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版混亂,罪無可恕──再評港版《飲料食品》

阿柿
毒舌編輯
Published in
Apr 25, 2018

回過神來,硬著頭皮瀏覽全書。排版亂狀,總結如下:

一、橫直混排不得其法,導致閱讀方向失常
二、直排引文每行字數不一,導致孤行頻生
三、不善用書眉,導致檢索困難
四、自製奇怪標點,並亂加標點
五、無法妥善處理日語翻譯

先說橫直混排。圖書裝幀,西式橫排、中式直排,算是通例。有沒有例外?當然有。既然有先例可援,為甚麼只指責《飲料食品》導至閱讀方向失常?別人就沒有同類問題?日、港、台的平面設計都有橫直混排的例子,但多用於報章、雜誌、海報、小冊子等。設計師通常將內容分割成小塊,放置在同一版面。這一版是橫直橫橫直,下一版是直直直直橫,各佔一片小天地,互不相干。只要間隔得宜,無傷大雅。

Casa BRUTUS NO.153,錄自 yusuke MASHIBA

《飲料食品》呢,目錄留了尾巴到下一版,內文篇幅長得只能「接排」,都不能在同一版內了結。如此橫直混排只會擾亂視線軌跡,窒礙閱讀。為了避免混亂,書內直排引文兩邊清空,不與正文並列,留下許多空白。這豈不是本末倒置?日本出版界「縱橫交錯」的能手多的是,但文字書皆以直排為主。偶然混搭橫書,多屬圖表,而且排位端正,不會亂「開天窗」。

《インド哲学10講》,錄自岩波書店

直排引文惹的禍不止於此。書內引文每行字數不統一。短的一行五字,長的一行三十七字。究其原因,該是為了防止引文跨頁(可是總有遷就不了的場合,結果還得強行跨頁,甚至迫出不少「孤行」)。通常這種脫離正文的段落,寬度或高度都會統一,怎可以一會兒高、一會兒低?就像火車車卡,一卡長五米,另一卡長四十米,中間夾住一卡更豎起來,那還得了?既然沒有日本人的排版功力,還不如乖乖維持橫排,再讓整段引文左右縮排吧。

引文高度不一,擇自中和出版

書眉是頁面邊緣(包括天頭、地腳、書口……訂口不算),以小號字標示書名、篇章、頁碼等。比如英文字典,都會以「出血」形式在書眉寫上字母。想找medium,光看書眉就能很快揭至M的部份,檢索起來十分方便。相反,《飲》的書眉七零八落。舉凡右頁,右方標書名,右上方標系列名。在最顯眼處,標最沒用的資料。最重要的篇名,卻遠在訂口。即使與鄰頁的書眉成雙出現,翻頁時都難以讀到,如何是好?

《 英單最精華》選頁,錄自幼福168童書網

《飲》書內文有對符號非常奇特,是兩條垂直線。首次見到,還以為又是手民之誤。其功能大概是強調,使用場合卻不詳。

如頁十八:「到了後世,|藥酒|名目殊夥,如《本草綱目》所載,就有六十六種之多。」這裏好像是專有名詞,但「藥酒」似乎又不太「專有」。

又如頁五十三:「至於餃子,古實稱為|角兒|,餃字本作飴解,角乃象其形。」如表強調,那對垂直線完全可以用引號取代。

再如頁四十:「……如《禮記‧內則》所載,有稌(即稻)、黍、稷、粱、麥、苽|六種|。」先不說頓號可以全省,強調「六種」是甚麼玩意?

此外,編輯還強作解人,胡亂加插冒號。

「按:此未免涉於迷信。」(頁二十)
「按:酢即醋,是漿為有酸味的液汁。」(頁二十八)
「按:宋陸《老學庵筆記》,有『壽皇時禁中供御酒……』。」(頁三十)

原書「按」字後並無冒號,全皆當代編輯後加。編輯很可能一見「按」字,自動把他當成「編者按」,統統都添上冒號。原書編輯沒有跑出來作按語,反而是作者自己表達「按照」、「按說」之意。編輯加插冒號,純屬自作聰明。

目錄和中扉中英日對照,與垂直線一樣,同為原書所無。作者在叢書總序寫道:「這部小叢書是想給讀者一個常識看的,不想求其深奧,而且還想求其生趣,所以其中頗採了不少有趣味性的故事,以供讀者茶餘酒後的談助。」既是常識,即為普羅大眾而寫。三語對照又不及內文,無助推向國外。除了裝腔作勢、附庸風雅,真不知再作何解。

即使一定要收三語,放置也該講究一點。中扉空間很夠,英文無須豎寫。放大漢語「茶」字,下面附上「Tea」。日文漢字也是「茶」,再寫就跟上面重覆了。不如在漢字上標上振假名(振り仮名)「ちゃ」,以資識別。

翻譯有誤,更是要命。第三篇名「漿汁」,英譯為juice,日譯為「トロ汁」。「トロ」港譯「拖羅」,即吞拿魚腩。我聽過「エロ汁」(淫水),但從沒聽過「吞拿魚腩汁」。近似的有「とろろ汁」,但那是山芋混和高湯而成的食制,並不是漿汁的泛稱。按照作者的說法,「漿的範圍很廣,不一定是酸液或米汁,其餘只要搗為液汁,都可以稱漿」。因此漿汁不只是juice,大概可以譯成broth and juice。與其自曝其短兼擾亂版式,索性把譯名都刪掉,反倒省事。

裝逼

除了排版混排,偽襲古風,此書裝幀也極盡「裝逼」之能事。封面書名燙金,並跟插圖一樣壓紋。書內五個篆刻。頭兩個為「事物掌故叢書」、「飲料食品」,紅底白字,印在書頁;其餘為「壺中別有天」、「取捨不易」、「夕陽無限好」,白底紅字,印在小紙,貼在空白頁。

硬皮封面,壓紋燙金

全書以黑字為主,還以為是單色印刷,另外再以單色印出紅色印鑑,以便省點錢。可是以人手貼三張篆刻,印刷廠一定額外收費。況且書內還有兩幅彩圖,出自今人趙澄襄之手。此書至少有三手紙都是雙色或四色印刷,甚至全書都是四色也說不定,完全沒省錢。

《飲料食品》第二頁

既然不限於單色,其實引文呀、強調呀,都可以用顏色解決,不需要自創不合規範的形式,讓內文縱橫「膠」錯。

附錄中有段文字:「讀翟晴江灝《無不宜齋稿》,有五言排律一篇,組織工細,佈置妥貼,錄之於左云:……」(頁一七〇)

此處作者言「錄之於左」,結果左邊一片空白,下方才見那首五言排律。原書直排,下文自然在左方。變成橫排,「錄之於左」就不成立了。

如要追求古雅,還是老老實實沿用中式直排就好,何必生出個四不像?

--

--

阿柿
毒舌編輯

Offended by bad writings and layouts very, very easi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