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步】一個人如何變成一個跑步的人

Brecht
6 min readJul 23, 2018

--

會想要跑步的人,一開始一定會有個理由。

不如我們就先看看村上春樹的理由是什麼。

日常性地跑步是從很久以前開始的。正確地說,應該是從1982年的秋天開始。那年我 33 歲。

在 <一個人如何變成一個跑步小說家> 這篇文章裡,村上給出了一個明確的時間點,而他的理由,是因為過去開咖啡館時,身體有大量的勞動,雖然是易胖的體質,但也因為這樣控制住體重了。但在 1981 年成為全職小說家之後,從早到晚都在書桌前寫稿,體力下降了,體重卻上升了。既然打算日後以小說家身份生活下去,這樣的警訊不得不處理。

於是在寫完《尋羊冒險記》之後,村上春樹開始跑步了。

我的日常性地跑步是從幾年前開始的。正確地說,應該是從 2013 年的春天開始。那年我 38歲。

雖然我也有過當小說家的夢想,只可惜從沒有寫過什麼像樣的東西,當然也不可能出道,但是和小說家一樣的是,30歲以後,體重也一直上升,到那年大概也多了 10 公斤(以上),這樣真的很糟糕。

再加上 38 歲的我,即將在這年跨入 39 歲,40 歲也就在眼前了,突然也覺得不重視健康不行了。

於是我經常性跑步,也就這樣開始了。

不過一開始我想的不是跑步,只是走路,想說去新店溪河濱走走路,散散步就好了。不是也經常有這樣的報導,只要走路時間夠久,和跑步的效果差不多,輕輕鬆鬆的懶人之道。

我穿上運動鞋,愜意地走在河畔,然後開始有各種年齡層的跑者不斷地從我身邊跑過去。

咦?咦?咦?

突然間覺得在走路的自己的點遜。

下一次到河濱時,我就開始跑起來了。

但跑步哪有那麼簡單!那次大約跑 1 公里左右,又累又喘的感覺,不是快要升天,而是跑到地獄門口跟牛頭、馬面先生打過招呼了。更不用說隔天大腿、小腿又酸又痛,上下樓梯時,簡直像被電到一樣。

為什麼其他跑步的人看起來那麼輕盈,那種帶著節奏的躍動感是怎麼來的?我自己跑起來則是亂七八糟,感覺身體的每一個部位,都像纏住線的傀儡一樣,亂擺一通。

也許是因為第一次吧,說不定再跑幾次就會好一點。

不過第二次、第三次還是不斷地跟牛頭、馬面先生打招呼,再這樣下去,不交換 Line 好像也說不過去了,但我並不想呀。

一定是我做錯了什麼,才存在這麼大的差異。

於是我開始做跑步的功課了。

先是上網找一些跑步相關的資料,了解一下跑步究竟是怎麼一回事,了解一個最根本的事實,「慢跑」關鍵字在「慢」上面,想要跑得下去,一定要先慢,尤其是像我這樣從來不運動的人,突然間開始跑步就是拔足狂奔,身體不但負荷不了,在心理上也很容易乾脆放棄。

於是我慢下來了,那時做功課得到的兩個慢速指標,一個是用鼻子呼吸,一個保持能邊跑步邊講話的狀態。

我都是一個人跑,沒有人可以講話,自言自語好像怪了一點,於是用鼻子呼吸就成了我的指標。

改用慢跑方式後,用 Nike+ 測速,跑完 1 公里經常需要 8 分鐘或 9 分鐘,甚至也有出現過 10 分鐘的情況,但至少可以穩穩地跑完 1 公里而不會覺得撐不下去了。

於是我的野心很快就放到 3 公里上,三千公尺是當兵時心生畏懼的一個距離,不過我印象中當時好像沒有真的跑完三千公尺過,要是能挑戰成功的話,也算是一個里程碑。

大概跑了五、六趟 1、2 公里之後,我開始挑戰 3 公里。第一次跑的時候,邊跑還一直在心算還剩下多少距離,跑完後覺得比平常累多了,但對自己居然就這樣突破魔鬼關卡,這時候開始有點成就感了。

大概又跑了幾次之後,開始出現跑步癮了。跑步癮說穿了很簡單,就是心裡開始會期待下一次的跑步,出門跑步的當下是雀躍興奮的,這也是一種跑步的快樂泡泡,只是泡泡少一點。我認識很多開始跑步的朋友,通常是在這個階段就會開始報名路跑比賽,不管是 5 公里、10 公里,甚至是半馬都有可能。

我覺得這樣也不錯,通常報名比賽後,會更認真地投入路跑的練習,只要不過度,跑步癮加上報名的效應,有機會讓跑步變成一個習慣。

說起找跑步相關資料時,我也買了一本後來奉為聖經的書,事實上是一本漫畫,高木直子《一個人去跑步:馬拉松1年級生》。

套上村上的標題,就變成「一個人如何變成一個跑步漫畫家」。

高木直子很詳細地畫了她怎麼從一個不擅長運動的人,如何開始跑步,以及跑步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克服方法。讓剛開始跑步的我,有了好笑又開心的學習對象。更猛的是,她第一年內就參加了不少的比賽,最後華麗又痛苦地以夏威夷全馬馬拉松作為一年級生的結束。

我一直到 2017 年年底才完成第一場全馬馬拉松,說起來真是太對不起高木師父了(亂認),不過沒辦法,量力而為是我自己在跑步過程中獲得最大的教訓,只要想逞強,事情就會往反方向發展。

好比說,跑步的第一年,我報名了 8 月份的半馬,結果 6 月份因為著急,不顧天氣和身體狀況,硬練到 18 公里,最後受傷沒跑成,報名費丟進水裡了。

後來傷好了,想說既然上次打算半全馬,也差不多做好練習了,不如 11 月初的太魯閣馬拉松就來報個全馬吧!就在比賽前一天還是二天,花蓮發生震度頗強的地震,在坐往花蓮的火車上,收到主辦單位的簡訊,為了安全起見,全馬改為半馬,事情就這樣往反方向發展了,不過也幸好這樣發展了。

《一個人去跑步》系列我也一直有持續購買,雖然後來已經不太有「教學」意義,不過作為曾經在跑步的過程中獲得啟發、幫助的作品,我還是會一直支持。

一開始跑步,前 3 公里最難,在我突破 3 公里之後,隨著時間一點點拉長,大概二個月的時間,我的基本起跑量就一直保持在 6 公里了,這麼多年來,一直維持著這個最小單位,除非哪天 6 公里可以在 30 分鐘內跑完,我才會再把基本跑量往上加。

這麼多年中,也發生過幾次一個月內連一次都沒有跑過的情況,在沒有打算參加比賽的時候,也有可能一個月只跑四、五趟左右,即便如此,我仍然會把自己當作一個「跑者」。

「跑者」是什麼,其實就是一個跑步的人,再多加一點註解的話,大概就是對跑步有熱情,打算長久跑下去的人。

至於一開始讓我想跑步的理由,現在一點都不重要了,有一個好的理由誘騙自己開始跑,一旦開始跑之後,堅持個幾週,找到自己合適的速度,用舒服的方式跑下去,一旦體驗到跑步癮之後,跑步的目的可以就是跑步自身。

其實就常跑馬拉松的人來說,我的程度實在不好,這不是謙虛,而是在跑馬成績上看得到的事實,統計下來我都是屬於這個年齡層中間偏後的。所以我也沒有什麼厲害的招式可以傳授人,不過對於還在觀望是不是想要投身跑步的人來說,就因為沒有跑得很好,和初學者比較接近,我的經驗還是可以參考看看。

給自己一個足夠把自己帶出門去跑步的理由,給自己買一雙適合跑步的鞋子,儘可能地慢慢跑(記得保持用鼻子呼吸),找一個 App 記錄成績,去社群網站上告訴大家你開始跑步了,這幾個動作,應該可以幫助你有個好的開始。

開始開始跑步後,只有一個原則千萬要記住,不要受傷。貪多、貪快都是讓人受傷的魔鬼,記得跟魔鬼保持距離,不要受傷。

--

--

Brecht

40代大叔,每天任務是帶著團隊、坐在電腦前和網站搏鬥,沒有機會拖回大白鯨,但幸好也不會在大海出事。喜歡在慢跑時冥想或亂想。喜歡啤酒,但夏天只有短短一季,幸好也還有威士忌。喜歡閱讀,但越來越少有大段的時間可以窩在沙發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