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

Allen Lee
2 min readFeb 12, 2016

AppWorks 共同創辦人稱台大專攻機器學習教授林軒田「神」,台大電機系教授叫知名創業家翟本喬(他的學長)「神」,知名 Rails 專家經常性地「神化自己」……。如果你的社交網路圈中,有來自台灣網路圈的朋友,或是經常閱讀台灣的科技媒體,應該更容易看到知名專業人士或是爆紅的人,被供在科技的神桌上膜拜。

人們盡稱這些某些領域的專業、厲害的人「神」,但他們真的配得上「神」這個稱號嗎?或是我們該問的,是那些封他們稱號與讚嘆稱號的人們,真的在他們的專業領域有足夠的知識光譜和視野,能夠度量他口中的人是否有資格昇華為「神」的高度嗎?還是只是利用偶像化,無謂的往別人身上貼金。

就像台灣的宗教文化,大部分的人見廟就拜,只管拜拜求平安,不管尊拜對象的真偽、宗教脈絡的探索與邏輯研習和思辨,標準的淺碟式思考。當這個時代的人高喊著新政治、思想革命時,我們華人舊文化中的不思考與虛偽式的尊敬,其實正在悄悄地在新社交文化的細胞中散播著。從媒體把柯文哲與蔡英文偶像化的例子,可以證明,大小媒體把閱聽者當白癡餵資訊,並不會受到太多反撲與抗議,只要政治正確即可。

每個人都是不一樣的個體,在不同的領域中,擁有截然不同光譜的熱情。一概地用「神」來比喻一個專業出眾的「人」,其實已經在語言中表示了我們已經習慣不經思考就用極為狹隘的標準對某個個人進行崇拜。

也許那些輕易稱人為神的人,其實沒好好思考什麼是「人」,什麼是世界需要的「人」。而他們口中的「神」的高度,跟凡人努力能到達距離又有多近。

當崇拜者與被崇拜的對象,都是當代年輕人應該學習的對象時,我們更不應該用全然崇拜的心態看待這些人物,創造「神與凡人」的距離感,而是應該向他們學習,思考他們身上的優缺點,並深信自己能做一個比他們更傑出的「人」。虛心學習,但不需要刻意創造被神化的距離,

社會需要神的存在,但更迫切需要的,是能夠獨立思考的大眾(人)。沒有獨立思考的大眾,假專家與弱智媒體充斥的現象,便很難在台灣社會消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