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日是好日》: 找回每時每刻的自己

從電影金句思考「臣服」的意義與當下的力量

過年前的空檔去了一趟鳳林,鳳林是台灣人口密度最低的地方之一,幾乎沒什麼人,環境清幽。「我們要不要一起看《日日是好日》」我和在鳳林的朋友們提議。隔天晚上,我們就在書店架起投影機,有人席地而坐、有人站,如其所是。

《日日是好日》劇情很單純,講述女主角典子在學習茶道中體悟人生。講述茶道的部分是用長鏡頭,讓觀眾沉浸參與茶道細膩的過程。以現代追求節奏感和高潮迭起的劇情而言,這部電影的步調偏慢,對白中間的留白也比較長。

每部電影都有它適合被品味的方式,這部像是做瑜伽、冥想,或是爬山,需要我們身體與呼吸一起參與,感受茶道行雲流水的動作和每句話的意義。

​​「老師的舉手投足十分圓滑,彷彿山泉水般滲透進體內,使人心情舒暢,思緒清朗。」 —《日日是好日》

《日日是好日》劇照

「熱水的聲音,冷水的聲音,完全不同,熱水呼嚕嚕,冷水淅瀝瀝。」

我們曾聆聽,真正地聆聽過林間山澗的聲音嗎?或是在寂靜夏日黃昏時,聆聽過黑鳥鳴唱嗎?重要的是傾聽聲音之間或底下的靜默,注意這些空隙。遠處的狗吠聲、汽車行駛過的聲音,仔細傾聽。靜默是每個字、每句音符、每首歌曲的本質。

傾聽靜默可以在我們的內在創造寂靜 (Stillness) ,而寂靜就是「臨在」。在某種意義上,臨在狀態與等待有點相似。這個等待不是那種百無聊賴的等待,它不會專注於未來的某一點,不會視當下為達成未來目標的障礙。

即使我們經歷了瞬間的臨在狀態,自己也很有可能不知道,因為這樣的狀態和思緒之流之間的縫隙有時候太狹窄,如果少了警覺性,我們就會難以分別以「思維」詮釋的美,以及單純發自內心被「感動」的美之間的差別。

世界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而發現「美」也是一種能力,需要練習和培養。這個能力即是「臨在」的能力,也就是「專注當下」的能力,它是一種寂靜的狀態。

當我們思維之間的空隙逐漸拉寬,我們就越能夠自在地在需要的時候,提高對事物的敏銳度。當敏銳度提高,即便是平凡的日常,也處處是驚喜,如同早晨窗外灑進的陽光一樣,日日是好日。

《日日是好日》劇照

「人生中的事件,往往都很突然發生,不管是現在還是過去,我們只能隨著時間,去習慣這股悲傷。」

星球、人體、花草樹木、國家、政權、文明都有其生命週期,有興起、衰落和死亡,人生也必然經歷禍福的輪轉。我們的人生有時順遂,一切如我們所願;有時不順遂,讓我們事事不如意。

面對不順遂,我們需要騰出空間讓新的週期可以展開,或讓改變可能發生。如果我們一味執著於順遂,表示我們正在抗拒依隨生命的流動而流動。生命往前了,我們卻還卡在一個點上,痛苦於是出現。

所有對當下的抗拒,都會表現為各種形式的負面情緒;所有的負面情緒都是一種抗拒。在這個脈絡下,抗拒和負面情緒幾乎是同義詞。我們潛意識相信,透過負面情緒可以掌控、扭轉環境,得到想要的東西。

當我們意識到負面情緒生起,不用視它為自己的失敗,它是一個有利的信號,提醒我們:「如其所是,臨於當下。」

不過當身處的情境對我們來說過於極端,暫時無法接受外在的本然,例如失去家人、痛失摯愛、得了重病等。沒關係,那我們就接受內在的本然,專注於它帶給我們的感受,試著不去評斷、不去貼標籤。

那是一個黑暗的地方,很有可能我們會無意識地逃避,不知道要感受什麼,那就專注在呼吸,感受我們的內在身體。「陪伴」自己,像陪伴我們最好的朋友一樣,它可能會憤怒、可能會悲傷、允許它此時此刻能做它自己,就算最後什麼都沒有也沒關係。

「救贖」是無法去爭取、擁有和達成的。不去抗拒事物的本然,學習讓當下時刻如其所是,接受萬物與萬境的無常本性。我們也許還不會立刻感到快樂,但是會漸漸地感受到深沉的內在和平,由此痛苦開始轉化。

接納痛苦,是一趟通往死亡的旅程。面對深沉的痛苦,讓它如如呈現,全然專注其上。當你經歷過這樣的死亡,就會知道無所謂死亡的存在。就好像有束陽光,它忘了自己是太陽的一部分,誤以為自己必須為生存而戰。

《日日是好日》劇照

「下雨天就聽雨,下雪的日子就看雪,夏天感受暑氣,冬天感受刺骨寒風。」

臣服是一種簡單而深邃的智慧,意味著無條件和無保留地接納此時此刻,停止對本然做出內在抗拒,停止好惡評價

容易讓人誤解的是,臣服不代表需要接受不喜歡的人生處境,反而是接納現狀後,更能冷靜客觀地做出行動,比起發自憤怒、絕望和挫折的行動更有效。在臣服的狀態下,採取行動也會循序漸進、全神貫注。以世俗角度而言,冷靜而專注確實能更有效地擬定並執行策略,更能於困境中創造新的出路。

「臣服」與道家的「無為」說的是同一個道理,並不是裹足不前,作為逃避的藉口。真正的「無為」是指向「內在」,表示內在不去抗拒和保持強烈對當下的覺察。

以自然為師,看看萬物是如何得以成就,看看生命的奇蹟如何在無怨無尤和無不悅的情況中展開。

《日日是好日》劇照

「世上所有事物,可歸納為『能立即理解』以及『無法立即理解』兩大類,能立即理解的事物,經歷過一次就足夠,然而,無法立即理解的事物,往往要花很長的時間才能漸漸理解。」

不論生命將我們拋入什麼樣的情境,我們都能在不同的處境下練習接納此時此刻、做出行動、接納行動後的結果、再次行動。這裡的「行動」包含外在的「有作為」及「無作為」,重點在於做出決定,為自己的生命承擔責任。

想起一段歌詞:

「做自己的光,不需要多亮。曾受過的傷,會長出翅膀。

大雨沖刷過的天空會更加明亮,流過淚的眼睛也一樣。

做自己的光 ,悄悄的發亮。逆風的方向,更容易飛翔。

世界怎樣在於你凝視它的目光。那未曾謀面過的遠方,或許就在身旁。」

參考書目: Eckhart Tolle (2008)。《當下的力量》。梁永安譯。

歡迎收聽 Podcast :《沒有答案事務所 Find Your Answers》EP5. 當下的力量 - 找回每時每刻的自己

Spotify , Apple Podcast, KKBOX , Google Podcast etc.

--

--

Stephanie Chen (白龍)

曾任外商公司業務經理,現專注於藝術領域,包含表演藝術、視覺藝術,以及文字創作,並經營 Podcast《沒有答案事務所 Find Your Answer》深覺自己是因為幸運才能讀、才能看,才有機會接觸到美好的事物,希望將我有幸而得的體悟與更多人分享。 沒有答案事務所 IG:@findyouranswer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