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週一讀EP6:烏合之眾

--

心理學經典必讀,「烏合之眾」,著名心理學家古斯塔夫的經典之作。

1890年代的書籍,閱讀起來有點吃力,若是對於經典著作有興趣的人,推薦購買最新的翻譯本,或是購買網上最推薦的譯本,經典著作通常會有N個翻譯,但!絕不是每個翻譯都如此容易閱讀,因此挑選可靠的出版社、翻譯者是最可靠的做法!

本書推薦給對大眾、心理、社會有興趣的人,書中許多例子使用主名的法國大革命、攻陷斯巴底監獄等事件,讓讀者深刻的明白遠在百年前的動盪與民眾心理。

許多人不喜歡閱讀經典著作,認為這些著作未必跟得上時代,但正如聖經中所言:『There is no new thing under the sun(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過去發生過的事件,歷史將不斷重演,當年爆發的法國大革命,大眾心理、大眾行為皆與今日一般無二,只是鼓舞的因素不同、爆發的是由不同,因此對於群眾事件有興趣的人,及推薦本書!

古斯塔夫擅長舉例,這讓艱澀難懂、及其拗口的理論變得如意理解,起初理論較多之處,真的需要來回詳讀多次,否則完全無法理解。畢竟是偏向社會學的書籍,對於我這種堅硬科技腦的人確實比較難懂。

看完本書,是不是就能輕易的操縱大眾呢?答案是不一定,大眾的行為、心理需要一定的時間積累、需要強烈的事件給予激發,方能形成巨大的群眾之力。然而,單一群眾卻相對容易控制,是否能輕易控制群眾之力,全依照行事者的聲望、談判之力。

越來越接近台灣選舉,書中的理論似乎與歷代的選舉大事件也著相似的對比,果然天下沒有新鮮事,一切都與百年前類似,可為何還是有人會栽在大眾之力之中,因為群眾一旦被煽動便覆水難收,越接近關鍵時刻,謠言、緋聞、醜聞便會一同迸發,如何穩住自身的勢力就要倚靠領導人的智慧與雄辯之才。

第一卷:大眾心理

一群在情感與心理上行成巨大的轉變,便會形成大眾。通常大眾在形成的過程中,會拋棄一切理性、禁錮,成為一群無意識行動的人群。群眾行成之後無論個體的智力、道德如何,進入大眾群體之後,所有人的智力皆降至同一水平,經由群體中的效仿性、重複性,做出對應的行為。此時個體的思考、理性將煙消雲散。因此許多學者會將大眾行為與大眾犯罪連同一談。

大眾群體行程之後,群體是易怒、衝動且容易受到暗示,利用這些暗示進行對未來事實的幻想,進而視該幻想為現實。曾經在法國發生過錯認孩童屍體的事件,事件發生當時,無論是孩童的母親、老師、鄰居、好友一切ˇ與孩童有關連的人士皆認定屍體是走失的A孩童;卻不料A孩童還活著,死去的孩童另有他人。為何人群常會錯認、且錯認一旦發生,便會無止盡的延續下去;錯任可能原至於死去孩童與A孩童的某個特徵相似,例如痣、類似的服裝等。當有利的證人(母親)錯認孩童之後,大眾會產生對於『母親不可能認錯自己孩子』的暗示性認知,因此將重複利用孩童的類比相似處與暗示性認知思考並表達意見。
上述提及大眾的易怒、衝動性,因此許多人會將大眾集體視為犯罪集體,然大眾的品行未必只有壞、而沒有好。大眾對英雄、高品格皆有不可泯滅的崇拜性,因此在法國大革命『九月慘案』許多衝動的暴民最終將收刮的財物、珠寶交予委員會,而非中飽私囊。

大眾的思考實為薄弱的力量,要讓大眾接受的普遍思想,必需是通熟易懂,因此有魅力的演說家通常是使用少量的理論,配合著帶動群眾的情緒而演說,進而達到共鳴,讓大眾信服。
大眾的推理與想像,群眾習慣幻想結果然後將目前的現實作為連接,因此利用更加誇大的表示方式、最好是視覺,能挑起群眾的震撼力,將群眾的情緒、幻想達到一個接近暴動的水平。

大眾信仰的宗教思維,宗教信仰無非是最絕對、最根深柢固的群眾之力的起源,宗教信仰能使人瘋狂、陷入無意識狀態、藉由不斷的傳送宗教之力達到喚醒群眾之力。因此這種力量必會週而復始衰敗、重建、復興、衰敗、重建、復興,曾經無神論充斥整個歐洲,如今歐洲有信仰的人佔大多數,因此宗教信仰是人類文明不可或缺的一環。

第二卷:大眾的觀點和信仰

影響大眾觀點的間接因素有許多,無非是種族、傳統、時間、政治與社會體制、習俗與教育。最具影響力為前三者,後兩者則為大眾觀點的產物。種族、傳統是遠從過去的思想習慣而來,這兩者因素將會與時間進行巨大的交互進而影響大眾,有些觀點思想,原本激不起任何水花,但在時間長時間的作用下,遠在幾十年之後便形成偌大的漩渦,將舊有的事物吞噬。

直接因素,不乏文字規則、想像、幻覺、理性,基本理性毫無討論度可言,因此其起的作用少之又少。文字規則皆與不同種族、民族有歧異,不同的民族的人對於每個字詞的想像不同,導致同樣高喊民主的國家,有英國這種實際還施行君主共和的、也有像美國這種實施民主共和。直接因素最強而有力辨識幻覺,若想影響大眾的觀點,善用幻覺與想像的結合,最能讓群眾產生共鳴。

以法國大革命為例,革命的爆發並非一朝一夕,這是深耕在民族中潛在的思想早在幾十年前開始轉變,經由時間的推移,加上重點事件的推波助瀾,讓群眾有著推翻政府之後世界會更美好的幻想,進而爆發的歷史事件。

談回上述的幻覺,通常大眾的領導者善於讓群眾有個美好幻覺得人,通常是如何呢?通常擁有無比的高大的聲望,利用聲望使人信服,進而跟隨他的人會有無限的想像、甚至神格化。這些領導者,藉由強而有力的主張(一個信念、一句話),重複的出現在人群思想中,最終傳染到各地各處。

第三卷:不同大眾行為的分類和描述

被謂為犯罪人群的大眾,這些群眾在犯罪的同時,在心理上、道德上認為自我沒有犯罪,這些全是無意識的群眾行為。例如九月的監獄屠殺,痛下殺手的劊子手多半認為自己當下的行為無非是愛國、為國而為,心理上被圍觀群眾所激勵,進而更加篤定自己的所作所為。

刑事陪審團,曾有研究指出,陪審團的智商、工作經歷、社會階級皆不影響最終審判結果。再次驗證群眾聚集之後的行為多半為無意識行為且具有高度感染力。陪審團多半會選擇原諒受害者非大眾的犯罪者,例如因為被誘奸而殺害誘奸者的少女,在多數人的心中,這樣的社會事件與自我的關聯性極低,因此為被告開脫的可能性偏高。辯護律師同樣也發覺,陪審團亦是一群容易被煽動、暗示的個體,只要精準的掌握陪審團中幾個擁有影響力的人,變成將陪審團的判決導向自己。

具被選舉權的大眾,大眾容易被具有聲望的候選人所吸引,但候選人擁有聲望並不足夠,大眾會因為各式的花言巧語、紙醉金迷的騙術所左右,大眾會在過多的資訊選擇中搖擺不定,大眾的行為是無意識的,候選人的演說是否能牽動眾人的情緒,讓群眾偏向自己,或是什麼樣的大事件能讓整個選情有著天搖地動的變化,皆來自大眾的想像與被暗示的結果。

在時間的長河中,所謂的信仰、政權、傳統、習俗皆有被推翻後重建的一天,大眾的情感是激昂的,因此也容易消散,這也是為何群眾推翻上一個暴君制度之後,無法忍受過久的群雄割據時代,再次渴望被極權統治,進而恢復統一。

在追求理想,野蠻過渡到文明,文明失去優勢時便開始衰亡,當理想不在,種族精神也將消散,便回到單一個體,恢復成原本的樣子,文明再也沒有任何支撐,必將迎來一場腥風血雨的變革,這就是一個名族的生命循環。

--

--

繁華上海城 & 邊緣小宅女

95後在上海工作的小宅女,週末不喜歡出門,只好在家看看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