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製造 | 資深玩具收藏家編撰《香港玩具圖鑑》 小玩意記錄大時代

Bonnie Yau
6 min readMar 3, 2019

上環摩羅街是著名的古董集散地,開了一間間充滿特色的商舖攤檔,是尋寶的好地方。懷舊之情就如鹹魚青菜,各有所愛,有人熱中收藏價值不菲的藝術珍品,也有人偏愛收集各種雜項小物。

街上有間名為「幸福玩具店」的排檔,放滿了琳琅滿目的懷舊玩具,不時吸引路人及遊客駐足。店主莊慶輝喜歡收集舊物,收藏玩具三十多年,當中又以本土及國產玩具居多。

和他一樣對玩具情有獨鍾的還有資深編輯兼收藏家楊維邦,三十多來搜集得來的玩具藏品多達六千餘件,當中還包括工廠文件及廣告等重要周邊資料。

《香港玩具圖鑑》的作者,資深玩具收藏家莊慶輝(左)及楊維邦(右)。

玩具陪伴眾人成長,卻往往備受輕視,忽略其深厚的歷史意義;玩具不單限於個人情感層面,同是亦是社會、經濟、文化等時代變化的重要見證。

二人眼見香港缺乏專門研究玩具的書籍,便合力編撰《香港玩具圖鑑》,把多年收藏心得整理下來,內容由上世紀三十年代至八十年代,涵蓋傳統中國玩具、本地出產及進口玩具,是迄今最有系統、資料齊全的香港玩具書籍。

多姿多采的香港玩具

那麼,到底何謂「香港玩具」?

「香港的玩具十分多樣化,因為既有歐美入口的,又有日本的,又有來自中國大陸的;香港本身也是一個製造玩具的基地,亦有相當豐富的傳統玩具,充分反映當時多元的文化和生活面貌。」

楊維邦繼續解釋:「早期的香港玩具設計,是翻新傳統玩具為主;另外就是copy 德國、日本等外國的玩具。例如日本產品經常以『賽璐珞』,即俗稱『乒乓波膠』的材料製造,而香港通常會抄它的外形,再改用塑膠製造。那時沒有所謂的設計人才,也很少提及「玩具設計」,未有這個意識。」香港玩具經過了好幾代人累積經驗之後,才能研發自己產品。

早期本地市場細小,故香港交通工具造型的玩具不多;產量和款式較多的,反而是倫敦雙層巴士玩具,因為可以外銷英國。

六、七十年代,本地塑料工業發展蓬勃,不知養活了多少家庭,無論是在工廠打工,還是拿回家中加工,港人或多或少都接觸過玩具工業,出口玩具流入本地百姓家。

經濟發展躍起,但仍有不少消費能力有限的基層家庭,昂貴的進口玩具不是人人所能負擔;本地小型工廠有見及此,紛紛推出廉價的仿製玩具,雖然品質粗糙,但好在價值相宜、款式多樣,十分吃香,深得小朋友歡心。

--

--

Bonnie Yau

前雜誌編輯,現職設計網站。下世做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