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低工資和未來機械化的大趨勢

如水 Be Water
Jan 19, 2021

最低工資,是左翼人士一直推崇的政策之一。當最低工資在香港開始討論的時候,筆者還是一個學生,所以當時也認同主流社會輿論,認為最低工資能夠保障低下階層。不過但當筆者看了更多不同的資訊後,開始有自己的獨立思考,便發現這些所謂的「福利政策」,並不是完全只有好處,沒有壞處。

記得在筆者讀書的時期,有一位外籍教授剛好正在教授勞工福利政策。(我們現在總覺得外國大學的講師總是偏向左翼的,當時的我也認為他會全力支持福利政策。)他在講述最低工資時,先是講述主流的看法,但後來他就說其實最低工資也有它的缺點,而他用了自己國家的情況作為例子。(他的國家是典型的左翼福利主義國家。)

他指出他的國家實施了最低工資一段時間,政府也經常檢討和提升。但是在最低工資的政策下,不少人的工作量增加了。主要原因,是僱主以往可以用較低成本聘請員工,但人工成本上漲,僱主寧願少請一人,或者減低兼職的人數,最後導致就業不足率上升。

在經濟衰退的時候,求職者無法降低自己的薪金要求至最低工資以下,以增加自己的競爭力,失業率會上升,因為僱主無法降低人工成本。而非法勞工數字的上升,亦與最低工資有關。因為不少僱主為了以低於最低工資聘請勞工,所以鋌而走險。

那時候世界經濟還在增長,沒有太多人留意這個問題,所以普遍認為將最低工資上漲就能幫助勞工。不過這兩年的「世界大流行疫情」,正在改變原本的商業社會。在過去歷史上,機器本來便一直逐漸取代勞工,因為機器效率更高和更穩定,而人力資源成本又不斷上漲。但人類過去一直有一些「底線」,過去使用機器和自動化機械較多的,通常是與工業有關。而在日常生活的服務行業中,因為我們一直都習慣與人溝通,所以全面推行電子化和自動化都一直是在緩慢的過程進行中。

但是經歷過這一年多年的「疫情」後,人們習慣在家工作、習慣自己獨處、習慣生活上電子化和機械化。而且因為不少人認為電子化會更加安全,可以減低病毒接觸風險,所以這個改變加速。去年已經有酒樓開始使用接近全自動的沖茶器具,以減低樓面的人手。而近年來不少飲食業使用洗碗機和洗碗公司,已經減低了洗碗的人手,更不要提一些大集團已經使用全自動的煮食機械人,穩定性和出錯率都比一般廚師好,而且成本低更多。這些都是不能逆轉的,就正如現在大部份人都會用智能手機,不會使用「大哥大」。

我們都知道現在Elon Musk因為Tesla股票大升,成為了全球首富。而在全球熱賣的Tesla汽車,除了在使用電池充電方面引領全球之外,更大的一個潛力發展是這些車輛能在未來全自動駕駛,現在車輛的硬件已經全部能配合最新的系統,現在只剩下軟件的升級和政府開綠燈,自動駕駛系統必定會流行,這樣無數與汽車有關的職業,包括的士司機、巴士司機等等,都很有機會被淘汰。過去不少電影也曾提及的自動駕駛系統,這終於要在現實中實現了。而現在不少人為了保持生計而應徵去做外賣員,據說外國亦有公司準備使用無人機等去取替。

看到這些發展,你便知道這個未來實在令人擔憂,不少人的工種會因為被電子化和自動化而被取代。在這裏我想強調,保障勞工的權益,令他們不被剝削我認為是重要的。不過,無止境的最低工資上漲,並不代表能夠直接幫到低下階層。在這種社會模式急劇轉變下,即使提高最低工資,真的能夠幫助到勞工嗎?

在現在的情況下,提升最低工資,只會令到中小企業增加倒閉危機,因為他們資本不足,無法使用機械化減低成本。而連鎖大集團則擁有資本去進行電子化和機械化的程序,長遠減低人手。最後低下階層的生活也是沒有改善,還失去了工作機會,變相更需要倚賴政府去援助。然後政府繼續印銀紙,金錢的購買力會繼續降低,股市和樓市大升,貧富懸殊永無止境。

如水

圖片:電影 Total Recall

--

--

如水 Be Water

網絡作家,喜歡留意時事、文化資訊,從電影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