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救人性,慎防墮落 ──記黃子華最後棟篤笑

黃子華最後一次棟篤笑,剛過七點,紅館門外已經人流如鯽。有黃牛黨壓低聲線,勤拉衫尾,兜搭平民;有(聲稱)痛恨黃牛的平民,排長龍搶購「回水杯」,不少人示範雜技,一手疊起四隻 — — 一隻自用,三隻炒賣,滿載而歸。不用黃子華提醒,我們都知道這種瀕危動物,名為「香港人」。

阿果
6 min readJul 23, 2018

作為最擅長趁墟、吹水、趕潮流的香港人,我今次撲飛入場,一半原因是為了將這種「香港精神」發揚光大(所以入場後最重要活動,不是搵位坐,而是自拍);但另一半原因,其實是尋找答案 — — 打開報紙,香港瀕危多時,近日連「結社自由」都被《社團條例》殺死,再樂觀的人,都不知道香港路在何方。求人不能,唯有求神。年前「子華神」受訪透露,近年自覺江郎才盡,但目睹社會「由我認識的香港,發展到今日的香港」,決心嘗試再在舞台上「說一個香港故事」。呂大樂老早提醒世人「香港故事不易講」,黃子華今次擺明車馬挑戰社會學家,我期待他在舞台上提交答卷,為香港人指點迷津:我哋跟住去邊度?

沒狠批林鄭 勸認清殘酷現實

入場之前,我老老實實,做好功課,把歷年黃子華棟篤笑翻看一遍。誰都知道,他的演出每每直指時下香港集體情緒 — — 特別是九七前「三部曲」(《跟住去邊度》、《末世財神》、《秋前算賬》),明刀明槍介入政治,盤點本土意識(由「不勞而獲」到「part-time愛國」),預測香港命運(「全港田雞熱烈慶祝煲水」)。然而,一如鄧正健和馬傑偉分析,把作品重看一遍後,又不難發現政治話題只佔少數,在《冇炭用》(2003)以後,更明顯呈淡化趨勢。

黃子華多年前受訪也說,九七前的棟篤笑「(政治)背景很強」,他其實「很不鍾意」,只因在那氛圍下不得不說;2014年《唔黐線唔正常》碰上傘運,事關重大,恐怕又是一次「不得不說」的美麗誤會。但《金盆𠺘口》明顯不同。告別在即,又表明要講「香港故事」,黃子華會否重演《秋前算賬》,訴說預言,提煉金句,大叫口號?我好奇。於是現場又看見不少有識之士帶定筆記,準備盡情記錄。

香港跟住去邊度?唔知道

散場後,我想很多人要失望了。兩個半小時演出,黃子華沒狠批林鄭,沒高呼「結束一黨專政」,更沒就香港當下困局交出救港良方……《金盆𠺘口》明顯不是2018年版《秋前算賬》。台上黃子華甚至用長篇幅回顧中港歷史,勸大家認清殘酷現實:香港只是中國「長期打算、充分利用」的棋子,而香港人則是(羅永生筆下的)「無間道」,表面被英國統治,實質為中國做事;如今人心動盪,全因特工、卧底們過分投入角色,無法抽離,回歸後仍覺蒙在鼓裏,焦躁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