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正在吃掉所有流量

Barry Kuo
5 min readJan 19, 2019

--

1998誕生的Google

是第34個搜尋引擎,出生在搜尋引擎戰國時代的Google迅速統一天下,在2004年IPO,15年內擠身世界市值最高的10間公司。

在Google出現前,搜尋引擎大約經歷兩個世代:

第一代(條目時代):以黃頁為主的條目網站,也就是1994年剛誕生的Yahoo,在這裡可以看到Yahoo的演變。

1994年的Yahoo

第二代(排序演算法時代):隨著網站增加,條列式的方式已經不足以滿足搜尋網站的需求,以TF-IDF為核心,這個時代誕生了許多優秀的搜尋排序演算法和許多搜尋引擎網站。1995年誕生的藍色大山AltaVista曾經一度扮演非常重要的腳色,直到市場被Google的Page rank統一江湖。

AltaVista

而Google則帶領搜尋引擎開展了第三個世代的發展--搜尋引擎的個人化時代。

我們現在身處的就是這個時代,由於Google將服務拓展的各種個人化的功能中,它同時也取得了我們的各種資料,例如我們的年紀、地域、性別、興趣和各種搜尋瀏覽紀錄。

透過這些每個人的差異,Google也開始將每個人的搜尋結果做出最適合個人的排序,在2016年Google在排序演算法中導入機器學習之前,根據官方透漏他們的排序演算法至少有200個factors。

過去25年搜尋引擎的發展大致就是這樣,然後,搜尋引擎的時代結束了。

當大家都還在思考第四代的搜尋引擎會長成甚麼樣子,2018年Google雖然沒有明說,但各種跡象都透漏Google正在從「搜尋引擎」轉型成一個「答案引擎」。

搜尋引擎和答案引擎

就是字面上的意思,搜尋引擎是用來幫我們找到資料的,而答案引擎則是直接回答我們的問題。

像這樣

Google的ontology search結合關鍵字的語意分析技術

看起來好棒棒,Google變得越來越聰明越來越厲害。

事實上Google在2012開始提供了很多類似的功能,例如我們現在可以可以直接在google上面查天氣、時間、距離甚至是卡路里,你不用進到一個網頁,google都會直接給你答案。

另外還有知識圖譜,如果資訊量太大導致無法在搜尋結果呈現,Google現在也提供了原生頁面,例如體育的比分。

這個比分網頁是google原生頁面

也就是說Google嘗試從「幫你找到資訊」轉變為「回答你的問題」。

看起來很棒,我們可以省去更多查資料的功夫。

但網站的經營者的經營者不是這樣看的,當google還是搜尋引擎的時候,個個網站可以靠著google來導引流量到自己的網站上,但當google轉型為答案引擎的時候,意味著使用者不會進到網站裡來。

流量會停在google上。

答案引擎將對網路造成很大的衝擊

這件事情在行動裝置上尤其明顯,這篇報告提到了行動裝置上paid CTR的成長,關鍵在於使用者在手機上用google,已經不太會點進去網頁了!

高達60%的行動裝置使用者不點擊Google搜尋結果

而這些都還只是開始,Google的AMP計畫雖然是為了加快在手機上讀取網頁的速度,但事實上會把流量吃掉,讓流量變現的網站(例如媒體)的收入大減。

也就是說,Google不再是那個把一切串接起來的網站,而是和Facebook一樣轉變成「讓一切發生在這裡」的網站。

這篇文章提到了這個轉變將對許多對於不同產業甚至是網域的衝擊。

答案引擎的發展

同時意味著網路時代百花齊放時代的終結,未來流量將被Facebook和Google巨頭壟斷,剩下的網站必須在服務上取勝,單純提供資訊是不夠的,還必須讓使用者願意停在自己的網站上,甚至是願意在網站上付錢。

最後,以 Andreessen Horowitz的 Benedict Evans在2018年底提出的「The end of the beginning」簡報做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