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工服務篇 |Kare School 介紹

投身自我與認識當地的一段旅程

何洛 Ken Ho
印度遊記
Jan 28, 2020

--

每天早上在跟嘟嘟車司機一番殺價搏鬥後,我們來到了Kare School所在的巷子。外觀看上去Kare School, 它並不起眼。泛黃的白色建築,漆黑的鐵門,就跟附近的老舊公寓一樣。到了門口,一位親切和善的老奶奶出來迎接我們。
Kare School除了白天是社區學生上課的地方外,晚上也有診所的功能。
校長年約60,是一個非常有遠見的教育家。曾經是商人的他,在二十年前創辦了Kare School。Kare School不和學生收學費,只有收取一些課本、考試卷的費用,這樣的做法也減輕了附近社區許多家庭在經濟上的負擔。 校長跟我們談起他的教育理念——不只是帶給學生知識,更是做人處事的價值。他告訴我們:「你們千萬不要擔心沒辦法帶給學生東西,你們能遠從台灣來到印度,就是告訴學生國際觀的重要!我希望他們未來都能像你們一樣。」
在Kare School 外面跟學校老師們的合照。 老師們各自對社會議題、教育的看法不同,但是都有十足的教學熱忱。Kare School 跟海得拉巴Teach For India (TFI) 合作,TFI為當地社區資源較為缺乏的學校提供師資等教學資源。但是長期以來,Kare School 還是一直面臨著老師不足的問題。在現行制度下,老師沒辦法長期任教於此,也使得學校的學生有時候會沒有老師幫他們上課的情況發生。
Kare School七年級的教室。 教室窗戶沒有玻璃、沒有門,左右兩邊的死角也很多。在半開放的空間上課,有時也會被其他教室上課的聲音影響,因此,如何維持大家的注意力成為非常重要的事情。
Kare School 一樓的幼兒園。 學校提供從幼稚園到中學十年級的教育。平常在等早上10:45上七年級的課之前,我們都會在一樓跟這些小朋友玩 😂。幼稚園會有固定的老師陪伴他們畫畫、玩遊戲等等。時不時也會看到有些小孩哭個不停在找媽媽 😅
Kare School 也非常注重多元學習,因此安排了手工藝、裁縫、繪畫等藝能課程。每個禮拜會有一天的下午,學生們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課程參加,也有機會和不同年級的同學一起上課。 (左圖為七年級的一個小孩織出來的一個板擦)
在KareSchool頂樓,有一間祈禱室,專為學校師生使用。穆斯林在一天之中總共要進行 5次的禮拜。(清晨、中午、下午、傍晚、晚上)

▍家訪

我們每天上課都會出一個日記主題,請同學根據這個主題,自由發揮,隔天上課繳交。志工教學到了第二週,除了平常在學校和他們聊天,我們也從日記中了解到他們的家庭狀況、人生目標等等。

原先只有計畫做三個同學的家庭訪問,但是很多小朋友都很熱情 😂,說他們的爸爸媽媽也很歡迎我們去他們家。在取得同意後,我們這次總共去了六位同學的家裡做家庭訪問。

走訪這些同學的家裡,除了跟當地穆斯林社區有了更深刻的連結,我也體會到「家庭」對於一個青少年來說,是多麼的重要。

深邃的眼神中,有著數不盡的故事。在言談之中,我發現他們有著最富裕強壯的心靈。

學生家裡普遍都有很多兄弟姐妹、親戚一起住在同一個屋簷下。以一個青少年,能夠有手足和你一起成長,也是一件挺美好的事。對於我這個獨生子來說,就無法經歷這段成長過程 😅。

和兄弟姐妹一起生活,無形之中也要學會競爭、分享等人生課題。不過對於家長,這麼多的家庭成員也會形成經濟上的壓力。

許多家庭除了爸爸要出門工作,媽媽也會以縫紉幫忙分擔家計。很多同學也必須要在小小年紀學會如何適應這個社會,一起負擔維持這個家庭的責任。在做家庭訪問的過程中,我們也發現不少家長過去因為經濟的關係,必須中斷學業,選擇婚姻這條路。

這也是校長設立Kare School 的目的。他希望能夠透過教育讓下一代有更多的機會,讓他們接觸更多的人,進而翻轉這種傳統的人生模式。

校長相信,雖然教育不會立竿見影,不是特效藥,但是長期來講,教育是讓這個社會前進的最佳方法。因此,他不斷的降低教育的門檻,透過免學費、宣傳,讓每個願意學習的人都有受教的權利。

最後一天的下午四點,我們在樓下等他們放學。有些小朋友跟我們一次又一次的道別後又跑了回來 😂
每個小朋友都有自己的夢想。有些想成為警察、軍人,有些則想成為工程師、醫生、老師等。

KareSchool在社區中,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存在,除了教育,它在晚上也被用於診所的功能。 校長告訴我們,印度社會有非常多的問題—— 種族衝突、房價越來越高但是人民的收入卻沒有提高、貧富差距等。他和他的團隊創辦KareSchool的目的就是希望能夠透過「教育」去逐漸改善社會的每個一個環節。

▍KareSchool 的存在讓我釐清了服務的意義

從大一開始,就有到台灣偏鄉做志工服務的經驗,這也讓我開始思考這些服務的意義是什麼?他們有沒有獲得實質的幫助?後續我們又可以做一些什麼?

到了大三,來到KareSchool做三個禮拜的服務,這些疑惑也逐漸明朗。對我來說,這短短三個禮拜我們帶給他們的知識固然重要,但我最看重的還是那顆在他們心中種下的種子 —— 我最希望他們可以知道我們為何而來,知道我們在做什麼,當他們未來有機會時,也會以各種形式回饋自己的能力,幫助需要幫助的人。

作為一個學生,我們可以用志工教學的方式幫忙師資不足的學校;作為一個出社會的企業家、商人,或許可以使用捐款、力行環保等方式回饋社會。

KareSchool的校長過去也曾是一位商人,他選擇了創辦學校回饋這個社區;TFI的老師有些甚至過去從事的是金融業,後來才轉往教育業耕耘。這個世界有太多議題存在,也永遠缺少那一份力量。 你一個人或許會做得很累,但是當你的信念被人發現,就會有越來越多志同道合的人祝你一臂之力,所致力事情也會有越來越大的影響。

因此,永遠不要妄自菲薄,不要覺得自己無法給予實際的幫助,行動就是最好的證明。

▍其他KareSchool 花絮

--

--

何洛 Ken Ho
印度遊記

何洛 Ken Ho。Tracle Co-founder & CEO。寫寫工作、寫寫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