挨打媽媽日本打怪筆記
8 min readMay 3, 2020

【育兒共學筆記#5】嬰兒睡眠訓經歷分享

今天不翻譯文章,而是來談談我自己身為新手媽媽時,跟嬰兒睡眠有關的經驗。先說結論:我試過訓練我兒子「自行入睡」,而且在「睡眠專家」眼中,得到的結果甚至非常成功;當時四個多月大的兒子經過一週訓練,晚上一次連續睡九個小時都沒有醒來喝奶、沒哭就睡著,白天甚至小睡多次,每一次都能睡至少一個半小時。

這麼美好的成果,為什麼後來我反悔、決定放棄訓練小孩自己睡嬰兒床、放棄讓他「自行入睡」,並且恢復同床共眠,奶睡等等在社會大眾眼光裡看似「不負責任」的作法呢?

因為我發現睡眠訓練這件事,根本只是在訓練照顧者忽視自己的直覺、給照顧者方便,並且讓小孩看似「比較好帶」。接下來我會詳細描述何謂睡眠訓練,它的預期「成效」,我當時自己的經歷與結果,最後再來一一解釋其中的謬誤。

What they say. 以下是我在進行睡眠訓練之前所收集的資訊:

「睡眠訓練」(sleep training)在台灣俗稱百歲法,但更偏向著重在嬰兒睡眠這一塊。睡眠訓練的目的是讓寶寶:學習「自我安撫」並且不靠外在事物就能「自行入睡」。意思是不哄睡(不抱、不晃,不走,不揹)、不奶睡。因為在「睡眠專家」與此流派的人眼中,嬰兒必須被教導如何睡覺、睡得長,哄睡與奶睡都是所謂的「壞習慣」,這些壞習慣害得嬰兒的照顧者無法休息,進而影響對寶寶的照顧品質與照顧者的身心狀態。

經過睡眠訓練的寶寶,應該要能夠在白天有多次長時間的小睡,晚上的連續性睡眠要達到至少超過5小時(俗稱「睡過夜」,sleeping through the night);晚上連續睡眠最好能達到8–12小時。一天睡眠時數必須達到一定數字,寶寶睡得夠多,對腦子發育才好。還有另一個睡眠訓練的目標便是讓寶寶獨自在嬰兒床裡睡覺。此時睡覺的環境特別重要,最好是在家中昏暗、涼爽的房間,這樣在嬰兒床裡獨自睡覺、不晃動的睡眠才最有修復能力,對寶寶發展比較好。

嬰兒睡眠會隨著寶寶月齡增加而經歷許多「睡眠倒退期」(sleep regressions),這時候寶寶和照顧者已經習慣的睡眠模式會受到干擾,寶寶夜醒或哭醒的次數會明顯增加。但是若照顧者已排除寶寶可能身體不適、環境或衣著未太冷太熱,尿布乾爽或已經換過,那麼寶寶這時候哭,就只是要你注意他,千萬不能前功盡棄,因此訓練方法必須一致、並且持續。有一些主張睡眠訓練的人會建議越早訓練越好,有一些則是會說寶寶到了特定月齡以後再訓練比較好。

父母必須讓寶寶養成良好的睡眠習慣,因為這是一個人生重要的技能,對全家的睡眠品質與健全發展非常重要。好的睡眠習慣仰賴固定的生活作息,以及一致的睡前儀式及睡眠訓練方法。

認真解說一下各種睡眠訓練的「方法」(methods),但礙於篇幅(以及我個人不想再身歷其境),我只放訓練方法的連結,有興趣請認真觀看:

  1. Pick-up-put-down (抱起放下):
    https://www.channelmum.com/a/pick-up-put-down-sleep-training-method
  2. Sleep Lady Shuffle(逐漸減少「協助」):
    https://sleeplady.com/baby-sleep-problems/the-gentle-sleep-coaching-process/
  3. Ferber or Controlled Crying(有限度哭泣法): https://www.whattoexpect.com/first-year/sleep/ferber-method-sleep-training/#what
  4. Cry-it-out, or Extinction(哭到睡著):
    https://www.whattoexpect.com/first-year/crying-it-out.aspx#definition

What I did. 我自己選擇的睡眠訓練方式與經歷:

我覺得我必須訓練寶寶睡覺的時間點是寶寶大約四個月大的時候。當時我的大兒子賴打(九歲的巨型貴賓)剛剛因為癌症過世。

寶寶出生後、我剛入住月子中心時發現賴打的身體異狀,經歷緊急開刀輸血兩次,賴打狗狗努力撐了整整四個月,也多給了我四個月的陪伴。但這四個月裡,我同時要照顧一個新生兒,學習如何餵母奶,偶爾長時間(有時老公出差最長兩週)自己育兒,同時要一直跑動物醫院,陪狗兒子開刀、住院,學習狗狗安寧醫療相關事情如餵藥、打針,到最後要定時幫狗兒子打嗎啡減輕他的痛苦。

我做這些事情當然還是有幫手,我努力找保母陪我育兒(但保母對餵母奶知識不足,其實幫不上什麼忙),有家人的支持與協助(但是只有我會照顧狗狗,也只有我能餵母奶),有好朋友陪我跑動物醫院,賴打的獸醫也不斷提供心理建設和支持,不過在這樣的情況下,我真的身心壓力很大。賴打過世後,我其實鬆了一口氣,因為我知道他一生都是藥罐子狗狗,終於解脫了;但同時也真的很愧疚,覺得可能是自己沒照顧好他,他才會這麼快離開我。

剛剛好這時候寶寶滿四個月了,就是國外育兒網站常看到的大魔王睡眠倒退時期(fourth month sleep regression)。兒子原本晚上可以大概三、四小時才醒來一次,同床的我只要塞奶給他,他就可以從晚上十一點一路陪我睡到接近中午,睡眠雖然破碎,但不至於睡不飽。不過變四個月大的他有一天開始晚上每個小時醒來一次,不含著乳頭就睡不著。此時我突然不用照顧狗狗,時間變超多(可見痛苦都是比較級哈哈)就一直查為什麼寶寶會一直醒來不能好好睡,不查還好,一查就發現原來這些問題都是我造成的。

奶睡、同床睡都是壞習慣。於是我就相信我查到的資訊,因為很多國外兒科醫生還有「專家」都這麼說。然後我就下定決心,要解決這個問題。跟老公解釋完後,挑了一個週五晚上就開始著手訓練寶寶睡覺了。我們先用了自己覺得最溫和的抱起放下方法,但是沒用;寶寶不睡然後過累又更睡不著。所以堅定地試了三天這個方法,決定買一個上下彈跳的搖床,看兒子願不願意睡在裡面,結果還真的可以。而且整天的睡眠作息變得比較固定一點。但我受到國外育兒資訊影響,還是覺得搖床似乎不夠安全。最後也放棄,決定要鼓起勇氣,長痛不如短痛,讓兒子好好睡在他貴桑桑的嬰兒床裡。

老公這時候加入幫忙訓練,我們採用所謂有限度哭泣法,如果寶寶哭得太厲害就會抱起來,冷靜一點就放回床上,寶寶若又開始哭,我們下一次進房去安慰他的時間就慢慢拉長:哭五分鐘才進去、哭十五分鐘才進去。最後發現我們每一次進去,寶寶看到我們的時候反而哭得更兇。所以為了讓他哭的總時間縮短,直接進階使用最後手段:哭到睡著。最長大概哭了四十分鐘,我們就在門外聽他的哭聲,看著手邊資料判斷是什麼類型的哭聲(爆發式的哭?要冷靜下來的哭聲?快睡著的哭聲?)

我經歷了一週這樣讓寶寶哭到睡著的訓練,最後兒子白天小睡頂多小哭十五分鐘就睡著,而且每一次可以睡一個多小時,一天兩、三次小睡。晚上幾乎不會哭就開始長睡眠,真的開始睡過夜耶!我終於可以偷偷跑回我們房間睡了(睡眠訓練期間,我們輪流搬到隔壁空房睡)。時間多得不得了,寶寶又「好好睡覺」,心想真不錯,但好像有哪裡怪怪的。

寶寶哭了一週,哭到喉嚨啞掉,加上人生第一次小感冒,開始餵一些感冒藥。真的就像睡眠訓練書上說的,進步五步,倒退兩步。但沒關係,至少是一點進步吧?有一天晚上,餵完藥,寶寶睡眠儀式做完,寶寶去睡覺後,大約凌晨左右,寶寶哭了。我醒來檢查一下,看一下時間決定餵一下奶,寶寶又睡著,放回小床時有哭一兩秒又睡著了。之後到了清晨,聽到寶寶像小貓叫一般哭了一下下,但兩分鐘後就沒聲音了。應該是又睡著了,所以我就沒有起床查看。

早上起床後,去看寶寶,發現他已經醒來對出現的媽媽燦笑。但是我看到他的時候瞬間笑不出來,因為他尿布濕透到下半身透過包巾也全濕,濕到床單床墊都是。我才發現清晨他發出小貓哭聲是想跟我說他不舒服,需要換尿布,但是他覺得我應該不會過來,所以後來就沒聲音了。

當下我就知道我沒辦法訓練下去了。因為寶寶睡眠書和資訊上再三保證「睡眠訓練不是在訓練寶寶放棄表達需求」這件事就在我面前發生了。我讓自己聽寶寶哭,邊聽邊哭邊罵自己,為的只是我以為為他好的事情,但最後得到一個尿布濕透了卻沒人幫他換的寶寶,不是放棄溝通還會是什麼?

當天立刻放棄,晚上直接恢復奶睡、同床睡,抱著睡都可以,只要我的寶寶在我身邊,我看得到他,他看得到我,知道我隨時都可以幫他解決問題,睡不好算什麼?

後來我又偏執地繼續查寶寶睡眠相關資料,結果發現別有洞天!這世界並不是只有睡眠訓練這一途,才能讓媽媽寶寶都睡好覺。然後繼續查到更多資訊,讓我終於抓到浮木了。

In the end, it’s a parenting choice. 訓不訓練,最終就是一個父母的選擇而已。

我在經歷這些以後,發覺睡眠訓練的對象其實不是嬰兒,而是父母或照顧者。睡眠訓練是在訓練小孩只能在特定情況與條件下才能入睡(只是父母不必參與),等於是認床訓練。睡眠訓練得到了照顧者想要的表象,但是換來的可能是無止盡的歉疚感,也沒辦法斷定對嬰兒本身的心理健康究竟有沒有長期的影響。睡眠訓練是切斷新手父母對嬰兒產生強烈同理心的方法。

我做不到這些事情,因為我沒辦法為了我自己的好處、方便,犧牲我和孩子之間的關係,犧牲他對我的信任。For whatever I may gain, I will not sacrifice my child’s well-being, both physically and mentally.

這就是我的結論與對睡眠訓練的見解。至於睡眠訓練有關的種種謬誤,今天這篇解釋不完。所以請再等我寫完下一篇吧,謝謝你看到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