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俄政經關係發展之研究

Anton Tang
10 min readJul 21, 2017

--

一、前言

在過去半個世紀中,台灣厲行『反共抗俄』政策,台灣與俄羅斯一直以來均無任何接觸,直到1990年台灣政府正式開放對蘇聯直接貿易與投資,兩方才開始展開互動。1991年蘇聯解體後,台灣政府立刻調整外交政策,將俄羅斯、中東歐與中亞等前蘇聯地區列為台灣對外關係發展的重要目標。然而,受制於『俄中睦鄰友好合作條約』的架構下,莫斯科每每在與台灣開展各方面關係時,均須慎重重申其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立場,使得台灣在發展俄羅斯外交時困難重重。在此背景下,本報告就台灣與俄羅斯政治與經濟關係進行探討,希望藉此理解並分析台俄關係發展與演變,並提出未來發展之建議。

二、台俄關係發展

(一)台俄關係發展歷程

台灣與蘇聯互動起始於1980年代,時任蘇聯第一總書記戈巴契夫(Mihail Sergeyevich Gorbachov)所提倡之外交新思維政策,希望緩和蘇聯對外關係,而當時中華民國外交策略已從過去『不是朋友,就是敵人』之概念轉為『不是敵人,就是朋友』之務實主義。在此契機下,台灣開始對社會主義共黨國家開放直接貿易,對蘇聯等國家採取間接貿易,台灣民眾開始大批前往蘇聯考察投資機會,甚至出現蘇聯熱的情形。而蘇聯官員或民眾亦逐漸來台訪問。1990年初,台灣對蘇聯開放直接貿易與直接通郵,雙方在各領域之互動就此開展。

1991年蘇聯解體,俄羅斯正式承繼蘇聯在國際上之各權利與義務,台俄關係亦承襲蘇聯時期協議,但台灣政府之外交策略改為『改以發展與各共和國關係為對象』,全力開展台灣與俄羅斯,烏克蘭,白俄羅斯與哈薩克等國關係。1992年元月與四月,外交部次長章孝嚴兩度至俄羅斯進行私人訪問,捐贈價值3500萬美元之十萬噸食用米與1500萬美元之人道醫療藥品予俄,並會晤俄羅斯總統顧問委員會主席羅伯夫(Oleg Ivanovich Lobov),達成雙方互設經濟文化協調委員會之協議。九月三日,俄羅斯總統葉爾欽簽署行政命令,宣布成立『莫斯科-台北經濟文化協調委員會』(簡稱莫北協),由羅伯夫擔任主任委員。

1992年九月十五日,葉爾欽簽署『關於俄羅斯與台灣關係』之行政命令,強調俄羅斯對台灣政策係基於『只有一個中國,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俄羅斯與台灣互動屬於非官方層次,由個別國民,非政府組織與私人公司組成。次年七月十二日,在台俄雙方不斷溝通下,台灣駐俄代表處正式揭牌。1996年十二月十五日,俄羅斯駐台代表處也隨之成立。

蘇聯解體後,俄羅斯在西方國家建議下採行『震盪療法』,但隨之而來的社會動盪與經濟轉型失敗不僅使得俄羅斯國際地位下降,葉爾欽也承受國內極大反彈聲浪。是故,自1993年起,俄羅斯開始調整對外政策,實施『全方位外交』與『新東方政策』,強力加強俄羅斯與亞太國家之往來,而台俄關係發展也日漸頻繁。而1996年俄羅斯首任駐台大表崔福諾夫(Victor Trifonov)接受中國時報專訪時亦主張,俄羅斯應在不損害與中共關係的條件下,發展與台灣的實質往來,俄羅斯需要與台灣建立良好且可靠的關係,但又不對彼此造成任何困擾,崔氏甚至提倡應將台灣納入亞太集體安全體系或多國對話機制,促進俄中台三方關係。

而台灣於2000年民進黨執政後,為了分散對於中國之過度投資與經濟依賴,對俄羅斯開始採取更積極的政策,強調應大力加強台俄經貿,文化與科技等領域合作。而政府主要採取北進迂迴政策,通過台灣經濟研究院,台灣政策研究院,台灣智庫等單位籌畫,並配合外貿協會,台北市進出口公會等企業單位聯手參與,使得台俄關係緊扣企業與學術界進行。

2002年九月,台灣在當時海參崴舉辦之APEC亞太經合會投資論壇派出了有史以來層級最高之訪俄陣容,由時任民進黨主席張俊雄領軍,交通部長林陵三與勞委會主委陳菊等官員隨團,共計29為黨政商高層訪問俄羅斯。

2003年台俄協會在台北成立,張俊雄擔任理事長。台俄協會宗旨為促進台灣與俄羅斯及其他獨立國協國家在經貿,投資,科技,文化,教育與觀光等領域交流,並促進兩國關係全面成長,提升雙方人民友誼與合作

2008年馬英九上任後,由於兩岸關係出現緩和,台俄關係發展受到政治阻力也因而減輕。此外,在金融海嘯過後,由於俄羅斯試圖開始改善經濟結構,發展製造業,並加速遠東聯邦區發展,台灣政府更提出『新鄭和計畫』,將俄羅斯列為台灣重點發展市場,台俄互動也在此背景中加速開展。

(二)台俄關係發展困境

1.俄中關係

92年9月,俄羅斯總統葉爾欽(Boris Nikolaevich Yeltsin)發布『俄羅斯聯邦與台灣關係』之行政命令[1],賦予雙方互設非正式經濟文化代表處的基礎。然而,在中國大陸影響下,葉氏在該命令指指出,『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全中國唯一合法政府,台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俄羅斯聯邦不與台灣維持正式的政府間關係』,並將台俄關係定位於非官方性質。

由於一中政策的影響,台灣與俄羅斯之間只能發展非官方關係,是故其後成立之莫斯科-台北文化經濟協調會與台北 — 莫斯科文化經濟協調會,以及雙方互設代表處等,均在一中政策的框架中進行。而不論葉爾欽總統或是普丁總統對台策略也都需要遵循該總統行政命令的支配。

此外,在美國主導的當今世界格局中,俄羅斯與中國亟欲彼此的支持。在軍事採購與經貿協議上,雙方也存在巨大的利潤,但這些利益俄羅斯無法從台灣得到。北約東擴與車臣問題俄羅斯在國際上亦要爭取中國在道義與政治上的支持。

2.台灣對俄羅斯市場的陌生

過去長達半世紀的時間中,台灣厲行『反共抗俄』政策,使得民眾對於蘇聯與俄羅斯的資訊與了解非常貧乏,即便台俄於九十年代開始開展互動,大眾依然對於主權獨立後的俄羅斯一知半解,甚至經常把蘇聯與俄羅斯混為一談。而台灣每年赴俄羅斯觀光旅遊或求學者,比起歐美、日本與中國等地相比亦相對稀少。

而由於俄語學習不易,台灣也鮮少有培訓單位,使得台灣很少人懂俄語,但英語在俄羅斯境內又無法通行,使得不少台灣商人對俄羅斯卻步,這種心理距離阻礙台俄各領域合作。

3.大陸廠商的競爭

俄羅斯經營成本及風險高,進口貨物通關不易,加上語言障礙等因素,使得許多前來俄羅斯拓銷的台灣中小企業廠商不敢長期投入。且由於民生消費財貨在俄羅斯市場還是以比價格為主,且中國大陸貨品品質亦在提升當中,使得台灣廠商在俄羅斯經商困難度日益提升。

二、雙邊貿易結構

台俄經貿關係始於蘇聯末期,1987年,雙方貿易總額為759萬8千美元,次年成長三倍,至1995年已超過18億美元。俄羅斯獨立後,台俄關係仍以經貿為主。

資料來源:中華民國關稅總局 https://portal.sw.nat.gov.tw/APGA/GA06_LIST

由上述貿易數字看來,相較於自俄羅斯進口,台灣出口到俄羅斯之出口金額少了許多。事實上,台俄之間商品貿易結構主要在於:台灣對俄羅斯輸出電子產品、電子零件、電腦、電腦零件、筆記型電腦、家電、化妝品等等,而俄羅斯對台灣輸出原油、鑄鐵和鋼鐵、非鐵金屬、石化產品、鐵合金、煉焦煤、木材與化學肥料等等。台灣對俄羅斯出口產品就技術與資本層次而言,仍多屬一班初級民生加工品。

若以貿易與投資觀點來看,台俄經貿之所以不見起色的原因可歸於: 1.多數俄國人而言,台灣產品仍屬高價位,而該價位商品亦有歐洲、美國與日本商品之競爭。2.多數台灣投資者認為俄羅斯政局不穩定、貪污嚴重、中央與地方投資法規混亂,市場風險如此高的前提下,台商對俄羅斯投資意願不高3.部分俄商雖向台灣採購,但台商的生產基地在中國,購入的貨品實際上是屬於中俄貿易一部分。即是,台俄經貿實際金額高於官方統計。

四、結論

以下針對上述台俄政經發展過程提出幾點建議:

1.政府應協助台商至俄羅斯設立行銷據點:

為求台俄雙邊貿易長遠發展,政府應逐漸在俄羅斯建立行銷通路與品牌經營策略,幫助台商深耕俄羅斯市場。

2.結合西伯利亞鐵路打造亞太營運中心

西伯利亞鐵路一職是歐亞陸路運輸的主幹,近年來俄羅斯政府大力改善其營運效率,希望將俄國打造為世界首屈一指的過境運輸大國。台灣可充分利用西伯利亞鐵路『歐亞大陸橋』和俄羅斯北極圈領空『空中走廊』,以提高北美和歐洲的陸空運效率,增強跨國境運輸競爭力。

3.把握俄羅斯東向政策

2014年聖彼得堡國際經濟論壇上,普京表示,俄羅斯身為歐亞國家,正計畫將重心轉向亞太地區以支持經濟成長。為此將投注巨資以改善基礎建設,汰換港口設施已連結亞太地區。是故,此應為台灣發展對俄關係之有利機會。

(原文發表於台俄經貿期刊2016年第20期)

五、參考文獻

1. Tubilewicz, C. (2002). “The Little Dragon and the Bear: Russian-Taiwanese Relations in the Post-Cold War Period”, The Russian Review, Vol. 61, pp. 276–297

2. Tubilewicz, C. (2007). “Taiwan and Post-Communist Europe: Shopping for Allies”, Routledge: Contemporary Asia Series

3. Vradiy, S. (2007). “Russia’s Unofficial Relations with Taiwan”, Slavic Eurasian Studies, Vol. 1, pp. 219–235

4. Christoffersen, G. (2010). “Russia’s breakthrough into the Asia-Pacific: China’s role”,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of the Asia-Pacific,Vol. 10 pp. 61–91

5. Hu, S. (2007). “Assessing Russia’s Role in Cross-Taiwan Strait Relations”, Issues & Studies 43, no. 4 pp: 39–76

6. Tubilewicz, C. (2004).Breaking the Ice: The Origins of Taiwan’s Economic Diplomacy towards the Soviet Union and Its European Allies , Europe-Asia Studies

Vol. 56, №6, pp. 891–906

7. 顏建發(2011)。臺俄經貿關係發展的限制與機會。國際關係學報,31,頁47–80。

8. 吳福成(2003)。台俄經貿關係發展的困境與出路。俄羅斯學報,3,頁171–200。

[1] 一般國家與中國往來,多將所謂『一中原則』納入聯合公報。而聯合公報屬於政治文件,不具法律約束力,唯獨俄中之間有關台灣議題納入『俄中睦鄰友好合作條約』第四條與第五條,形成國際法律義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