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 資工所推甄分享與備審教學(台大電機丙、台大資工、台大資工ai、交大資聯、交大數據、清大資工、成大資工)

我的推甄結果與詳細備審教學

Adam He
Dec 1, 2022

前言

大家好,由於我在推甄這條路上受過許多學長姐和教授的幫忙,因此寫下這篇文來回饋社會~以下內容集結歷屆學長姊的智慧結晶,並且我有諮詢過資工所的教授該怎麼準備備審,因此以下內容應該是蠻有參考價值的XD。

推甄背景與結果

背景:

背景:成大資工系應屆畢業生
成績:系排10%
競賽紀錄:IC設計競賽 設計完成
專題:AI影像辨識相關,有完成,但沒得獎也沒投稿。
實習:廣達-成大聯合AI研究中心實習生、KTL Bar Software Developer, intern position(一間在台南的新創公司)
課外活動:NCKU GDSC(Google Developer Student Club) 成員

結果:

台大資工:備取2X
台大電機丙:備取5X(安全範圍)
台大資工人工智慧碩士班:備取個位數(安全範圍)
交大資甲:正取(最後去這間)
交大數據:正取
清大資工:正取
成大資工:逕取

備審教學:

首先是萬年老問題,「備審到底重不重要?」,網路上許多說法是校名+成績>>其他。答案確實是這樣沒錯,但根據我自身的經驗,備審其實還是有一定的重要性。以我的背景、系排、經歷來看,能備取台大資工其實讓我非常訝異,因為有聽過幾個學長系排比我好,但連備取都沒有,我周圍也有一些同學系排經歷跟我差不多,結果也是連備取都沒有。只能說推甄真的很玄,我自己是相信備審資料還是有一定的重要性的。

個人簡歷:

個人簡歷的部分我自己是台清交成四間都交同一份。雖然各校的繳交資料沒說要提供個人簡歷,但提供個人簡歷應該算是個不陳文的規定(?。主要是有些教授沒時間看你長篇大論的自傳跟經歷,所以有個人簡歷的話可以幫助教授快速了解你的背景,我自己會把個人簡歷放在自傳的最前面,並且內容精簡、只佔一頁。內容主要為以下幾點:

  1. 姓名
  2. 大頭照
  3. 畢業學校
  4. 成績(最好附上成績跟排名的曲線圖)
  5. 競賽經歷
  6. 實習經歷
  7. 專題(盡量用一、兩行概述你的專題用了哪些技術,如果在校期間有實作大型專案也可以提一下,一樣是一、兩行概述)
  8. 課外活動(大專生計畫、海外交換、社團等等)

自傳:

這部分很多人會寫自己高中怎麼樣接觸程式,大學參加什麼活動。我自己是秉持著只寫資工相關的經歷(高中除非有特殊競賽經歷,不然可以跳過)。我是把自傳分成「學習歷程」、「課外活動」兩部分。

  1. 學習歷程:先說明自己因為對什麼研究領域有興趣,因此修了哪些課。可以簡要說一下這些課學了什麼、做了什麼專案。並且描述自己在這個研究領域做了什麼跟別人不同的努力。以及修完這些課以後有什麼心得,這裡可以延伸講自己專題製作的動機、歷程,或是參加了什麼相關競賽等等。
  2. 課外活動:這裡我是都寫和資工相關的課外活動,例如:實習、程式競賽、資訊相關社群等等。並且概述一下自己參加這些活動有什麼心得、收穫。但如果有一些跟資工無關的活動,例如:海外交換、社團幹部等等,應該多少也可以提一下。

讀書計畫與研究計畫:

首先「讀書計畫」和「研究計畫」是完全不同的東西。有的學校要的是讀書計畫、有的是要求研究計畫。我自己是兩個都有寫。

  1. 讀書計畫:描述你在大學畢業前、碩一碩二的讀書計畫。內容可以分成:近程(大學畢業前)、中程(碩士期間)、遠程(碩士畢業後)。這裡我是盡量寫實際一點的計畫,例如:畢業前考取多益證書、選修哪幾門課(跟研究領域相關)、參加程式競賽(什麼時間、什麼比賽講清楚)等等。此外,我在這裡有把研究計畫加進讀書計畫內,主要是說明畢業前會做什麼研究,並且註解:詳細研究計畫請看後面的「研究計畫書」。
  2. 研究計畫:基本上要一個大四生寫研究計畫,不可能寫得出什麼有料的東西。我自己的方法是拿專題報告來做延伸。先描述專題報告做了什麼、用了哪些技術、目前遇到的狀況、預計往哪方面進行研究來解決先前遇到的狀況。

作品成果:

這裡又分成「專題報告」、「其它專案」。

  1. 專題報告:網路上有些人是說放一、兩頁概述就好。我自己是把整份專題報告都放進去,寧願放多一點也不要少放。
  2. 其他專案:如果在學期間有實作大型專案,不管是實習的專案還是課堂專案,我覺得是可以在這裡提一下。

其他(實習經歷、比賽經歷等等):

我在這裡有額外提到自己在實習做的專案、學到的東西。因為我除了實習以外,也沒有其他經歷能寫。就看大家怎麼表現出自己還其他人的不同XD

推薦函

我自己是找專題指導教授,和比較熟的教授。基本上比較熟的教授一般都不會拒絕幫你寫推薦函。那如果沒有比較熟的教授,可以找有修過課的教授。記得要在信中自我介紹、說明自己修了教授的哪堂課,然後詢問教授是否需要擬推薦函草稿。這部分不太會有什麼困難的地方,唯一要注意的是有些教授會隔非常久才回信,因此一定要提前寄信詢問,我自己是提前一個月。

心得

我自己推甄完最大的心得是,一定要提前準備!!平時就可以做個筆記,紀錄自己之後推甄要放哪些東西。不然等真的開始準備會不知道怎麼下手。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台大只要求「就學計畫」。這部分我是把個人簡歷、自傳、讀書計畫與研究計畫、其他等等全部都整合成一份pdf上傳。最後結果確實有比我預料的還好,就結論來說應該是有加到分(?。最後,祝大家金榜題名~希望每個人都能上自己理想中的學校。

下一篇:
研究所找教授心得分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