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u’的故事──原住民外加名額

學測個人申請原住民外加名額:為了促進原住民族的教育平等與文化傳承,政府制定了原住民學生升學保障制度,透過「外加名額」的方式,協助原住民學生擁有多一種競爭入學的方式。在學測個人申請時,原住民外加名額的運作方式是,先讓原住民以原始成績跟一般生競爭,若第一階段篩選未通過,而其申請的校系訂有原住民外加名額,則依該校系所訂「同級分超額篩選方式」順序一之學科能力測驗科目級分總和, 核算級分後,以該系外加名額五倍之人數進行外加名額之篩選,通過者可以取得參加第二階段指定項目甄試之資格。也就是指,若某個系在個人申請開放1個原住民外加名額,則該系可以參加二階篩選的原住民為1*5=5人,原先有申請該系,但一階未通過的原住民們,可依其級分去互相比較,前5名得以進入二階篩選。

有機會就拚一把吧!

「使用這個入學管道時,有沒有什麼擔心,或是你對它是什麼態度?」

「會擔心成績跟別人有差距,但是當時覺得就拚一把,好好把握機會。」

Adu’成長於台東的原住民部落,家鄉幾乎沒有補習班,多數人以種田維生,並不對學業特別重視,也因此在Adu’家中沒有特定的書房或書桌,往往是在床上或客廳的隨便一張小桌子完成讀書這件事。

高中以後,為了得到比較多的教育資源,Adu’轉往就讀花蓮地區的學校,年紀輕輕就離家就學的她,一路克服了異地生活、歧視與認同障礙等狀況,卻又在準備升學備審資料時遇到困難,「108課綱不是說要做學習歷程,相較之下我們可以參加的科展就比較少,甚至我們高中一堂實驗課都沒有。社會組可能還有一些報告可以放,自然組就真的什麼都沒有,備審資料可以放的東西真的少的可憐。」她說,即使到了花蓮,教育資源的差異,仍然讓Adu’在準備考試和製作備審資料的過程都較為不順利。

當談起入學管道時,Adu’說了自己對於擁有這個機會很感恩,想讀農藝系以在學成後回鄉幫助部落農業發展的她,雖也曾因為擔憂學業上與別人差距太大,而想要選擇中字輩的大學就好,但最後Adu’仍然決定鼓起勇氣填了台大,除了希望得到相對豐富的教育資源之外,也期待能在第一學府中認識一些更不一樣的朋友,「有機會就拚一把吧!」勇於接受挑戰的她這麼說著。當錄取的紅榜寄到家中時,經過的鄉親們無不為她讚嘆,家人也相當開心。

入學前的擔心:超級認真的同學與族群歧視

「入學之前覺得台大是什麼樣的地方呢?」

「覺得大家都很猛,每個人可能看起來都焦頭爛額的樣子,就是同學和同學之間都比較不會交流,像是『诶你等一下要去哪裡吃飯』『不行我要去讀書了』那種。」

入學以前抱著同學們「都只認真學習,不幹什麼別的事」的想像,讓Adu’感到有點壓力。還好,從小就習慣把身邊的人當成學習目標的Adu’,漸漸學會把這樣的壓力轉為期待,也真的不錯過各種以他人為榜樣的機會,「我有一個室友很認真,我看她都差不多七點半起床,然後就開始看她的書這樣子,我就覺得我要向她效仿,所以我就七點半起床,然後我通常都八點多就去洗澡,12點就睡覺。」訪談中,Adu’分享著自己在大學向他人學習的經驗,我們聽著她健康而規律的生活,不禁大感讚嘆。

除了「大家都很認真」的想像以外, 入學前的Adu’也有點擔心族群歧視的狀況。其實在高中時期,Adu’有一段不太愉快的過往,當初沒有選擇原住民專班的她,曾在班上被同學用歧視性的名詞攻擊,而Adu’的媽媽在外地讀書的時候,也曾遭遇一些如:上完廁所或洗完澡後,聽到室友竊竊私語說:「喔那個山地人用過的我不敢用!」之類的歧視狀況,導致媽媽心理壓力過大而轉學。自己與媽媽經歷到的欺負,讓Adu’曾經對於去到花蓮及選擇讀普通班感到後悔,甚至開始討厭起自己的原住民身分。幸好,當時朋友的安慰,加上Adu’看到了一些國外毛利人的正向經驗,讓她重新找回對自身族群的認同,

「就算他們怎麼講,也沒辦法改變我的血統,後來朋友跟我都安慰自己要堅強一點,我就想到國外的毛利人,他們很以自己的文化為傲,也會在IG滑到他們發自己的傳統舞蹈或文化,我就覺得有什麼好以這個為恥的,他們可以,為什麼台灣的原住民不行?」她說。

直到上大學之初,Adu’雖然仍擔心進入新環境時,受到族群歧視,但現在的她,多數時間已經能以自己的文化和身分為榮,也開心於比別人多擁有一個不一樣的文化背景,而令人欣慰的是,當我們問起她在大學還有沒有遇到歧視或攻擊的狀況時,Adu’搖了搖頭,雖然可能還是會遇到大家對原住民抱著一些刻板印象的情境,但沒有再發生讓Adu’很受傷的狀況了。

適應歷程:環境與學業的挑戰

從美麗清悠的花東來到繁華的台北,Adu’在適應環境上自然是碰上了不小的挑戰,本來就難以忍受北部潮濕與陰雨綿綿天氣的她,還在前陣子最常下雨的那幾天被偷走了傘,「我只好再去買一把,現在不管它是濕的還是乾的,我都放在房間裡面了。」Adu’忿忿地說著…

此外,北部生活空間中的人群緊密度也讓Adu’感到不適,每當Adu’下火車,看到地下街塞滿了人時,就會產生一種對擁擠的疲憊感,待在台北的其他地方也常常會是這樣的狀態。而生活步調的緊湊就更不用說了,談到這時,Adu’想起自己過往的生活型態,說道:「以前在台東真的非常非常慢的步調,都會事情快到的時候再去做,台北基本上就是等一下要去做什麼事情,那現在就要出發了,所以就覺得這裡的步調非常緊湊,真的有體驗過就知道那個步調真的差很多。」

為了調適這樣的落差,Adu’習慣每隔一陣子就抽出時間到河濱公園騎騎單車放鬆身心,有時也會戴耳機沉浸於音樂或Podcast中,並找一些地方散散步、到處亂走,Adu’很能享受跟自己相處。雖然需要社交的時候,Adu’也不太會感到反感或怯弱,但是對她而言,獨處是幸福且能幫助恢復能量的時刻。另一方面,她也盡力地調整自己的讀書習慣與作息,試著讓自己越來越能跟上台北的快步調。

而在學業適應的方面,Adu’其實是已經做好可能被「天擇」的決心才進台大的,她也會擔心由於自己以前沒有補習的關係,會不會有些東西沒有別人學得好?因此對於自己的程度有些焦慮。談及入學管道的劣勢時,Adu’說:「其實主要還是擔心學業的差距,因為有時候你可能覺得,我用這個比較低的分數就上我想要的學校,很開心也很感謝,可是可能開學開始上課以後,你就突然間注意到那個差距在,你就覺得喔天哪,我救得起來自己嗎?」。Adu’也提到,在學校的課業輔導措施上,雖然針對某些比較困難的課程,學校有安排小老師在特定的時段與地點給人詢問,但是目前開放的時間剛好與Adu’修的大一英文衝堂,也限制了她使用這項資源的機會。此外,英文的指定閱讀或課程內容也是Adu’比較容易出現障礙的部分,「有時候中文都看不懂了更何況是英文。」她略顯擔憂地說著,幸運的是,在這部分有GOOGLE翻譯提供了她很大的幫助。在聊課業困境的過程中,我們幾個訪員也開始分享起自己知道的學校課業輔導措施,例如:前述提到的特定科目定時定點課業諮詢,如:微積分、普通物理、統計學等、有些學系可以提供「課輔小老師」,只要向系辦或導師詢問,就可能可以配對特定的學長姊來進行課業諮詢服務、符合夢田深耕計畫資格的人,只要訂定學業改進方案或參與學輔晤談,就有機會得到學習獎助金等等。因此,在這段的結尾也讓我們偷偷安利一下學校的輔導資源彙整網站吧,裡面有各種校園輔導措施清楚的介紹:https://reurl.cc/zAxo30,如果正在看故事的你,對於學業或生活有些困難的話,不妨點進去看看!

上進、正向、積極?:讓Adu’學習轉念與調整心態的成長經驗

雖然來台大就學的這一年間,過程並非一帆風順,然而,Adu’的言談之間,卻總是會帶著一些上進、樂觀、正向和積極的味道,例如:對於來台大到目前為止,還沒有發生讓Adu’感到很有成就感的事,她說道:「人家不是都說蹲得越低跳得越高嗎?就算只是慢慢地變好我也覺得很開心,至少不是沒有在往前。」又例如她努力地想向周圍的人學習,並把旁人帶來的壓力轉為動力、即使是談到比較困難的經驗,仍然可以感覺到她的話語間帶著希望,也努力地在調適自己等,因此讓我們好奇,到底是天生的,或是有什麼樣的成長經驗讓她習慣正面積極地面對事情呢?

令人意外的是,原來Adu’在國小時曾遭遇一段讓她很痛苦的時期,不但在學校被欺負,家裡也發生了一些不太愉快的狀況,讓當時的她感到很無助與悲觀,還好,後來向輔導老師求助之後,Adu’漸漸學會調整心態和盡量反思,避免自己困在自己的想法中,也因為曾遇到了一個很認真帶領他們的合唱團指揮,讓Adu’覺得很感恩,想學習那位指揮面對事情的良好心態,這些都導致她暗暗下定決心要往前看,成為一個正面的人。言談的字裡行間透露出了Adu’的頑強與堅韌。

Adu’的未來願景:日本交換、回鄉服務、族語與文化的傳承

對於未來,Adu’期盼著能爭取到去日本交換的機會,繼續體會更多不一樣的人生,除此之外,她也計畫回鄉工作,希望能用自己科系的所學幫助台東的農業發展。當談起遠在家鄉的阿公阿嬤時,Adu’特別提到,每次回去見到阿嬤,阿嬤都會用族語的名字叫自己,希望她不要忘記,也因此Adu’每年都會參加豐年祭或部落的活動來實踐自身文化,也期待自己能嘗試改善族語傳承跟文化流失的問題。

回顧Adu’的成長經歷與大學適應過程,雖然曾經歷被欺負、歧視與認同障礙,最後也能夠勇於認同自己的身分,並投入協助文化實踐與發展的行列;就算在學習與課業上遭遇資源缺乏和程度落差的困境,她依然不放棄努力,不斷吸收旁人的優點,成為自己成長的養分;即使不習慣台北的人口密度與生活步調,卻也學會細心照料自己,騰出時間去散散步、騎騎單車、聽音樂,以安放焦躁的心靈。相信經歷了傷痛、挫折、別離或難過,依然如此認真生活的Adu’,也能在未來的路上,繼續妝點著屬於自己生命的精彩,如同花朵一般,越開越美麗。

撰文者:沈倢瑩

(為讓參展者貼近受訪者實際感受,故事內容盡量還原受訪者用字遣詞,並依受訪者意願遮隱部分資訊,撰文後確認經受訪者同意後展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