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台灣立場,川普、拜登,該支持誰?

雨蒼 (Billy Zhe-Wei Lin)
5 min readJul 3, 2020

最近,由於波頓出書揭露川普曾要求習近平透過多買美國農產品的方式幫助他競選連任等事蹟,台灣的社會又有一波針對美國總統該支持誰的討論。

我問了一圈朋友,決定來說說我在「純粹站在台灣利益上,誰上台對台灣較有利?」這個問題的不專業看法

一句話先說完結論:如果拜登可以堅定反中,那麼拜登應該比川普更有利。最大的差別是在美國能否營造出國際上的反中同盟。

底下,我慢慢說明我的看法。

反中,是基於價值,還是利益?

首先,反中有兩種;一種基於價值、另一種基於利益。基於價值的,多是因為中國可能侵害民主價值、輸出威權獨裁等原因,進而反對中國;基於利益考量的,則多是認為若是與中國走得近,可能被竊取商業機密等問題,基於商業考量這類的具體原因,進而反對與中國來往。

不過,若是純粹基於利益來看,與中國走得近,短期內也能從中國市場上賺取大量金錢,也能透過中國的低勞動條件優勢降低商品生產成本,但這些都充滿風險和變動(例如近年中國的勞動條件漸上升,企業的人事成本提高;又如中國沒有獨立的法治,因此外國投資者常常在法律權益上受損)。因此,基於利益來看,各種考量確實不是非常穩定。相較之下,基於價值的反中,態度上應該就穩定不少。

川普與拜登的反中,是哪一種?

那麼,我們再來看:川普政府的反中,是哪一種反中呢?我個人認為,川普政府所任用的政務人員,多是基於價值而反中,但是川普本人,卻很可能不是。若波頓新書內容所說的川普行事為真(其實已經有很多不同來源的報導或出版書籍證實了類似的事情),那麼川普是一個較為基於利益而反中的政治人物。也就是說,若今天親中有利可圖,則川普也可以親中。

過去一段時間,其實川普政府常常也需要中國的幫忙,例如2017年在聯合國當中尋求中國合作,以制裁北韓,因此暫緩在貿易談判上對中國提出太重的要求。事實上這就是大國之間互動必須要考量的點。

另外,川普在團結盟友方面,看來有非常大的疑慮;一路以來,川普高舉著美國優先的大旗,往往會毫不猶豫地刺激盟友,常常單方面地就對外放話,捨棄了傳統的外交溝通方式。這些舉動,往往讓這些國家對於川普本人有很深的疑慮,從而讓反中的同盟難以成形。

大家可以想想看,除了美國之外,世界上各國其實並沒有直接與中國對幹的籌碼,通常大家對中國的經濟互賴程度都滿高的。而美國自己其實也在想辦法調整對中國的經濟政策,這些都需要時間,成本也很高(例:廠商要考慮是否撤出)。但川普直接放話的行為,會讓其他國家覺得跟不上。

那麼,拜登呢?拜登最大的疑慮,在於其兒子杭特,似乎在中國有商業利益往來(不過,川普的家人與中國經商的規模也不小)。這方面是較為不利的因素。過去長時間擔任議員及副總統時,拜登幾乎沒有對中國發表什麼強硬的看法,一直到最近要選舉了才開始。但這也反映出了整個美國政策界的觀點變遷。

不可逆的反中態勢

無論是進步派的媒體,或是智庫,近年來反中的態勢越來越明顯,民主黨的眾議院議長佩洛西也高舉反中大旗。基於民主與進步價值,民主黨也可能逐步走向反中。事實上,最近幾年最大的改變就是,不管自由派或保守派都已經有共識認為,中國是競爭者,不再是以往那樣子大家都覺得中國是合作對象。只是,大家仍然在辯論說到底該怎麼對付中國。

從國會當中的投票行為來看,亞洲相關的提案通常都能獲得壓倒性的支持通過,例如在香港、新疆、台灣相關的法案,幾乎都是無異議或近乎無人反對的狀況,我們可以知道現在兩大黨對中國的態度是趨於一致的。

波頓的書中提到一個川普的行為是,他要求習近平多購買農產品,因為這樣有助於連任。媒體上對於這件事情的報導都是非常負面的,也就是說,人們現在會覺得「跟中國交往、請他們多買農產品」這樣的行為是錯誤的,不再像以往那樣覺得賺錢第一。

因此,若是反中的態勢成形,無論誰上都會反中的話,那麼拜登擔任總統,對於營造反中陣營的團結,將較川普來的有利。

所以,這就是我的結論:如果拜登可以堅定反中,那麼在中國因素來看,拜登的反制應該比川普更有利。

不過這個前提是,川普必須要能夠繼續現在的反中態度。或許這就是不確定性最高的地方。

另外也要提醒大家,美國的外交政策不是一個人可以決定的,背後還要看團隊立場,而不是只看總統(或候選人)講了些什麼。如果拜登在之後的競選期間提出,將會重用一些對中國比較強硬的人物,例如提出亞洲再平衡政策的Kurt Campbell等人物,那麼就可以看出之後的外交政策走向將會對中國不利,反之如果是一些對中國比較天真的人物進入核心團隊,那麼可能就會讓人擔心。川普的國安團隊裡面,有很多對中國非常強硬且基於理念而反中的成員,這點來看,拜登需要證明自己的地方仍然還有很多。

不要輕易用二分法看美國大選

當然,以上都是我的不專業分析,一方面我對於美國的狀況可能仍有一些距離;另一方面,美國總統應該是由美國人決定,其實如我一般沒有投票權的台灣人,我們只能默默關心,重點是不要輕易地用二分法或造神的態度來看政治人物

不過,我們仍然有可以做的事情。我們可以持續發聲,告訴世界,無論是基於價值、還是基於利益,反中對大家都比較有利。只要把這個態勢營造出來,那麼無論誰上台,都不敢太親中。

這是我的不專業觀點,就給大家參考了!

(本文感謝陳方隅大力協助)

--

--

雨蒼 (Billy Zhe-Wei Lin)

自由軟體工作者,公民記者。Open source worker and citizen journal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