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涯訪談]邁向軟體工程師的旅途,你準備好了嗎?

Andy Cheng
ITSeed | 資訊種子學苑校友會
14 min readApr 8, 2019
【文/ 鄭和軒 | 第16屆資訊種子學員】

自我介紹

我是鄭和軒(Andy), 目前就讀於臺灣科技大學電子工程系雙主資訊工程四年級,在大三發現對軟體開發的熱愛後,希望未來能成為獨當一面的軟體工程師。休閒興趣是攝影及嘗試有趣的事,目前在一間創立中的公司內擔任前端實習生,於2018年9月時,以精進自身能力為由而加入資訊種子,一個透過溝通、表達、實作來實現六大專案的培訓計畫。

前言

2019年的3月底,資訊種子培訓計畫的第三個專案 - 職涯專案提供我們一個非常棒的機會,讓我們可以根據自己有興趣的產業,並與已經在此產業工作的學長姐們進行職涯訪談。

訪談對象

此次我訪談的學長為王佑哲學長,下列是他曾擔任的職位

  • 資策會、flyingV系統工程師
  • 趨勢科技工程師
  • 社群媒體「Inside」共同創辦人
  • 集資顧問公司「貝殼放大」共同創辦人兼營運長

現今則任職於「USPACE」共享車位的營運長。

訪談過程

訪談前,我首先擬定了訪綱,內容包含在目前職涯上遇到的一些問題,比方說:需不需要唸研究所、成為軟體工程師所需能力、軟體工程師的一天是怎麼度過的諸如此類的問題後,再寄出邀請信,來回幾次信件後,我與佑哲相約在一間星巴克的咖啡廳進行將近一小時的訪談。

訪談過程中,我無一時刻不在進行腦力激盪,由於佑哲的思路不僅非常清晰,聊到了16年來工作的經驗談,需要培養的能力,在回答我的問題之外,也告訴我怎麼去實現夢想,最後更一語道出我真正的需求是什麼。

本篇文章重點

經過訪談後,我對訪談的錄音檔與心得進行了整理,並將心得和總結撰寫在此篇文章內,內容包含以下五個部分:

  1. 如何開啟軟體工程師這條路?
  2. 念研究所高薪高學歷,但你真的想好了嗎?
  3. 新創公司 or 大公司 如何選擇?
  4. 各個行業都需要的技能:期望值管理
  5. 淬練屬於自己的節點 - 讓我們一起邁向軟體工程師之路!

我會在開始先敘述我如何開啟走向軟體工程師的原因,並銜接我對於軟工這條路上遇到的一些困難和佑哲的解答,那我們就廢話不多說,直接開始吧!

Photo by William Stitt on Unsplash

一、如何開啟軟體工程師這條路?

先說說我的學歷背景,高中是唸台南高工電機科,大學轉電子系,因為愛上軟體開發與認知自己能力的不足,我在大四開啟了雙主修資工這條路。但其實要從電子系跨入軟體開發這條路比我想象中還要不容易,首先你必須認知到,以前學的科目大部分都與軟體工程無關,比方說電機電子的必備基礎:三電一工(電子學、電路學、電磁學、工程數學)幾乎對軟工沒有任何的幫助,加上本身程式能力算初階,因此在學習資工的課時大部分是從頭開始。

或許是因為佑哲的學歷背景讓我覺得有一些相似之處,佑哲以前是北科電機系,研究所也是唸電機,但最後卻選擇了軟體工程師,這點讓我非常好奇,於是我詢問:

是什麼原因讓學長決定第一份工作是軟體工程師呢?

這個問題佑哲回答的非常簡單,就ㄧ句話:

「工作會佔你人生一天中的八小時,甚至更長,那為什麽不選你喜歡的工作?」

這點我非常認同,我在大三時才認知到自己對於電子的課程並沒有太多興趣,時常感到枯燥乏味,但為了完成專題的些許功能,因緣際會之下稍微接觸到了網站製作,那是一個非常簡單的網站製作頁面,只要將一些圖形化的東西拉出來,就能做出一個網頁,但裡面的東西卻非常死板,很難調整為自己想要的樣式,但就因為這個小契機,我開始對製作網站有興趣。

經過了幾個月後,因為對於網站的熱忱,我將前端HTML、CSS,後端Python + Django有了一些基本的認識與了解,當初幫助我自學最多的網站就是Udemy了。

之後幾個月又學習了JS,並開始注意到RWD,和更多的學習資源,才發現這些軟體開發真的很有趣,對軟體的熱情日積月累地增加,之後大四加入了資種,聽到許多學長的分享後,得到了一個結論:

人生只有一次,喜歡你的工作,並讓你的工作有價值

我找到了我喜歡的工作,所以我設立了成為軟體工程師這樣一個目標。

二、念研究所高薪高學歷,但你真的想好了嗎?

研究所真的是必要嗎?

決定志向後,最困擾我的一件事情,就是我到底要不要去唸研究所,在我還是大ㄧ時,聽到不管是同學、老師、父母,大多數都認為理工科的學生一定要去念研究所,之後才有出路,因為現在台灣的社會就是研究生滿街跑,似乎理工科讀研究所是一個基本配備,人人都有但你沒有,你就輸了。

但,我一直認為,不是有能力比較重要嗎?

於是我向佑哲提問了這個問題:

根據學長自身經驗,念研究所後,對於學長來說的最大差異為何?

佑哲當時唸研究所主要是因為兵役的問題,他選擇了資策會的研發替代役,他當時的工作就是ㄧ直寫國外的文章給老闆看,但時常因為自己文章不被老闆接受而退稿,因此他覺得,這些文章給老闆也是石沉大海,那不如創立一個網站來將自己寫的這些文章發佈上去,讓自己對這個社會產生價值,因此他與一群夥伴創立了「Inside」這間公司。

讀不讀研究所其實並不重要,真正重要的是若你念了研究所,你能在這兩年中完成多少目標,做了多少有價值的事情

與佑哲聊到研究所這塊後,我認為讀不讀並沒有絕對的好壞對錯,但唸之前一定要先思考,唸研究所中想要獲得什麼樣的能力,因為很有可能你唸完研究所後,做的工作跟研究所關聯性不大,甚至是無關,那麼多花費兩年的時間換取就業前期的優勢到底值不值得。

但換個方向思考,讀研究所也代表你比同時間已經出社會工作的人,多「兩年」的時間能夠充分進修自己,你可以在這兩年完成10個網站、100篇文章,鑽研前後端技術,訂下目標,並審視

自己在這兩年內,創造出了多少價值?

研究所對於薪資與升遷

唸研究所有一個非常吸引人的原因是大眾普遍認為讀研後工作的薪資與升遷有很大的幫助,這點佑哲表示他有許多趨勢科技的工程師朋友,是大學畢業直接進入趨勢科技工作,但之後還是會去唸在職碩士讓自己有碩士學歷,因為很多大公司真的會去看是否有碩士學歷而調薪與升遷,這也許是所謂的社會規則,你想要錄取大公司,你就必須要有好學歷。

但對於新創公司來說,學歷較不被這麼看重,佑哲曾面試過許多新鮮人,他面試時看的是,這個面試者有什麼樣的經歷、做過的專案、社團經驗、Portfolio,因為高學歷並不代表他能與他人溝通與配合,學歷對他們來說就並不是節點,在研究所期間,你能完成多少事情,那才是節點。

三、新創公司 or 大公司 如何選擇?

新創公司與大公司的工作生態

「新創公司的工作量大概比大公司的多十倍,不管是複雜度、難度,但你獲得的也會是十倍。」

佑哲分享他在新創公司與大公司的不同感受,在大公司中,你即將處理的,只會是一件小事情,因為公司會把一件事情切成100個細項,而你只是處理其中一個細項而已,所以常常是沒事做的,剩下時間要認真的自我學習,但許多人在沒有即刻的壓力下,自我學習就像是興趣ㄧ樣,下班去上上課,例如:App、AI。

舉例來說,今天如果你開始學打籃球,並在下班偶爾去打個籃球,它就是一個興趣,但今天若有一萬個人到現場看你上場打球,那就不叫做興趣了,而叫做「責任」,觀眾要的東西是你要有足夠的表現出來,對教練或觀眾有期望值管理,今天要練幾球才能符合你的薪水,在那時候,壓力就超大。

如果今天是新創公司,你自學的東西就不叫興趣了,而是叫解決問題,你在解決公司的命脈,是很嚴重的問題,此時你就像是上台打球的明星球員,背負著很大的壓力,感受會完全不ㄧ樣。

我的第一份工作是大公司好還是新創公司好?

佑哲給我的建議是,第一份工作大小公司都可以,只要去找你想要做的工作,大公司的好處是薪水較高,想要跳到其他公司也容易,因為你已經被Vertified過了,算是一張好的門票,如果沒有自己自學的話,技能會窄一些,假設一個區塊鏈工程師永遠只會區塊鏈那一塊,而沒有持續學習,三五年後還是會被淘汰,佑哲以前在大公司工作的同事,學習效率不高,因為學東西就算是興趣,自然而然也容易懶散,因此若去大公司,學會管理自己的時間,在空閒時做多一點side project精進自己。

新創公司的薪水大概是大公司的2/3,但在裡面會擔任的責任就會很重,但也是這樣才能讓能力急速提升,許多大公司的員工無法進新創的原因是,步調太緊湊,要學的東西很多,跟以往安逸的生活較不相同,因此很難適應。

佑哲的職涯上是先新創後大公司,大公司後又進新創,他最後也建議職涯上能至少有一個階段加入新創團隊,一個階段去國外走走看,拿你會的東西去國外闖盪,而且任何事物都有國界,但程式語言沒有,出去拓展視野進修,會對自己有很大的幫助。

Photo by Andhika Soreng on Unsplash

四、各個行業都需要的技能:期望值管理

期望值管理是佑哲特別叮嚀我一定要去學習的事物,對於人與人的溝通會非常有幫助,那麼…

什麼是期望值管理?

期望值管理簡單來說是一種社交技巧,如果運用得好,可以減少人與人之間的摩擦,並提高向心力。

這麼講很抽象,直接舉個例來說,今天以兩種不同的方式來敘述一件事:

第一種:

  • 有一個女生,每天晚上都在酒店工作,但白天她會去學校上學。

此時大家一定會認為,這個女生怎麼這麼上進,晚上工作之外白天還這麼認真去學校學習,那麼第二種呢?

第二種:

  • 有一個女大學生,晚上會去酒店工作。

這時候,大家就會覺得,怎麼這個女大生的行為不太檢點,有點不好…之類較負面的評價,這是什麼原因呢?

第一種說法,在一開始讓人家聽到在酒店工作,讓人的期望太低,但上學這件事馬上衝破大家對他的期望,反之第二種,剛開始說女大學生,給人的期望非常高,但一說到晚上會去酒店工作,大家紛紛會覺得期望不如預期而給予負評。

知己知彼,百戰百勝

因此我們要怎麼進行期望值管理呢?

衝破別人對你的期望,給予他人適當的期望

衝破別人對你的期望

當你了解了別人對你的期望後,只要你衝破他人的期望,他們就會對你刮目相看,舉例來說,佑哲在微軟實習時,剛開始應徵了行銷實習生,他在面試時大聲叫賣xbox,不僅把自己變成了面試官想要的人,還衝破了對於一個理工科學生原有的期待,因而錄取了他。

在微軟實習三個月後,因為他會寫程式的關係,轉進了技術部,原因是行銷部的人居然還會寫程式,再次衝破公司對他的期待,成功錄取技術部門,由此我們可知,如果我們不斷地衝破他人對自己的期待,在許多面試、工作的場合都能為自己添加更多機會。

給予他人適當的期望

佑哲在演講或面試他人時,都會事先知道自己應該給別人多少期望,才不會讓別人期待落空而失望,還記得佑哲在資種演講時,一開始就先告訴我們,「我今天就是作為一個學長來跟大家聊聊天。」但演講的內容十分精彩,讓對於他再次衝破期望,讓我在那時就非常崇拜他。

另一個例子則是個反例,若一個老闆告訴員工:「進來我們公司薪水很高,也不會太多事情要忙。」,但員工進入公司後卻發現薪水跟負擔並沒有達到他的期望,這員工一定會對公司心存不滿而離職。

「期望值管理是溝通的基本」

無論對上司或對下屬,只要溝通時,我們都應該適時地分配自己給他人的期望值高低,所有溝通都是讓兩邊的心情跟想的東西是ㄧ樣的,想的東西若有落差,就會很危險,人會產生負面情緒,管理上會極不方便。

五、淬練屬於自己的節點 — 邁向軟體工程師之路!

需要具備什麼樣的能力?

想要進入台灣的軟體大廠,都必須去刷一個叫做LeetCode的面試考古題網站,很多大公司會以LeetCode的成績去審核面試者,佑哲曾經面試過趨勢科技兩次,第一次是靠刷LeetCode拿到Offer,但他選擇了另一間新創公司flyingV,事隔兩年後,佑哲再次面試趨勢科技,但這一次他LeetCode的成績並不高,但他還是成功錄取了,原因是什麼呢?

因為在趨勢裡面,35歲以上就不會只當純工程師了,會分成兩條路,一條是people manager另一條是technical track,但所有工程師都不想管人,因為管人很累,包含許多部門資源協調的問題,寫code多單純,所以People manager沒什麼人想要當,但因為佑哲在創業的過程中管過很多人,趨勢也知道他會寫程式,因此佑哲一進去就希望他往people manager的方向走。

所以需要什麼基本能力呢?

佑哲的回答出乎我意料之外,

「最重要的,沒辦法學的,叫做溝通能力」

佑哲的溝通能力很強,是他到三十幾歲才知道,因為沒有人會知道自己溝通能力很強,除非你靠著溝通能力解決你的問題,當佑哲創立貝殼放大之後,他清楚明白一件很重要的心態:

寫程式只是解決問題的其中一種方式

若因為會了程式而什麼事情都只想用程式來解決,思想就會受到限制,但溝通能解決的事情可多了,女朋友、爸媽、客戶的問題,假設今天產品的Deadline你發現程式交不出來,提前告知客戶會delay,這就需要良好的溝通能力。

溝通很複雜,不像是考LeetCodeㄧ樣可以刷出來的能力,在資種的專案、學校的專題、創業的經歷,只要是與夥伴進行專案合作、協調,就是在培養溝通的能力。佑哲也建議我們在學生時期多去與他人合作來磨練自己溝通的能力。

若一年後我想成為全端工程師,學長會給我的建議是?

「寫十個網站,每個網站都要用不同技術寫」

佑哲強烈建議我要用不同技術寫的原因是,科技會不斷的更新,電腦軟體會越來越多,因此必須去培養的是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公司知道,不管什麼樣的程式語言,你擁有極高的自學能力,懂得自己去找問題的答案,這才是最重要的,把你做過什麼樣的事,用什麼方式解決問題,為什麼這樣解決問題,這些事情寫成一篇又一篇的文章,而這些文章都會成為你的價值更是進公司的武器。

設定自己的目標,嚴格執行自己的紀律

佑哲在創立Inside時,與夥伴規定每週一定要寫兩篇文章,如果沒有達成,就要請其他夥伴吃飯,而且是吃很貴的大餐,因為這個規定,佑哲在一年就寫了100多篇文章,這些文章在Inside上面散發價值,也成功變成了佑哲的一項Portfolio,因此佑哲說:

「要你寫一百篇文章或十個網站,要做得到,很多人都是嘴巴上說說而已,真的能做到的人才是最後成功的人。思考怎麼讓自己有紀律的完成一件事情,你可以在前一天先規劃隔天要寫的程式,隔天一早,什麼都不要想,把自己當作程式編輯器,並每天客觀檢視自己的成效如何,今天沒有達成的原因,找到那些負面情緒,並把它解決掉。持續做一百天,你一定會成功。」

當你開始一直想為什麼我要寫網站、寫文章時,你的意志力就會開始動搖,會讓自己容易放棄,佑哲也說了,「寧可是爛文章、爛作品,也不要讓草稿夾內都是文章,因為至少你有把事情做完。」

當初佑哲在Inside有一群夥伴一起寫網站或文章,並互相勉勵,互相稱讚,他描述當時團隊的氣氛非常好,也是超級快樂的時光,這也就是為什麼有句名言說「一個人走得快,但一群人走得遠」吧!

結語

這次非常謝謝佑哲在工程師上的經驗分享,我明確知道自己現在最需要的,不管唸不唸研究所,都是要做出能代表自己且有價值的Portfolio,並尋找一群一起奮鬥的夥伴們,設下目標互相勉勵,並開始在Medium上撰寫文章,將自身的經驗、技術、心得分享出去,培養技術的同時,也不忘把握剩下的專案,練習溝通能力,累積這些事情成為節點,奔向夢想的道路上。

Photo by lucas Favre on Unsplash

--

--

Andy Cheng
ITSeed | 資訊種子學苑校友會

若能將學到的知識轉化為易懂的文章,才能算是真正學會。這是我創建這個帳號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