以Meal kit怎麼買怎麼用?

以下就以自己熟悉的H公司來說明Meal kit服務到底是如何從購買到真正吃到食物,其他的廠牌基本上也是大同小異。

1. 訂購
基本上Meal kit都是週訂閱制的服務形式,類似Netlfix的月訂閱制一樣。初始加入的時候可以選擇你需要一週幾餐、幾人份、每週運送日、飲食偏好(像是素食、海鮮素等)。開始訂閱服務之後,你就可以在每週的菜單裡預選每一週想點的菜色。要是不喜歡某一週的菜單或是那週不需要服務,可以跳過那週的菜單。不過只要沒有跳過的週,基本上就是會默認你要訂購,所以如果沒有預先上去做菜色選擇或是配送時間調整,就會收到系統預設的菜色。

圖片出處:https://www.chip.de/downloads/HelloFresh-iPhone-_-iPad-App_81724468.html

2. 運送
在預定的日子,宅配公司就會幫你運送那一週所點的全部菜色,放在你指定的收貨點。國外不像台灣多有管理員在大樓或是民眾會自己在家接到宅配司機的電話,所以配套措施通常是,箱子裡會有很大塊的保冰袋。就算是夏天,除非擱置太久不然那些保冰袋一般都能撐好幾個小時。

圖片出處:https://www.hellofresh.com.au/about/carbon-neutral

3. 烹調
打開包裹之後通常會先看到紙本的食譜,然後會看到幾個袋子,每一袋就等同於一餐的食材。每一袋裡頭會有你需要完成那道菜的所有食材和調味料(除了最基本的鹽、胡椒和沙拉油你需要自備之外,其他真的什麼都有)按照食譜上的指示就能完成每道菜。

圖片出處:https://www.greenbiz.com/article/hellofresh-would-clear-air-meal-kits

台灣之於Meal kit

這幾年台灣好像還沒看到類似模式成功的電商服務,前兩年有看到最相似的是Fresh Recipe 享廚好食新鮮快煮方案,最近看網站是關閉的,不知道是不是收掉了。不過前幾天去全家取貨的時候看到了全家新推出的Fami煮煮,不同的是善用了台灣便利商店的密集性,比起宅配到家,取代的是寄到指定超商取貨,感覺也比較符合台灣目前常見的電商購物習慣。

目前在亞洲國家尤其是東亞,要推行Meal kit可能還是有一段路要走,需要調整的商業模式跟產品內容還很多。H公司去年初正式進軍日本,成為第一個打進的亞洲市場,原本公司還很看好前景。不過去年聖誕節前夕就傳出銷售額不如預期,兩週內直接撤出日本市場。看來直接套用歐美的模式跟習慣果然是行不太通的,殘念。

圖片出處:https://prtimes.jp/main/html/rd/p/000000005.000099514.html

終於生出第一篇文,之後有機會再寫寫在H公司當產品設計師這些年來的經驗和見聞好了:)

--

--

Arney C

就一個產品設計師想寫些有的沒的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