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聊聊關於鍵盤的二三事

李松錡
9 min readOct 19, 2018

--

本篇前面會有一堆我生活的小 murmur,覺得無聊可以跳過

Murmur

好久沒發文了,其實距離上一篇文之間經歷了不少事情,像是我去面試然後就做了一個電影推薦系統;然後又為了這個推薦系統,所以去摸了 celery (是芹菜,但也不是你想的那個芹菜)、golang,把松本行弘六年前出版的那本談程式世界的未來拿回來翻,也摸了 Erlang 等等。

正文開始

會想寫這篇文是因為前幾天在 ptt 上面看到有人在賣 HHKB,雖然是二手的但有送一堆東西,最重要的是他已經裝了一個可以自己 program 鍵位的controller,然後腦波不小心一弱,就用 “當作是自己的生日禮物” 這個藉口把它買下來了。在我剛拿到,試打了一下以後,就發現入手前在網路上有查到一些關於 HHKB 的評測文,我覺得其實差異有點大。所以本篇的第一個小主題就是關於 HHKB的個人評測。

HHKB 評測

如果曾經聽過這把鍵盤,大概都會知道他可能是靜電容軸裡面很貴的一把鍵盤,而靜電容軸又被稱為退燒神器,原因是因為有人聲稱用了靜電容以後,你就不會想再花錢去買機械鍵盤了。當然,這就是第一個我反對的點。一直以來我都強調,感覺這種東西是非常主觀的,這也是目前眾多研究難以量化的一個點,你覺得好的東西,別人未必覺得好。手感手感,當然也是一種感覺,自然也是主觀的。我用了 HHKB 以後,第一個感想就是:咦? 跟我之前買來又賣掉,一樣是靜電容軸的CM 滅音槍,感覺好像沒差太多啊? 所以這把鍵盤也沒辦法讓我退燒。

說實話其實我有點小失望,之前那把滅音槍會讓我買來又賣掉的原因就是我覺得他其實沒有讓我喜歡到會三不五時拿出來用 (ps 人就一雙手,那麼多把鍵盤,你是有那麼多隻手膩),因此最後我決定把它賣掉。在查 HHKB 的時候,我就幻想著是不是這麼高級的靜電容鍵盤,可以讓我體驗到更不一樣的按壓感。不過這也讓我更確定自己最喜歡的軸是什麼樣子。

關於靜電容的手感描述,其實就我自己的感覺,以及問過一些人後的感想,我想 trooper 的靜電容手感跟機械鍵盤的青茶紅黑都不怎麼像,他稍微有點段落感,但又沒到茶軸那種感覺,所以也有人說接近紅軸 (這個我是比較反對的,因為我覺得紅軸是沒有段落)。他真的有點像高級版的薄膜鍵盤。

再來還要黑一個 HHKB 的設計: 他只有後面有防滑墊

HHKB 只有最下面那塊方形的防滑墊,上面那個圓形的是一般塑膠,沒有止滑功能

所以我覺得蠻難用的,有時候會滑動。我是後來自己再加上兩顆 3M 的防滑墊

加上這個防滑墊之後,剛剛好可以放在 macbook 上而不會壓到原來的鍵盤,算是一個讓人滿意的地方

不 Hack 的 HHKB

HHKB 縮寫是 Happy Hacking KeyBoard,但他其實不怎麼 hack。你沒辦法自訂很多事情,而幸好我這次有買到那個可自己 program 的 controller,也多虧 open source 的福,我可以 access 到他的 source code,才能做一些比較 hack 的事情。像是我在空白鍵的下方其實偷加了一個電容感應模組

差不多就是這個位置有內藏一個電容感應開關模組

所以我可以在這邊安插一個 FN key的功能。

更進一步的改進

做到這裡之後,其實我還有套 BlueErgo 的架構,讓我的 HHKB 變成 BLE 的鍵盤,而且還把 usb 接頭改成 type C 的了,這個部分還正在開發階段,所以暫時保個密,未來 BlueErgo 正式要推出的時候就會一起 release 出來了

更多關於鍵盤的討論

簡單評測完 HHKB 以後,其實我在沈寂這幾個月間嘗試了許多鍵盤,鍵帽等等的感想想分享

鍵盤的高度 (增高腳的使用)

增高腳指的是鍵盤後盤後面可以拉出來提高斜度的那個腳

其實有些有趣的文章在鍵盤的高度,然後之前也有看到別人分享一篇文章再討論,但我現在突然找不到了。總之那篇文章不僅僅是從手腕的壓力來討論到底怎麼調整那個高度。那篇文章的結論是: 增高斜度可以幫助你看到鍵帽上的文字,但是會增加你手腕的負擔。因此如果你可以盲打的話,其實不把腳拉出來是更舒服的。

我自己使用的體悟是: 這其實跟你的椅子高度,桌子高度,你手肘靠到桌面上的高度都有很大的關係,但大抵來說,如果你的手肘是可以接近平放的靠到桌面的話,那建議整個鍵盤越平越好。我在過去的使用經驗中發現,其實我直接用 macbook 上面平平的鍵盤打起來真的挺舒服的,這是因為我的手腕會靠在觸控板旁邊的兩塊區域

所以如果鍵盤的斜度增高,相對意義就是我的手腕必須要往上折。也因此如果本來鍵盤就是平的話,手腕就根本不需要往上折。但其實這還會牽涉到壹些其他的影響,例如我架一個鍵盤上去的話,最下排的按鍵 (空白鍵那排) 開始本來的高度就已經比我本來的手腕還要高,所以這個時候除非放置手腕的增高墊,不然手腕是無可避免的要往上提高 (或者就要懸空)。

在這種時候,如果你用的鍵盤沒有斜度的話,會讓你的手比較難碰到比較上面排的按鍵,例如 backspace 那排,所以這時候反而會需要鍵盤有一點點斜度會更好按。而這點和上面的結論並不衝突,因為一般的鍵盤本來就有做出斜度,所以你只要不再增加高度就夠用了。此外還有另一個原因,會在下一點中揭示。

鍵帽影響非常大

因為 ergodox 的鍵帽配置有點怪,所以我其實找過很多種不同的鍵帽來玩,像是 XDA,DCS,Cherry 原廠高度,DSA,SA,OEM 我都玩過。而在玩過這些 profile 的鍵帽後,其實跟上面那點有些可以呼應的地方: 如果鍵帽越矮,其實手腕要往上折的角度會更小,所以就會更舒服。因此我在這裡不負責任的推薦,建議大家使用的鍵帽 Cherry 原廠高度 ≈ DCS ≈ DSA > XDA > OEM > SA 鍵帽。

Cherry 原廠高度鍵帽其實很矮,可能是我見過最矮的鍵帽。DCS 跟 Cherry 其實是很像的,差在哪裡我可能分不出來,但也很矮就是了。其次是 DSA 鍵帽,他很矮,很平,所以在前一小節提到的,如果你有配手腕墊的話,讓你的手腕高度有提高的話,就會變回類似在使用 macbook 平平的鍵盤, DSA 我也非常推薦。但這兩者之間,因為 Cherry 原廠高度的鍵帽本身在不同排的高度和斜度也不一樣,所以如果沒有手墊,鍵帽本身有斜度這件事會幫助你比較好打到比較上面排的按鍵。

圖片源自 https://www.reddit.com/r/MechanicalKeyboards/comments/2v9zf5/keycap_profiles/

除此之外, DSA 鍵帽和手指接觸的面積偏小,所以就泛用性上來講,我首推 Cherry 原廠高度和 DCS,而這兩個略勝過 DSA 鍵帽。但當然這一切都跟個人習慣還有使用情境有一定程度的關係,例如我之前做的實驗性版本的 curved BlueErgo

在 curved 的鍵盤上,其實用 Cherry 原廠高度和 DSA 鍵帽各有各的好處,我個人是喜歡 Cherry 原廠的,好處是他很矮,而且接觸面積很大,本來就有斜度,所以手指在上面移動的時候可以比較清楚知道自己移動按鍵。但如果換成 DSA 鍵帽,其實會有另一個好處,就是手指在滑動的時候會很順,不像 Cherry 的鍵帽,因為本身有斜度,所以手指會卡到。

再來我推薦的是 XDA 鍵帽,XDA 鍵帽比 DSA 鍵帽還要高,所以在這點上我比較不推薦。其次是 XDA 的鍵帽跟手指接觸的面積很大,所以在這點上我認爲按壓起來比 DSA 舒服。但 XDA 鍵帽很可惜的是目前做的廠家好像不多,所以只能買到一種款式,而這種款式她的磨砂紋我覺得做的有點太粗了,雖然我其實是喜歡磨砂質感的,但我覺得有點太粗了。

Layout 的影響

我在第一篇說明為什麼我喜歡 ergodox 這樣的 layout 的文章中,有講到大拇指其實還可以做很多事,於是我在這段期間曾經想過這麼使用 split spacebar 的鍵盤,像是這樣的

或是更狠一點,space bar 切更多的

圖片源自 https://www.massdrop.com/talk/1855/banana-split-group-buy-live

但我稍微在鍵盤上比劃了一下之後,就發現為什麼 space bar split 的 layout 沒有流行起來的原因: 因為在這樣的 layout 之下,大拇指其實好按的範圍並沒有想像中的廣。

雖然大拇指在人體關節天生的限制下,可移動範圍是整個 space bar,但他是一個弧形的移動範圍

所以把 space bar split 之後,未必好移動到新的按鍵上,或是移動後大拇指壓下去又會碰到上一排的按鍵。

打得舒服的鍵盤 ≠ 打得快的鍵盤

我在剛做出那把 curved 的鍵盤的時候,就想檢驗看看是不是曲度是不是必要的。那時想說好吧,那就去一些打字測試的網站測看看。結果測了幾次以後,得出一個結論: 打得舒服的鍵盤 (或 layout) 並不代表打字就會快。我一直在推的 ergodox layout 其實打起字來未必會比傳統 layout 還要快,這是因為傳統 layout 按鍵排列比較緊密,所以移動距離會比較短。但 ergodox 的 layout 確實依照人的手指關節伸展的方向做排列,所以移動距離會長一點,但你的手卻會比較舒服。這點在 curved 的鍵盤做出來後,就很明顯的感受到 curved 的鍵盤打起字來又會比平的 ergodox 還要快,這是因為彎曲的面讓手指移動距離更短了。

其實還有更多會影響手感的部分,但以上這幾點是我這幾個月來使用鍵盤得到的一些結論,日後如果又有什麼發現的話,再把這個部分補上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