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股權基金不只是私募基金,那到底什麼是私募股權基金(PE Fund)?

Seismic.Blog
4 min readJan 29, 2017

--

想像一下,你剛用大眾銀行的信用卡刷了一台萊卡相機,猶豫著午餐要吃麥當勞或是漢堡王,最後你想起晚上跟同學約了要去吃俏江南,決定跳過午餐,回家看台灣寬頻剛裝好的第四台-這些公司全都有一個共通點:他們的背後都有私募股權基金(PE Fund)的影子。

今天要介紹的是一般人比較不熟悉的投資模式-私募股權基金,很多人會把私募基金(Privately Offered Fund)與私募股權基金搞混,一般來說,私募基金泛指所有「以非公開方式募資」的基金,而依據投資標的及策略的不同,有私募股權基金、避險基金(Hedge Fund)、共同基金(Mutual Fund)及創投基金(Venture Capital Fund)等子類別。

私募股權基金,顧名思義,就是「以非公開方式募資」且「以私有股權為主要投資標的」的基金,他們的投資主要有幾個特色:(1)收購有成長潛力的未上市公司,或是將上市公司私有化;(2)通常會收購100%或一定比例的股權,以取得公司的控制權;(3)在投資期間會極盡所能的強化被收購公司的業務及財務表現,例如引進專業經理人、樽節成本等;(4)為了提高投資報酬率,這類的投資往往伴隨著高度的槓桿操作,使得標的公司背負沈重的負債;(5)每筆交易可長達3到7年;(6)偏好業務成熟、具有穩定現金流的公司。

因為投資的門檻相當高,動輒是百萬美元起跳,所以一般人對私募股權基金不甚熟悉。一般而言,私募股權基金以GP、LP的模式運作,GP為一般合夥人(General Partner),即是實際管理投資及營運的經理人,例如著名私募股權基金管理公司KKR、Blackstone、Carlyle和Apollo等,台灣知名的基金管理公司包括華威、東博、開發金及卓毅等;LP為有限合夥人(Limited Partner),即是出資者,一般不會涉入GP的決策和標的公司的營運,通常是大型機構投資人,如各國主權基金、地方政府的退休基金、大學基金或是壽險業者這一類具有資金配置需求的機構,當然也有部分是高淨值投資人。

私募股權基金常被想像為一群四處掠奪的禿鷹,公司被收購了以後即將面臨的不是被分拆出售(例如麻雀變鳳凰裡面李察吉爾的工作)、就是龐大的債務造成營運困境(經典的例子可以參考「門口的野蠻人」),事實上,最早期的私募股權投資常發生在一家企業的創辦人面臨退休,而其二代沒有意願或是沒有能力繼承事業,或是創辦人想要出售事業變現(Cash out)的情況下,會引進外部投資人收購標的公司的股權(Buyout)以延續這家企業的經營。另外,近年大部分的私募股權投資開始強調引進專業人脈及資源加強公司治理、擴張業務、或與基金公司旗下的其他投資產生綜效,試圖創造標的公司與基金公司之間雙贏的局面,不再是過往賺了就跑、射後不理的態度。

曾被改編為電影的「門口的野蠻人」是私募股權基金及併購實務的經典教材

可惜的是,台灣的監管機構對私募股權基金避之惟恐不及,例如早年KKR將國巨下市一案遭到投審會拒絕,以及最近Blackstone擬收購101股權屢遭主管機關掣肘都在在顯示台灣對私募股權基金的負面態度。

與其將私募股權基金視為洪水猛獸,不如把它看做是產業結構重整的機會:台灣有許多優質的企業同樣地面臨接班的問題,私募股權投資的本質提供了這些企業一個出路,除此之外,透過私募股權基金引入適當的資本及專業經理人,可以有效地幫助這些企業進一步擴張並在台灣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若獲得國際知名的私募股權基金投資,亦能提高台灣企業在國際市場的知名度,讓更多人看到台灣。

私募股權基金可以不只是金融操作、謀取暴利的工具,若是運作得當,它可以為實體經濟及社會帶來正面的改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