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素養導向的英語學習?我會怎麼因應準備?

大腦的田徑場 | Brainfield
4 min readJun 28, 2019

--

即將上路的108年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綱,在課程上強調的是「素養導向」。到底什麼是素養?跟過去的課程目標導向差別在哪裡?以下嘗試用普通人都聽得懂的話來解釋。

目標導向與素養導向的比較

目前我覺得比較接近的,應該是類似多益(TOEIC)的考試測驗裡頭,閱讀測驗常有的題組,例如給你航班資訊的圖表、搭配一個乘客來信的email,要你從上下對照,從題目內找出解答。又或者是一則求才啟示廣告,上面說明徵才要求,搭配應徵者填表內容的資訊,要你回答應徵者是否適配這個職缺,有沒有哪一點不合適(例如缺乏何種資格證照)等…

也就是說,只靠熟背單字、文法結構,「不足以」真正讓英文拿到高分(請注意我說「不足以」的意思是,還是要背單字、文法…畢竟這是基礎…),同時要能理解前後段落意旨,才能正確選出答案。以108年大學學測英文考科閱讀測驗其中一篇「天使魚」(angelfish)的生態為例,所問的問題中僅1題可直接從文章段落中找到答案:天使魚在海中的任務是什麼?其他3題都需要考生充分閱讀文章後,整理脈絡重點才容易回答。

補習教學工作者的準備可以是什麼

近來一些新聞提到為使家長了解「素養」,坊間甚至有補習班開課,一堂據稱要上萬元之譜。撇開是否大發教改材的批評不論,作為正式課程以外的補習教學工作者,如何讓家長、學生在上課時,培養合乎「素養」的學科能力,我自己接下來會做的準備是:

  1. 以主題式方式整理英語單字、片語
    過去上英文課,以高中英文為例,多半都在背「該課的單字與片語」,然後搭配1至2個文法講解,了不起搭配擴充單字片語的記誦。歸納起來,是從底層零散構築學習,但對於理解文章本身,至多只是起到字詞補充的作用。因此我打算在正課之外,針對該課文章內容,提供與文章談到的概念相關的單字補充。
    風險是有的,例如學生課內單字都沒背好了,搞這些補充要做啥?但也就是看看學生學習進度,一邊試試看。
  2. 設計與學習進度相關的實作題
    例如高中課本三民第五冊有一課講「言語暴力」,課文提到不僅僅是傷害情感,也對大腦運作區造成負面的影響(容易忘事、語言表達退化…)。可設計讓學生寫下曾經聽聞過最傷害自己的話(如果不知道英文怎麼表述,可協助學生查詢相關單字)、當時自己的感受是什麼。另外也可從學生提供具有負面傷害性的字句,和學生討論字句背後的意義是什麼(例如『你笨的一無是處』這句話背後,是不是希望「好希望你能發展出一個優點」?然後提供「稱讚別人的5個常用句」引起反思)
    正因為是補習教學,所以才有辦法設計比較偏向活用、又能引導學生進一步思考課程文章以外的溝通表達能力。
  3. 請學生練習寫下「你覺得這課課文在講啥」?
    不論何種學習階段,面對英文這個語言最苦手(包括我自己也是)的,便是抓住文章段落與段落之間的大意。換句話說,就是把一段段的文字,摘要成一點點的大綱。這個作法是以前念研究所的時候讀paper常用的(雖然摘要摘的2266的情形不在少數),但其用意在於促進學生對學習素材的「理解與詮釋」。讀了什麼不見得重要,重要的事情在於「你覺得你讀到了什麼?」
    當然也可能毫無反應,就是個空白卷。但起碼我會進一步問學生「你覺得為何什麼都沒讀到?是不是這文章沒寫得很清楚?如果是你,你要怎麼寫?」

新發現:Literacy How 這個教學資源網站

courtesy of Literacy How: https://www.literacyhow.org/our-model/our-model/

這幾天為了搞懂(或多想一點)有關素養的問題,剛好誤打誤撞查詢到了Literacy How這個網站,其中有關語言學習的部分,這個網站提供了非常有趣的分析架構,可以分為5大區塊,而不同區塊中,該網站又提供了在「發音」、「拼音學習」、「句法」、「字彙構詞」、「文字理解與寫作表達」等部分的進一步閱讀素材(雖然都是學術文章…)。但我會試著理解看看這其中有沒有可以做為補習教學實務上的參考與指引。

--

--

大腦的田徑場 | Brainfield

Mostly for English learning & teaching, sometimes a bit of murmur, a bit of education re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