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灣出書很難嗎?如何偷吃步

迴轉木馬的終端
6 min readMar 12, 2018

感謝180位追蹤「迴轉木馬的終端」讀者。為什麼會特地挑180這個數字表示謝意呢?因為18有一種成年的感覺。我其實不知道自己在出版業打滾憤怒的碎碎念,有什麼好看的地方?還是很謝謝各位。我還刻意取了一個又長又難念的名字,但那是村上春樹短篇小說集的書名,儘管如此還是謝謝各位。放空了兩個月,竟然追蹤人數還在持續增長,那可能是因為MEDIUM真的很少人(誤),謝謝各位。

基於三個很無聊的理由,決定來更新

1、追蹤人數達到180位。

2、偶然在PTT書版,看到一個有趣的問題:

[問題] 出版社如何選擇翻譯哪些學術專書?

3、長年爆料出版業內幕的 編輯小姐Yuli的繪圖日誌的書終於要出版了

這三點,在內容上沒有任何交集,只是剛好整理好提案快樂下班後,巧合地一起出現在今天。

有時候人生總是會做美好的白日夢,像是坐在辦公室,gmail信箱突然收到一份出版企劃,或者能大賣一萬本的精彩書稿(嗚嗚我的野心比較小,可以賣十萬本的厲害前輩請不要笑我)。當然現在還是有這種機會,就跟兔子自己跑跑撞到樹差不多。

出版界一直充滿著許多奇怪的幻覺。年輕的時候,我也擁有過那瑰麗的幻象。出過書籍的作者,好像走路也有風,是一件可以炫耀的事情。有創作、寫作的人,好像也都把出書當成一種里程碑,或是人生遺願清單上一個一定要打勾的選項。也有遇過說自己出了書後回家簡直是光宗耀祖。

另一個出版界幻象,是出版社充滿著《天才柏金斯》中編輯慧眼識英雄,對作者充滿伯樂識千里馬之情,互相扶持照顧;另一個幻象製造來源,肯定是日本漫畫、電視劇的熱血影響,編輯跟作者一起努力奮鬥成長。但不具名調查《重版出來》最多同業心有戚戚焉的一集,恐怕還是一夜被決定休刊的安井。

重版出來 安井怒吼(看到這一幕我有哭)

為了增加兔子撞到樹,實現我美好白日夢的機率呢。覺得自己應該效法最近書市當紅的關鍵字:斜槓!白天繼續正職,下班後打著「出版企劃顧問」的名號接受想要出書的十方信士隨喜化緣,知識變現。(雖然是玩笑話,但也許真有搞頭,)

囉唆岔題跑野馬這麼久,還能看到這裡的你,有福啦。我想來談談增加投稿或者是出版機率的方式。希望在未來有一天,也許你會讓某家出版社覺得你真是天上掉下來的蛋糕。讓我們進入主題,GO!

在台灣出書難嗎?

先說結論,我覺得在台灣要出書比起J.K. Rowling 機會大太多了,台灣多的是缺新書填補業績缺口的出版社。(可GOOGLE以書養書)

至少有白象文化,可以自費出版圓夢(雖然聽茉莉店員說他們拒收白象,建議可以直接回收)

那我們夢做再大一些,如果我想要在親戚朋友有聽過的出版社出書呢?

建議你先交到一個在出版業工作的記得很多出版社名字的朋友XD根據我自己的觀察,台灣讀者其實比較偏「作者」取向,也就是你會記得林立青,但未必知道是寶瓶出版;又或者《房思琪的初戀樂園》去年爆炸紅,我有同學讀完後根本不記得是哪間出版社。

那什麼背景都沒有的菜鳥、素人,也有在大出版社出書的機會嗎?我想提個人心中的預測分析聖經(順便工商服務一下,購買一本喜歡的書,是善良美好的正向循環)《精準預測:如何從巨量雜訊中,看出重要的訊息?》

這本書裡頭,一個啟發性的概念是如何增加預測正確的機率?去除影響判斷的雜訊。

坦白說,我知道有許多一流的編輯選書靠的是直覺!對,出版江湖上有多位我心中深深崇拜的編輯,都擁有領先書市潮流神乎其技的嗅覺。像是開創台灣翻譯文學出版風潮之一的汪若蘭總編,或者是被同業戲稱聞得到錢的味道的雅言文化顏擇雅。(以上是軼事傳聞,但兩位總編輯選書的功力真得堪稱一流!)

但是除了直覺之外,編輯選擇出書總是需要仰賴許多根據用來預測。(是說,也是有我超愛這本書我要出的狂人編輯,出版圈根本是間大賭場,誠品的新書平台只是一張少了綠色絨布的大賭桌,各家出版社在上頭壓了許多重注,期待有機會換回現金。)

什麼都沒有的素人投稿給出版社說希望出書說是自己的畢生夢想。大概就像我現在跟你說請借我十萬元,而且之後每個月我還會一路借下去(這真得也是我的夢想)

要提高成功機率,先試著在你鎖定的目標附近出沒。(當然,鎖定類型出版社這種基本中的基本應該不需要多提了,拿食譜去投人文社科出版社,或者拿手寫字、攝影教學給八旗、左岸,呵呵)。還是分享一下好了,基本第一步,先判斷自己書稿的類型,請打開博客來、中文書,左側的分類,點進去繼續細分下去。

想先戳破一個出版界的幻象泡泡,有些人是不看書,或者沒有太愛書。所有的愛經過日日工作的消磨,也可能變淡,就像電腦工程師也不一定愛CODING,麥當勞店員也未必喜歡天天炸薯條,Walter White也會厭倦COOKING。(我只是想跟上一句來個押韻)。但大多數還是喜歡看書啦。

出版社如何選擇翻譯哪些學術專書?

要提高成功機率,先試著在你鎖定的目標附近出沒。

只要想著,書是給誰看的?一般人嘛,那編輯下班後,都在幹嘛呢?跟大家一樣啊,看臉書、看新聞、看PTT、看網路上各種新鮮有趣的東西。與其投稿讓編輯打槍你,不如引起他的興趣來約你。

所以在KOL經濟當紅的時代,POWER錕、米絲肉雞、藏書界的竹野內豐、蠢羊、蔡亦竹、人渣文本、編輯小姐Yuli的繪圖日誌,這些有一定粉絲數量的作者,當然第一時間,就變成了眾出版社垂涎的肉。(《台灣史上最有梗的台灣史》聽說推掉了七八間出版社的邀約)

我的粉絲沒有很多怎麼辦?(嗚嗚嗚我也是,握手),那就去可能會被看見的地方寫稿。現在有鏡文學、SOSREADER、故事,還有各式各樣的新聞網站接受投稿。例如PTT的版(虎爛版二師兄出書也是很勵志的故事),想想論壇、獨立天下、鳴人堂、換日線、轉角國際、MEDIUM、簡書、豆瓣、知乎......

(10/02 補充,在臉書同溫層偶然看到本篇文章上面那段被偶然看見XD 覺得真巧。以上平台只是舉例,鼓勵諸位有夢想的寫作者多多寫作發表。至於有朋友提到「知乎」只是中國版的知識加,就個人經驗知乎網站,作者本人能夠建立專欄發表文章,例如馬伯庸的專欄有蠻多有趣的文章。以上說明提供給讀者朋友參考)

在這裡,推薦一下個人2018年目前最愛的一篇散文〈作為一個在台灣的新二代,我感到很害怕〉 如果有任何讀者朋友認識本文作者,拜託拜託可以請你跟我聯繫嗎?J4我個人的冷清粉絲專頁:餵鹿吃書 我們家編輯非常希望可以聯繫到這位作者,可以到我的粉專私訊聯繫,非常感謝,我會把你的名字放在版權頁內的特別致謝!

你看,我用我自己當了一個非常好的例子,在網路上刊出投書後,你永遠不知道會不會有哪一間出版社的編輯或者選書企劃看上,進而想盡辦法邀約出版!

各方面領域的專業,現在都有越來越高的機率被看見。除了文學小說創作,那又是另外一個故事了,下回聊。PEACE

--

--

迴轉木馬的終端

編輯。目前這裡主要是分享關於臺灣出版跟書的純私人見解還有一些心情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