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寧波日全食心得

Kai-Lung Sun
5 min readOct 7, 2017

--

這是第二次看日全食,參加台中市天文協會舉辦的日食+旅遊團,托團員的努力,有驚無險地在寧波市看到了,這次離前一次看日食還不滿一年。順帶一題,當年也是全球天文年,紀念伽利略開始使用望遠鏡看天體的400週年。

這次日食的基本資料在NASA網站可以看到,這邊簡單講一下,日期是2009年7月22日,全食帶從印度開始,到中國後主要是經過長江中下游然後就是太平洋了,台灣只有偏食可以看;在長江中下游大約有四分多鐘的全食。跟2017年美國日全食比,這次觀看的人口應該更多,印度加上中國的人口稠密區應該有上億人看到吧,不過當然長江中下游這邊天氣都不太好就是。

旅遊的部分就不多說了,印象中有杭州、上海、烏鎮、蘇州等地,只記得很熱,每天要帶很多水,在蘇州博物館附近林博士還看到中國古代天文圖(如下圖),在上海還有去搭船看夜景以及上東方明珠塔,記得大部分景點都是一堆人;有團員最後跑去試搭磁浮列車,我倒是沒去,想說以後應該還有機會,不過好像到2017年為止,商業營運的磁浮列車還是只有這麼一條,以後似乎也不會有新的了。

蘇州博物館附近的天文圖。攝於2009年7月24日。

日食當天

天天都熱,偏偏日食當天是陰天,當天一早必須決定一個看日食的地點。那個年代手機網路還不發達,記得當天遊覽車在路上開著找網吧,整車的人都在幫忙注意,找到後幾個”專家”下去看天氣圖分析,最後前往寧波市高橋鎮,在路邊找一個籃球場來看。觀看時雖然常有雲,但都沒有太大的妨礙,看的過程一些當地人也跑來湊熱鬧,觀測用太陽眼鏡就借給旁邊小朋友好幾次。

觀看地點的日食資訊,時間為UTC-8。確切位置不確定,誤差跟圖上所標應該在一公里內;能確定範圍是因為,當初有在附近晃一下,看到古蹟上升永濟橋,應該離它沒有太遠,可惜google跟baidu地圖上都看不到籃球場,也許2017年時已經不在了。圖摘自https://eclipse.gsfc.nasa.gov/SEgoogle/SEgoogle2001/SE2009Jul22Tgoogle.html。
上圖的zoom out,兩條藍線中間是全食帶。圖一樣摘自https://eclipse.gsfc.nasa.gov/SEgoogle/SEgoogle2001/SE2009Jul22Tgoogle.html。

雖然常有雲來搗亂,全食階段倒是都順利看到。拍照失敗,主要是曝光不足,沒能及時加大曝光是失敗的主因,雖然也可以怪到相機(Canon 20D)的小小螢幕,不過主要還是沒花心思去調整。不管怎樣,重要的是有親眼看到。

日食前準備。攝於2009年7月22日。
初虧前試拍。攝於2009年7月22日。
鑽石環,可惜曝光不夠。攝於2009年7月22日。
當日報紙。日食後午餐的時候看到的。

其他看日食的方法

親眼看日食當然是最推薦的,不過除了親眼看外還有很多種其他方法,比如說下圖的衛星雲圖可以看到2009年7月22日月影掃過的軌跡(也可以看到長江下游都是雲)。軟體可以模擬,如CelestiaNASA’s eyes,或是網路上很多地方都有直播,像是NASA TV跟Slooh。另外,也可以看太陽能輸出的狀況,從資料應可以看出太陽能輸出的比例在日食階段隨著太陽被吃掉的比率逐步減少然後再增加,若跟前後幾天晴天同一時間的輸出能來比,應該可以估算太陽被吃掉的程度。

2009年7月22日日全食月影動畫,從09:30開始左邊有月影往右下掃過。中央氣象局鄭振豐技士提供。

之後的日全食

這次觀看全食之後,接下來有至少三次”相對”來說比較容易看到的日全食都沒有去看,分別是2010年復活節島、2015年北大西洋(經過Faroe Islands跟Svalbard)、2016年印尼:復活節島就算是平時都是又遠又貴,何況是日食,住宿應該是很早就訂光了;Svalbard或Faroe群島也是住宿太少,沒提早一年以上預約的話不容易,不過這兩個地方,對我來講,都是就算沒有日食也有興趣去的地方;印尼那次就是單純地沒有計畫要去看。下一個有去看的就是2017年的美國日全食,會在下一篇記載;另外,日全食的準備跟攝影的心得也會在別的地方詳細記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