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立書店的獨立刊物

詹正德
3 min readApr 13, 2018

--

逛書店應該是每個人從小到大不可或缺的成長經驗,但是時代發展至今,書店的樣貌已經有了很大的改變,逛書店的方式也都不太一樣了,讀者到書店裡除了與書相遇之外,也會實際接觸到書店的空間氛圍、書籍的陳列方式、店主或店員的言行態度,乃至週邊人事物以及地景環境的印象。

所有這些體驗都是虛擬或網路書店所無法提供的,也是目前實體書店之所以還得以存在的一個特殊緣由。不同的書店能帶給讀者不同的感受,而這也是各家獨立書店店主費盡心力想要做到的事情,書店一旦建立起了某種特殊性,就可以說先成功了一半。

但是在現在這個時代,實體空間的維持成本太高了,使得賣書不但是薄利事業,更接近於是個無利事業,加上產業內部有許多不利於獨立書店的因素,還有許多不公平的待遇及措施,因此獨立書店有必要聯合起來,爭取權益,共同發聲。

目前台灣的獨立書店組織有二:一是台灣獨立書店文化協會,一是友善書業供給合作社;目的都是為了宣揚獨立書店的理念、喚起讀者對獨立書店的重視,以及扭轉種種對獨立書店不利的情事。

這兩個獨立書店組織今年各自編輯發行了一份刊物:協會發行的是《IndieReader獨書人》雜誌,合作社則推出了《閱讀的島》書店誌。

《IndieReader獨書人》雜誌今年推出了二期試刊號,主題分別是:「一間獨立書店之必要?」、「當我們談論書店時我們在談論什麼」,分別邀集了書店店主、學者、作家乃至讀者針對主題的不同面向進行論述,有的回顧書業歷史,有的分析文化政策,有的闡述理念,有的反思現狀,深度、廣度兼具,內容非常紮實。試刊號第二期還增加了書評的單元,畢竟閱讀是書店的核心,沒有閱讀,就沒有書店。

《閱讀的島》則另闢蹊徑,以呈現友善書業合作社的社員書店動態為主,所以稱為「書店誌」,今年以來每三個月出刊一次,已發行四期。每期除了當期主題之外,必定會有的幾個單元都是以書店本身為主,例如新成立的書店會有一篇書店的理念自介,已經成立了一段時間的書店則可以書寫與其書店相關的特別經歷或事物;但每篇文章都是店主寫可能角度看法太過一致,所以也特別請不同書店的店員提供他們的工作見聞與體驗。每期也都請到不同書店的店主推薦他們心目中的好書,同時也邀請一位作家提供一篇逛書店的經驗或心得;比較特別的是每期都會請到兩家獨立出版社的總編輯就當期主題來場對談活動,這些活動就在合作社的社員書店內舉辦,對談的內容則刊在《閱讀的島》書店誌上,讓更多書店店主及讀者都能認識到這些出版社以及他們的編輯理念。

至於當期主題,除了創刊號是較嚴肅的業內重要議題:「圖書定價與折扣」之外,之後的主題包括親子繪本、食農等都是許多讀者相當關切的議題,第四期則與港澳星馬的獨立書店連結(《IndieReader獨書人》也有類似規劃但呈現內容不同),期望將視角投向台灣以外的華文獨立書店,同時也讓對方看見台灣的獨立書店現況。

以獨立書店為主要內容的雜誌,在今年以前的台灣是從未見過的,而今年就出現了二份這樣的刊物,這應當是別具意義的一項出版大事件,值得特別紀錄;也希望有更多讀者能接觸到並開始關注,不論是透過獨立書店接觸到這二份刊物,或是透過這些刊物接觸到更多獨立書店,都是這兩個書店組織以及所有獨立書店所衷心期盼與樂見的。

※本文刊於2017年12月14日之《中學生報》第266期

--

--

詹正德

台灣資深影評人686、有河書店店主、友善書業合作社前理事主席、《閱讀的島》前總編輯,曾擔任台北金馬國際影展、台北電影節、高雄電影節、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及香港國際電影節評審,著有影評集《看電影的人》、《異色的雜念》,前者曾獲2016台北國際書展大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