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年醫師二階國考(暑考) 準備心得

--

雖然距離二階醫師國考考完過了好久,還是想記錄一下準備國考的日子~

前情提要:

本人不是很擅長讀書,也沒有特別天資聰穎,有點小過動坐不住,極限一天讀11–12小時,但頂多QOD讀12小時沒辦法連續兩三天。每天睡眠需要7.5小時以上才有精神也無法熬夜。

(準備國考期間常常發現學霸朋友們不僅聰明也都比我認真XD)

追求高分的高手們請左轉~可以不用再繼續浪費時間看這篇文章!

這篇準備心得主要是想幫助成績中段班(以後)順利通過考試😊

自我介紹

今年暑假畢業於北醫醫學系。

大一到大四學業成績起伏蠻大的,狀態最好的時候最佳成績到過40%,狀態不好會飄到70%,不過平均來說大概都是在50–60 %。

大五大六實習不算特別認真跟臨床的人,當然也絕對不是回家認真讀書的人

讀書大概就是實習兩年FC平均都只看半本。

不過兩年實習有慢慢找到自己喜歡和不喜歡的科,喜歡的領域真的有認真讀,除了看完FC也有找一些原文書翻;但不喜歡的領域大多只有把老師分配的Primary Care 病人是什麼問題讀完,或是做報告才會特別去讀。

嚴重知識偏食,但好像面對出題常常超過Clerk該會的範圍的二階國考,某些過度偏食的科也讓我有幾題不是用猜的還是有答對。

這次112年二階國考最終成績(四捨五入後):

申覆前 63 /70/ 66 / 65 總分264

申覆後: 66 /74 / 69 /66,總分275

(必須說我算是非常幸運被送到很多題的人,所以不要小看申覆的力量! )

Mindset:

首先,對於學長姐說「二階國考通過率9成5」這句話請先三思!

先來分析一下這句話: 考選部公布的歷年通過率確實超過90%,但有兩個事實你應該要知道:

1) 醫師二階國考其實越考越刁鑽偏門,根據考選部資料,我這次考的112暑考,全國通過率只有81.6%(到考人數1563人,但只有1275人通過)

聽起來還有80%呀!我真的需要擔心嗎?

2) 請別忘了,要能夠考二階國考,前提是一階國考、OSCE都要有通過才能應考。

舉個例子來說,假設班上100個人,你原本排第70名,但是一階國考把最後10名篩掉了、OSCE又篩掉1人,在只89個人去考試的情況下通過率又只有8成出頭,也就是可能只有72個人會通過,那麼原本排第70名的人雖然能通過二階國考,但絕對不是胸有成竹、更高的機率是戰戰兢兢地低空飛過。

雖然實際情況應該沒有這麼慘啦 也不是想嚇學弟妹讓大家很緊張

但我個人就是還沒認真讀之前有點過度樂觀的反面教材XD

我認為在備考前對這個考試有正確的認知還是非常重要的。

時間分配:

強烈建議成績中段班以後的同學不要輕易相信學長姐說「二階國考就準備一個月啊!」這句話!

這句話是給成績好、平常認真實習、實習完都有把當科書讀完、心理素質夠高可以忍受考前焦慮/一天讀個12小時之類的同學的建議!

更不要說我看很多排名在前段班的朋友也都蠻早開始讀XD

總而言之,我本人就是誤信了這句話,造成考前的焦慮感比一階國考還多超級多…

不過身為不愛讀書的人,太早讀書、把戰線拉太長也會讓人太痛苦,所以我覺得比較好的方式應該是:

在準備OSCE的同時,也同時把那個疾病的相關資訊、醫療常規複習一下。

也就是說,在OSCE會出現考題的主題,對該主題二階國考可能會考的範圍應該在準備OSCE期間一起準備完。

這個方式雖然不能涵蓋很多疾病(畢竟OSCE的主題大多是比較常見的疾病衛教或問診),但是在準備二階國考時也可以加減少一些負擔。

這個方式我個人實測下來,優點有2個:

1) 首先,因為在OSCE衛教關考生得主動提供資訊給標準病人,多讀一點書就可以多跟病人哈拉,對筆試和OSCE都有幫助

2) 因為從自己嘴巴裡講出來,會對那幾個疾病特別有印象

舉個例子,在準備OSCE的「子癲前症」衛教,就一起把產檢時間、項目、診斷標準、治療、併發症、共病等記起來。雖然實際衛教可能不一定需要說明這麼多項目啦。

讀書方式:

準備書目:

1. 考古題與詳解

2. 全套FC

3. 凡鳥學長的二階國考筆記

4. 壞醫師的二階國考筆記

5. 手機單字App

我個人是第一天開始讀國考就直接刷考古,因為二階國考越考越刁鑽,自己讀抓不太到方向,且部分FC書目是根據歷年考古題修訂而成,因此在書中有出現的不一定是最重要的主題,有些主題可能前5年很愛考,但這兩三年不太考了,就會分不出來。

因為沒有讀書就寫考古,第一分寫起來可能有點慘不忍睹,但是好處是可以明確知道自己還有多少需要努力。我記得第一份考寫出來總分還差20分左右,也就是說我只要在每一個分科測驗多掌握5題應該就可以通過考試。

寫完之後,就是很認真地檢討每一題。對,我說每一題!

因為已經沒有先讀書,所以每一題都要認真檢討,同時回去翻那一題的主題內容。我的作法是,用凡鳥學長的筆記當基礎,筆記沒提及的再去看FC,然後把FC裡面的重點在寫到凡鳥筆記裡。壞醫師的筆記他有說很多是從FC節錄出來的,所以我大多做為讀累了想出門到咖啡廳念書時,不想帶沉重的FC時的參考資料。

當然你可能會說,每一顆都要唸嗎? 我個人是對於比較沒有花那麼多心力的科別(Ex: 骨科),就好好把詳解看完,沒有再另外找補充資料。但像內科、婦產,就會把相關主題一起看一下。

而這份有學長姊整理好的精華加上你自己檢討過的筆記會變得很豐富,考前也只需要看這份筆記了。

另外,因為確實會有蠻多考古的,所以第一次認真檢討每一題可以讓你在接下來遇到考古題時就省去重新看整個篇章的時間。

你說,這樣每一題都檢討不會花很多時間嗎?

會,花非常多時間。加上我也不是讀書讀很快的人,一開始光是寫+檢討完醫學(三)一份就會花掉將近一整天。

寫完一年份考古,也就是醫學(三)- (六) X寒暑假兩份,就花了7天。

但請也不用擔心,速度會隨著你發現有些重複的考古題和你之前下的苦功,把大部分的章節都讀過一次而好轉。

在後期,大約可以變成兩天完成一份暑考,將近是最初速度的兩倍。

另外,這次國考也出了很多很偏門的知識,有蠻多都是我因為自己在實習時對某科純粹出於有興趣去讀的,也沒料到會被考出來。雖然當時學那些知識都會被主治醫師說不需要知道這些,但就算沒有派上考試的用場,純粹學習新的、自己有興趣知識,也是一件有趣的事情!

而我個人也在這次備考過程中,發現自己最容易記憶的方法反而是重複暴露、還有"recall”之前學過的知識,在喚醒記憶的時候就會加深印象! 因此,我不會要求自己第一次就把所有內容記起來,而是傾向多看幾次,如果還是記不起來,就放到手機的單字app裡面。在app store上隨意找一個順眼的使用就可以了。因為主題太多常常都會不記得,所以我通常會把感覺很重要、考古出現過很多次、我自己一直錯的主題寫成單字卡,在吃飯、走路、睡前想滑手機、沒辦法再多看一秒書的時候用。通常我會在睡覺前把今天新學的複習一次,隔3–5天在看一次今天的卡牌(因為3–5天通常會忘記XD),如果還記的就可以10天後再看,10天後還記得大概是不會忘了😊

其他 & 後記

其實讀國考的時候我還蠻喜歡和朋友一起讀的,可以一起吃午餐、晚餐分享今天讀的進度,有時候邊吃飯邊互考主題,被考過的主題就會記憶特別清楚!

但當然,交流有時候會帶來壓力,因為我的朋友都比我厲害!不過相對的,就可以在交流過程中發現並修正自己對知識有誤解的部分,反而自己會收穫更多。

雖然讀國考壓力很大、時間很緊迫,但身體還是要照顧到,盡量吃的健康,運動習慣還是要保持。我個人有持續一周一次的游泳習慣,身旁朋友也蠻多有繼續健身,但頻率自然是少了許多。

在這樣高壓的時間裡,對我來說還有一個動力來源,就是要去參加畢業典禮XD 所以不妨也給自己一件值得期待的事情,也許在枯燥厭煩時會比較有動力!

最後,先謝謝陪我走過國考那段時間的親朋好友們,也謝謝看到這裡的學弟妹們,希望這篇文章對你們準備上有幫助,也預祝大家都可以順利通過二階醫師國考!

#醫師二階國考 #二階國考 #112年醫師國考 #112年國考 #醫師國考準備心得 #醫師國考心得 #醫師國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