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請美國工業設計研究所的過程

Alin Yang
28 min readApr 20, 2023

--

哈囉,2022年申請的過程中獲得了很多幫助,也藉由前人的分享解了很多疑惑。於是我決定要來一個善的循環(?) 這裡整理了一些我個人2022–2023年申請美國工業設計研究所的過程跟心得,有需要的朋朋請自行取用。
(由於我本人是工業設計本科畢業+相關領域工作兩年,如果情況不同可能要斟酌使用)

有些過程主要是參考網路的上的文章(真的是感謝前人的智慧,不然申請到頭很痛)有參考資料的,我就不詳細寫整個過程了,畢竟可能也沒原作者寫得好。主要就紀錄一些個人做法跟事後想想可以改善的地方吧。 個人廢話偏多、文筆偏普,大家加減看看。祝大家申請順利,耶!

最終申請結果:

  • 最後去這(原因在文章最後)👉Rhode Island School of Design RISD- Industrial design
    2023.Feb.24 錄取+獎學金
  • Pratt institute — Industrial design
    2023.Feb.17 錄取+獎學金
  • Artcenter ACCD — Industrial design
    2023.March.25 錄取+獎學金
    (獎學金是放榜後過了兩個禮拜通知的)
  • 加州藝術大學 California College of the Arts CCA — DMBA Design+Design Strategy
    2023.March.10 錄取+獎學金
  • 羅徹斯特理工大學 Rochester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RIT- Industrial design
    2023.Feb.13 錄取+獎學金
  • Savannah College of Art and Design — Industrial design
    未知(放榜前就有email聯絡不會前往了,所以我也不知道結果是什麼)

前三個算是我的理想學校,後三個是保底用的。 雖然說會申請到偏高的獎學金可能跟美國籍以及在校成績也有關係,但是都有申請上就基本上算是能參考,吧(獎學金也是要看運氣啦,要隨緣的)

題外話:獎學金的部分,美國好像是可以談的,有的時候學校看你遲遲沒決定,會在最後關頭加碼。

補:想了想我還是把獎學金的金額拿掉了,如果想知道詳細訊息的話私訊我好了。

本篇內容偏長偏冗,大致的大綱長這樣,每個人情況不同可能不一定適用,請自行斟酌服用:

  • 申請期間的參考資料
  • 時間軸
  • 申請學校的預算(不含學費)
  • 背景介紹
  • 準備英文-托福(選托福的原因+補習)
  • 選擇學校
  • 文件準備+個人的準備方法
  • 最終選校+原因(Pratt 以及 RISD)
  • 一些小感想

申請期間參考的資料(待補,有一些我找不到了QQ):

時間軸

2021年 12月底-開始補英文

2022年 5月-考托福

6月-7月-查學校

8月-趕案子,基本上沒幹嘛

9月-規劃作品集+確診躺平,好像也沒特別幹嘛

10月-搬家大爆死+做作品集

11月-繼續做作品集,邊寫SOP還有推薦信

12月-專心把SOP、推薦信、CV、Essay弄完

2023年

1月-補之前沒做完的作品集、投完所有資料,等結果

2月初-放飛自我,快樂過年(原本以為要等面試,結果沒面試)

3月中-學校放榜(其實有些2月中就放了)

4月(也就是現在)-決定學校、付註冊費、找租屋

申請學校的預算(不是學費)

在開始付學費之前,申請的過程基本上就會噴一筆錢了,如果沒有把拔馬麻贊助的話記得先準備好:

  1. 英文檢定費用 托福費用我記得報名時換算台幣差不多是6千6,看匯率,記得用美金付款,可能會比較便宜(我當時匯率差三五百塊台幣)
  2. 學校申請費用 每個學校不同,50–100美金不等,看你投幾間
  3. SlideRoom費用 一個上傳作品集的平台,大概是10–20美金
  4. 英文檢定官方成績寄送費(報名的時候有四個名額,如果考英文的時候沒有填寫學校/ 或者是投的學校超過四所,之後補寄一封多收20美金來著)

如果確定有offer,之後還會有一個400-500美金的註冊費,給各位參考。如果有打算要補習英文或者是買講義,是另外的錢ㄛ。

背景介紹

基本解釋一下我”為什麼申請研究所”、”為什麼選美國”。

我是工業設計系本科畢業,申請時在相關兩年工作兩年半。
簡單來說:我想讀完研究所之後留下來工作。選工設是因為工作兩年,覺得自己還是喜歡設計類的東西(不管實體、虛擬的),另外一方面是資料好準備(就是有點懶)。原本有想過要投研究、策略相關的,但我覺得要純讀書或者是研究我應該是受不了,最後還是讀了設計研究所。

選美國是因為我有雙重國籍,之後工作不會有簽證問題。以及美國政府有FAFSA,會有經濟上的補助。(如果你也是雙國籍或者有綠卡,可以看FAFSA的介紹:https://blog.ivy-way.com/what-is-fafsa/amp/ 、官網:https://studentaid.gov/fafsa-app

如果對於選學校沒什麼頭緒,除了未來想在哪邊工作之外,其實也可以考慮一下預算之類的。美國的學費是真的好貴好貴的哇,之前問過一些老師們的意見,如果有預算考量,其實沒必要非去美國不可,去歐洲留學便宜很多。(甚至也不一定要出國讀)

另外如果希望可以留在美國工作的,可以注意一下自己選的科系/學校有沒有在STEM計畫裡面。一般研究所畢業之後會有一年的opt簽證,可以找工作找實習,如果是STEM計畫的話是延長到三年。這個純粹是看學校有沒有跟合作ㄌ,像ACCD跟RISD的工業設計都有,Pratt的話只有建築才有。

了解一下大概情況

如果確定要申請研究所,在開始後續的申請之前,可以大概了解一下情況,讓自己有個底。 我的作法是先抓幾個名校知道大致的申請要求(像是要不要考GRE/GMAT,托福雅思要考幾分,幾號截止之類的),然後從要求裡面找最難申請過的+最趕的,當作參考。

然後建議、建議!!如果有看到幾個學校是想要去的,先把名字記下來,報名托福會用到(我就是沒先記,後來多噴了一千多)阿如果是要考雅思的,當我沒說…

英文檢定-托福

我的托福分數是 101分,閱讀26 /聽力29 /口說23 /寫作23,說高也沒有到很高,但是申請設計相關科系基本上是夠了,我就沒重考了。 (我後來發現有美國籍/英語系國家國籍其實好像可以不用考…白噴6千6:))

除了托福之外,其實也可以考雅思,看個人需求。我最終選擇托福的原因主要有兩…三個:

  1. 學校在美國:據說同樣階級的分數(網路上找的到分數的換算表),申請美國學校的時候雅思會稍微要求高一點,像是其實要求在6.5分的階層,但是因為是雅思申請所以需要7.0之類的。既然已經確定申請的學校都會在美國,我就專心準備托福就好囉。
  2. 比較好準備:托福的考試範圍主要是美國高中的課本和校園日常,因此範圍基本上是固定的。雅思的範圍來自雜誌、日常生活,相較來說廣很多(寫起來比較有趣就是了,托福寫到快往生)如果以應試來說,個人覺得,托福比較好套公版+解題技巧。另外就是托福的閱讀跟聽力是全選擇題,雅思有一半是手寫,拼錯不算分喔:D
  3. 雅思計分是平均+無條件捨去法真的讓我很氣:)大二的時候考過一次,我不要再考第二次了啦。

選補習班-菁O國際(我覺得還行)

我的英文底子還行(大二考雅思的時候純寫閱讀題三個禮拜,其他什麼都沒看的狀態下,考試成績6.5),但因為我知道單靠我自己絕對不會讀英文,所以還是報了補習班。從12月底補到5月中開始考試,中間每周上課兩天(聽+說一天,寫作+閱讀一天)

選菁O國際…好像也沒特別原因,主要是資源夠多、教室多、可以自由選課、每周可以交作文給人批改。上課感受不錯,可以自由選老師,所以可以根據自己的能力跟進度選課,有不喜歡的上課風格也可以自己轉班。聽力/口說我是上北車的Sean O. 我覺得推推,耶。

不過菁O國際的模擬試題,偏鳥。程度超級不一,我有考過一百多分,也有八十幾分的(我平常聽力可以拿到29-30分,那次考試有一題甚至沒聽懂要幹嘛)。考來當練習抓時間就好。

當時我報名是100分保證班,我現在回想起來是可以不用報這麼多堂,也不用準備到五個月這麼久,我是覺得可能三個月就夠了。(但這個還是看個人的英文能力,所以不好說)

考前準備

我自己的弱科是作文(單字量太低+拼字障礙)+口說(實際考試腦袋會有一定機率當機)。

  • 考前三個月左右:我固定有每周寫作文兩篇(有計時,然後給補習班老師改)跟閱讀題,主要是熟悉速度。歷屆考題:https://www.toeflresources.com/sample-toefl-essays/
  • 考前一個月:開始寫聽說讀寫的模擬練習題(有一個濃縮版的,沒有考完整四小時) 模擬考+歷屆考:https://testadmit.com/ (有些題目好像怪怪的,但至少能練習。口說我有錄下來之後回來自己聽,抓哪邊說的有問題,印象中可以丟語音轉文字+放grammarly檢查文法)
  • 考前一周:狂刷作文考古題+寫架構+看考前猜題 我自己有列出歷屆的考題,整理不同的類型以及各個類型可以用的單字。 Notion作文架構表格:Here 可以自己複製一份自己練練看

我考前一周緊張到快吐,結果當天反而chill到不行,鬆鬆考完鬆鬆回家,還去吃拉麵。如果有朋友也覺得考前很緊張…就告訴自己大不了重考吧,多花六千而已,之後申請學校要花的更多啦:D

報名考試

TOFEL iBT可以選在家考或者是考場考。我選考場考。因為在家考需要注意網路斷線、麥克風、錄影機,跟家裡不能太吵、不要被誤會作弊之類的,沒處理好的話可能會被直接踢掉(?)的樣子。

考場考的話記得報名前先查一下考場,每個考場的狀況不一樣(設備、隔音之類的)

考試流程可以看這個:https://sweetnatured.pixnet.net/blog/post/61765453-toefl-托福考試流程

選擇學校+申請條件+申請deadline

我選的學校集中在美國,排除掉選國家的問題,剩下主要看下面幾個相關因素:

  • 教學風格:可以看過去的畢業作品,像是Pratt有https://www.prattmid2022.com/ 、RISD有Grad Show 2022 | RISD Museum Publications,尤其是疫情開始之後很多東西轉線上,應該都查的到。
  • 資源:可以看師資表、過去的Program,看看有沒有有興趣的合作對象,或者是業師占比多少。 或者是看一下他們的課表,看看有沒有有興趣的課程(這個因為太多東西了我就沒特別看)
  • 地點:看一下當地有那些企業、學校,跟合作還有學習機會有關,以及未來比較想在哪邊工作。找實習之類的可能也比較方便。(這個我個人是比較偏還好,沒特別的喜好)
  • 排名、名譽:這個某種意義上來說見仁見智,排名很多是各項分數平均算出來的,所以有些學校可能業師超強但是學術普通所以排名靠後,但是還是選不出來的時候也是可以當個依據(我最後大部分就照排名投了)
  • 預算:可以大概查一下學費、當地生活費多少,看一下有沒有爆預算。私立我申請時(也就是2022冬)看都是一年五萬美金以上,州立的話有些比較便宜,但也要看科系。
  • 自己的能力:有些學校的申請資料我覺得我會來不及處理,所以處於有空就投,沒空就算了的階段(事實證明最後都是沒空)像是Parson要拍影片我就沒投、CMU要求英文106+跟影片。

另外我後來發現,Youtube也有蠻多學生分享申請心得+上課日常,打英文校名+科系基本上也找的到。雖然大部分的是大學部的學生,但也可以當參考。

其實我個人覺得這個階段可以不用卡太久,如果想投的科系類型沒有到差很多的話,其實抓出個大概然後先準備後續的文件。反正……看得這麼細,沒拿到錄取通知也選不了啦:D

之後拿到offer再更深入了解,像是透過LinkenIn/FB問校友、回學校問老師們意見也都來的及。

選完學校之後就可以詳細的看一下他們的申請條件+申請時辰。如果希望申請獎學金的話記得看一下他們的early bird deadline,一般來說第一梯次就有投的人會一併納入獎學金的審核中,不需要另外丟資料。(看的是作品集、履歷、大學成績,反正就綜合考察)

準備文件

我申請的這幾間學校要求資料基本上不外乎這幾項,基本注意事項我標在後面。這些資料我申請時有整理一個表格,方便自己對照,覺得有幫助減少一點工作時間。

  • 作品集: 每所學校要求的不一樣,建議早點看一下規定,如果缺作品的話還來的及補。(像是RISD要求10+個作品,Artcenter建議3–5個)頁數有可能也有限制,開工之前記得先看一下~ 另外有些學校也會特別說明他們期望在作品集中看到的內容,像是RISD有提到:http://id.risd.edu/portfolio,裡面的說明其實蠻詳細的,算是一個guideline。
  • Statement of purpose /Personal Statement/ Personal Essay: 每個學校字數要求不一樣(下到500字上到2000字都有),SOP跟PS偏重的內容也不太一樣,我投的學校都要求其中一種,但也有都要的。 另外內容有些有要求,可以先寫一版比較通用的,之後根據每所學校要求微調。 例如Artcenter有要求:Essay 1: Please describe in 750 words or less: (i) your motivations for pursuing study in Graduate Industrial Design at ArtCenter, (ii) why you think it is a good fit for you, and (iii) what you envision you would ideally be doing five to 10 years after successful completion of the program.)
    補充:我後來在D卡上看到有助教分享,他們會檢查有沒有抄襲,所以各位朋朋還是要自己寫喔:D
  • 推薦信(一般是2–3位): 會要求提供老師email再請老師上傳,所以記得先跟老師打聲招呼,然後整理好相關的資料給老師們參考。 我很幸運的老爸是教授,因此當時是先寫一版+寫好履歷表,一起給老爸看,老爸當時提醒的小撇步整理在之後的內容裡。來回修改到起笑,所有文件加起來差不多弄了快兩個月。
  • CV/resume: 此時算是差不多的東西,就是個人簡歷,部分學校有要求頁數兩頁之內。
  • 成績單: 我回去申請才發現其實可以線上申請寄到家,沒住台北的朋友可以不用特意跑一趟。

有些學校會要求額外的資料:

  • Essay: 例如申請Artcenter有要求額外的小論文,字數要求2000-:In 2,000 words or less, please respond to the following prompt. If you were given a budget of $10 million and an uninterrupted time period of two years to work creatively on anything that you wanted to, what would you pursue and why? 申請CCA的雙學位的話也會要另外交問答題,總共四篇每篇500+字。
  • 影片:大多是要求一分到一分半,但我最後來不及就沒拍了,ㄟ嘿。

如果想看我的申請資料…私訊我,我考慮一下,哈哈哈

規劃內容

我準備文件的順序是先規畫內容,然後根據下面的順序開工:

  1. 作品集(因為我認為要花最多時間準備,同時我也認為它最重要)
  2. CV(因為給老師推薦信建議也給履歷表,讓老師一起參考)
  3. 推薦信(因為老師需要準備時間,也需要留時間給老師修改)
  4. SOP(我大概花了1個月-1.5個月,包含給老爸的修改時間)
  5. Essay(跟SOP基本上是同時進行,寫到截稿前一天,可憐啊)

我規劃內容的順序跟邏輯列出來大概是下面編號順序。這些不一定是單就給作品集的,其實大部分是互相連結的。

  1. 列出有的作品
  2. 列出自己的特點/突出點/ 特殊經歷 主要是幫助作品集編排+履歷內容的規劃
  3. 對比學校的特色、教學風格 了解自己可以放大說明的特色、可以根據學校的風格做作品集微調
  4. 選出要保留的、要補的作品。
  5. 將個人經歷、特長列點,分配到不同的推薦信內容 同時規劃要找那些老師寫推薦信
  6. 將個人經歷、豐功偉業(?)選出特別突出/與校系連結,加進SOP裡。 可以列一個重要程度,看字數需要去篩選。

最後我收錄的作品跟理由:
在規劃的時候我希望可以讓看的人覺得我是一個邏輯清楚、多面向、主動好學的人,所以在內容編排的時候會著重凸顯這方面。如果不知道自己要凸顯啥的話,問問周圍的人可能是個好選擇。

其中畢展的部分是回去和老師聊過,老師建議可以放的項目。 建議的大意是:以本科生來說,基本工和產品設計能力不會太差,因此放一些非學校的作品(例如工作的項目、展覽策畫之類的)可以展現多元性以及自己不同面向的能力。

畢展方面除了展覽策畫,就算是專刊編排、展場規畫之類的也可以放進去。

作品集

作品集內容,基本上我內容編排的順序是:

  1. Hero Section : 作品集的名字 副標題(說明大概是什麼東東) 大致資訊(作品分類、年分、材料、尺寸、花費時間、負責項目/參與人員) 簡介 得獎或者是合作之類的東東
  2. 作品特色
  3. Research 過程(訪談、問券、結構、測試) 這些過程我盡量可以都扣回到前面提到的特色,讓看的人知道前面的特色是哪來的,以及為什麼最終成果會長前面那樣。 其中也會列出我認為這個作品成立的前提/核心價值,以及我的驗證方法(像是貓
  4. Sketch+render ㄟ就是放一些看起來工設該會的東西,證明一下自己過程很努力地在嘗試了啦5555
  5. 作品製作過程 有些學校比較著重hands-on working(學校網站應該會有寫),可以放一下製作模型的過程(切個木頭、噴個漆之類的)其他學校我不確定,但至少RISD和Pratt是在說明會有明確提到會著重學生的動手能力的,證明一下自己已經有基礎而且願意做,總是沒錯的啦。

在編排內容的時候,我盡量幫每段文字都加一個概述的標題(或者是icon)。目的是希望讓讀的人可以很快的抓到重點。有沒有效果我不知道,算是我個人習慣吧。

題外話:在排版的時候我是以電腦螢幕為主,中間傳到平板上看字體、整體的排版,莫名的有奇效(?)換了一個裝置看,有的時候可以發現一些電腦盯久了沒看到的BUG。 真的是看了千百遍,遍遍新滋味。

CV/Resume 履歷表

寫的時候被我爸退件超多次(改到差點吵起來),要注意一些東西:

  • 版面(這個我不確定設計系有沒有要求,但是我爸說有些會看):用一些常用字體(我被要求用Times News roman)、排版我是根據類型(EDUCATION、WORKING EXPERIENCE之類的)分區+左邊時間/右邊經歷+職務介紹。
  • 如果是比較重要的專案、經歷,附個簡單介紹(尤其我在小公司)。可以寫公司主要在幹嘛(寫得好像很猛),這個專案為什麼很厲害,之類的
  • 文法那些的網路上很多介紹文,就不贅述了。重點是要統一
  • 標題打上名字、申請科系(optional)、email、電話、地址(optional)
  • 不用放照片(減少一些變因,誰知道審核的人會不會對性別、人種、長相之類的有什麼偏好…)

題外話:我後來發現在excel整理完,貼到work好像比較好排版….

另外,我覺得如果真的不知道要怎麼寫、凸顯什麼能力的話,可以看一下Glassdoor或indeed 上 Job description,可以大概找找和自己有關的(?)

以及,有些學校(例如CCA的DMBA Program)要求履歷表要上傳到LinkedIn。我不確定是不是每個國家/學校對LinkedIn的態度都一樣,不過目前聽CCAa和RISD感覺都鼓勵學生使用。如果是還沒用過的朋朋可以下載來熟悉一下,就當作接觸新世界ㄌ。

推薦信

寫推薦信的時候根據履歷表我把不同的豐功偉業(?)分給不同的推薦人,寫完初版之後交給老爸修改。規劃基本如下:

有個我本人作為當事人會漏掉的東西,如果是自己要寫推薦信的朋朋記得寫:

  • 第一段介紹推薦人身分: 大部分時候推薦人不一定大尾到家喻戶曉(如果你找了跨國企業老闆就當我沒說),所以開頭要先介紹自己的背景,順便凸顯一下推薦人也是猛猛的人。 常見的包含:他是在幹嘛的(開公司、任教)、公司/學校的事跡,在什麼場合認識被推薦的人(也就是您本人),認識多久(可以提供多深入的見解)
  • 如果推薦人有一些特殊經驗,像是他也留學過之類的,也可以放進去當作他利用過去經驗幫你背書
  • 最後結尾記得簽名+提供推薦人職稱、聯絡方式

剩下的就是誇自己就對了。不管寫得多心虛,就是昧著良心一頓猛誇。

以及上傳、找老師時我自己的注意事項:

  • 找老師的時候記得同時整理”申請校名、系名、截止時間”,我好像還有附那個學校的官網。一方面提醒老師截止日,另外如果老師們想改東西的話比較能快速知道自己想申請的科系,跟找到相關資料。
  • 上傳的時候會問是否要waive right to review letter,記得選yes。主要是證明自己對推薦信內容還有推薦人有信心。

SOP

這個網路上資源很多,其實主要好像看個人造化….豐功偉業這些純靠個人經歷,如果有很多項的話可以選能突出個人特質的放。如果經歷不夠多的話就用有的往深度寫也是可以。

除了個人經歷之外,考慮到有要申請Design Strategy、服務設計、跟有些學校強調學生多元性,我另外有提到的是:

  • 過去選修課外課程(像是旁聽媒傳的課,選修設計管理) 強調希望對於產品商業化有更多認知,願意探索領域外的東西
  • 自學 (Blender、皮件之類的) 會主動去學習純設計以外的知識,且有足夠的學習能力
  • 工作的多元經驗(發想、跟工程師溝通、操作募資專案、下FB廣告) 強調對於產品商業化有一定了解、而且擁有設計師以外的觀點 具備團隊溝通能力

以及我認為溝通是設計蠻重要的能力,因此也有提到工作營、展覽規劃/當小老師的經驗。

我寫的時候主要卡的點是跟學校連結的地方。前面也有提到,可以透過學校網站跟作品去找學校的教學風格。 我爸給我的一個偷吃步,是從系所介紹中引用他們強調的教學觀點,然後說自己很嚮往這樣的教學風格。也是一個解法,意外的......好用(?)

Essay

我申請的系所裡需要提交額外Essay的有兩個:ArtCenter Industrial Design 和 CCA DMBA(如果只申請Design Program就不需要)

ArtCenter(2000字以下)

  • If you were given a budget of $10 million and an uninterrupted time period of two years to work creatively on anything that you wanted to, what would you pursue and why?

CCA DMBA的題目(加上Personal statement 總共四篇,單篇500–750字)

  • We talk a lot about optimism, and the view that any system can be designed to be better. Tell us about a system that you’d like to design to be better and how you might start doing that. *
  • A big theme in our program is collaboration. Tell us about the best and worst teams you’ve ever been on, and what you look for in teammates. *
  • A big theme in our program is collaboration. Tell us about the best and worst teams you’ve ever been on, and what you look for in teammates. *

ACCD跟CCA的第一題,我基本上是用大學時期好發揮的作品介紹去改,一方面省事,一方面也是再跟作品集有些連結。 至於詳細寫了啥…有需要的朋朋再來私訊我吧。

⚠️開帳號時要注意⚠️

乾,我覺得這件事情真的是我白痴。不過註冊申請帳號的時候和作品集上傳的帳號是分開的,記得、註冊、要用同一個email!!

我當時白痴用了兩個信箱,Pratt的資料差點對不起來,還要去發信問+調整。(但好像蠻常發生的,因為Pratt有在下面說發現不一樣請聯絡他們)雖然他最終是以上傳時間為基礎審核的,但當時我真的很陡。

以及有的時候開slide room他的名稱會用preferred name作為預設名稱,記得改成跟申請帳號統一的(一般是護照名稱)不然也有可能會對不起來。

選校原因-RISD和Pratt

其實最終我選擇去RISD,其最根本原因…是因為給的錢真的太多了…不去好像對不起自己…

下面的介紹因為 1. 我只聽了兩個學校的系所說明會 2.ACCD太晚放榜 3. RISD、Pratt給的獎學金實在太多(不然我原本是想說去ACCD),我最後只查了Pratt 和RISD的資訊,其他學校的我沒有特別查。
當然,我查到的和理解的不一定準,有錯的話…看要不要跟我說?

其實網路上也有很多相關的討論,基本上打Pratt or RISD 就會出來了,不過好像大部分的結論都是:都很讚,主要看你之後想怎麼工作:)等於沒回答啊,靠杯喔。

RISD我原本其實沒打算要投的(因為看到歷年作品和錄取率我也沒覺得我會上),申請的時候想說投一個意思意思,沒想到最後反而決定去這一間。 除了他的獎學金最多之外,也一部分是布朗大學的合作資源+我在LinkedIn上遇到了超熱心RISD在校生(本科生,大學讀CCA工設),花了一個半小時Zoom通話幫我把我大部分的疑慮解除(真的超感謝)。詳細原因我列在下面。
最後算一算去紐約每年要多噴兩萬五美金,還是去羅德島好了。

下面主要是分享除了學費、師生比、地理位置之類比較客觀的數據之外,一些偏向課程、資源、當地生活之類的東西:

  • 多元發展:Pratt 跟 RISD都有提到希望學生能多元發展,冬季都開放學生自由選修課程,可以跨系所,也有系上選修可以選。
  • 都有各自的合作專案:Pratt固定會參加紐約設計周,會有固定的工作營合作。RISD是長期跟NASA合作,另外還有跟現代汽車有合作工作營。
  • 教學理念:沒意會錯的話,這兩所都著重啟發學生思考,偏概念、過程(反正不是商業化面向的,商業化的可以選Artcenter跟CCA?)

交換Program:Pratt除了系上的課程之外,還有一個GID的交換Program,為期一個學期,可以到姊妹校:英國RCA或日本慶應義塾大學交換(似乎也有人兩個都去的)。RCA是到一個城鎮做一個當地的Project,以Research跟在地化為主;日本是跟校內合作他們的Project,偏向互動、多媒體(我後來發現RISD好像也有交換Program,但不確定是怎麼運作的)

Pratt

Pratt對我而言的優勢是:

  • 地理位置 紐約的資源比較先進,畫廊、美術館、展覽也都很多。
  • 實習機會 如果寒暑假想要找實習的話,可以不用離開居住地直接找。
  • 業界資源 Pratt的業師和前人(?)很多,在獲得觀點、拓展人脈方面有幫助
  • 交通 有地鐵,對於我這個考到駕照上路不到十次,腳踏車不能轉彎的半斷腿人來說,就算他常常誤點然後會突然停駛,還是一大福音。

缺點蠻明顯的:

  • 貴。 幹O娘真的好貴。雖然我覺得Pratt的官方數據有多抓,但是工業設計系除了每年學費$61,740(2023Fall的資訊)之外,生活費9個月估計為$25,303,還沒讀完可能先破產了。 另外他的學費計算是按照學分算的,工業設計系是六萬美金,其他系所不一定,要看他們的公告。
  • 治安未知

RISD

以下整理我一開始對RISD的疑慮,以及後來打消的原因:

  • 地理位置-小偏僻但是又沒那麼偏僻? 雖然有一段距離,但是真的要去紐約的話大約開車三小時左右可以到(也有公車可以搭),另外距離波士頓車程約40分鐘-1個半小時。 因為離波士頓近,除了布朗大學之外,也和麻省理工、哈佛大學有合作。
  • 實習機會 據在校生說,在羅德島其實也有實習機會,大多偏向於研究類型的。如果要去紐約實習其實也可以,以RISD的名聲如果認真投履歷也不太困難。 至於租屋可以找房東開放轉租的房子。
  • 業界資源 RISD同樣也有蠻強的人脈關係,LinkedIn上有校友群。畢業校友也會優先在校內的工作網上公布職缺。聽了他們的職涯說明會,有感覺到他們的Career Center算蠻認真在輔導學生就業的。業師的部分沒有Pratt先進(在校生分享的原話是On-trend),但是同樣有來自紐約或者是其他地方的業師。(據說有老師住紐約每周上課花三個小時通勤到羅德島,也太硬了吧)
  • 交通 公車基本上可以到州內的大部分地方,要去波士頓以及紐約都有公車可以到。 據說在那邊也不用特別買車,搭公車就好。
  • 我一開始糾結的點:"教學內容會不會太抽象" 系所說明會的時候有提到:第一年的課程希望學生探索工業設計的四個面向(可以參考: The 4 Fields of Industrial Design),不會限制學生要做哪種。不過系主任本人鼓勵大家探索商業化以外的面向。
    老師們比較在意學生為什麼要提這些題目,以及設計的流程以及理由,沒理解錯的話Grad Studio(相當於主軸課程?)是沒有題目的,想做什麼就跟老師提就好。

以及一些優勢:

  • 名聲 業界資源我不確定,但以排名、錄取率、校際的名聲來說,RISD應該是美國設計相關最頂的。(另外他也是錄取率最低的19%,Pratt好像是60來著)
  • 布朗大學共用資源 RISD的學生可以自由跨選布朗大學的開放選修課,而且會有對應學分。能修常春藤大學的課程+設計系以外的課程真的偏賺。相較來說Pratt能選的課主要還是偏設計學院內部的,他的人文學院的科系也沒到很吸引我。
  • 治安 跟紐約比起來,羅德島基本上是大學城,治安好很多。(據房東說是半夜自己騎腳踏車不用太擔心的程度。最嚴重的可能是偷竊跟隨機搶劫,但至少沒有槍擊案什麼的)
  • 費用 雖然還是貴,但是一年學費$58,690跟生活費加一加還是比紐約便宜好多…再扣掉獎學金,便宜更多了

(然後RISD好像每個部門都有個別的網站,官網的東西偏少,系網或者是職涯中心自己的網站資料多很多)

最後也整理一些在LinkedIn上問到一些資訊也給大家參考:

  • 紐約的設計工作偏向設計顧問、品牌相關的,在羅德島獲得的工作偏向研究、系統。沒有說誰好誰壞,純粹看個人選擇。
  • 兩個學校的學生都有提到一開始的基礎課程對於本科生來說偏簡單,但是之後可以選系外課程實用很多。
  • 有問到一個研究所在Pratt但是暑假參加RISD學程的畢業生,他說他覺得RISD的課程很硬,他看到超多在校生窩在工作室通霄。但RISD的在校生說他第一年Chill到不行,過了非常愜意(我:嗯??)

剩下的反正就…九月開學就知道了。

小結,差不多是一些感想之類的東西

從2021年年末開始到2023年初,中間過了整整一年,時間跨度很長,像在打持久戰。我覺得我很幸運,中間受到很多幫助。包含:願意跟我分享在學資訊和申請資料的朋朋、在休息時間也願意聊個一兩個小時分享經驗的老師、超支持+幫我排開工作的老闆、身為大學教授可以幫我改申請文件的老爸、陪我一起在苦海掙扎的男朋友。真的要細數應該是數不完。(尤其2022年不知道是本命年還沒過完還是怎樣,中間有一段時間偏雖小,病痛不斷ㄟwtf)申請到最後的時候已經呈現身心俱疲的狀態,沒有各位大大們的幫助我應該是申請不完。

其實最初在看一個朋朋的申請資料的時候我越看越焦慮。主要是感受到了來自強者(?)的壓力,越看越不確定自己能不能達到一樣的水準,尤其我覺得人家的履歷好像比我漂亮、過程又比我扎實。如果也有人看了前人的申請資料覺得壓力很大,我讓自己放下的理由是:如果不夠強應該也不會上傳了。講真的,如果今天不是大部分申請的學校都有上,又有申請到獎學金,我應該也不會打這篇啦,最多當負面教材私下給朋友參考而已。最後發現自己能做的好像也就盡人事,剩下的就聽天命吧。

希望我的經驗能幫助到正在苦海中掙扎的朋朋囉。
雖然說每個人的情況都不同,但多看點總能從各方擷取一點資訊吧。如果有幫助、或者是希望看我的作品集/申請文件的,可以發訊息跟我說(如果想分享一些資訊,或者是討論東西的也可以跟我講)

至於上面關於一些學校的資料、未來找工作跟一些規劃什麼的,揪竟有沒有跟我預想的一樣ㄋ,就看我九月後前往羅德島讀書的結果ㄌ。
如果當下心有餘力也足的話再分享給大家。
祝大家身體健康,申請順利囉。

最後封面圖不知道要放什麼,比個讚幫各位朋朋加油吧: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