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ll 2022 美國 EECS PhD 申請分享

Brian Chao
13 min readMar 6, 2022

--

目錄

  1. 前言
  2. 研究
  3. 推薦信
  4. Statement of Purpose
  5. 面試與套磁
  6. 個人網站
  7. 英文檢定
  8. 結語
Here I come, Stanford!

前言

我預計會在 2022 年 9 月前往 Stanford University 攻讀 EE PhD,研究領域為 Computational Imaging and Displays。

我從高中開始翻 ptt studyabroad 版,大學看了四年學長姐的錄取文,一直以來就很想要未來有一天我也可以寫一篇心得回饋留學社群,就如同各種網路文章曾經幫助過我一樣。2022 三月我的申請季大概告了一個段落,在等當兵耍廢的期間,寫下這篇文章回顧這半年來驚奇的申請之旅,也希望我的隨筆可以給有志出國(特別是 PhD)的學生一些思考。

研究

為什麼要直接申請 PhD?

因為選擇申請 MS/PhD 跟是否要認真做研究有很大的關係,因此我把這個問題放在「研究」之下。我認為只要有一丁點想要念 PhD 的念頭,就該以 PhD 的強度來準備申請(也幾乎等價於:做專題研究要以最認真的心態來做)。

第一,研究並非一蹴可幾。如果用半調子的心態做研究,或覺得先申請 MS 再「看看」,到了申請前一年真的下定決定要念 PhD 了,卻還沒有 paper 甚至研究還沒上軌道,這對申請極為不利。反之,如果用 PhD 高規格準備,到時候真的想要只申請碩士,認真研究產出論文還會對碩士申請加分,完全沒吃虧。因此,如果直接下定決心申請 PhD,雖然大學會比較累,但是到時候開始申請時手上的籌碼會多不少。

用碩士學位申請的殘酷事實:Bar 高很多。

第二,如果到了美國申請 MS,繼續申請 PhD,那你的申請難度會大大提升。因為學校了解一個大學生他們比較沒有辦法有好幾篇 Top Journal(應用類的 DL 領域例外,但那又是另一個故事了),比較是看大學生的研究潛力。相對而言,學校對於碩士的要求會指數上升,(你多念了兩年沒新的 paper,是在摸魚嗎?)所以大學生如果能有幾篇不錯的 conference,申請可能會比多一篇 conference的碩士生吃香。一個在 Berkeley CS 念博四的學長表示,他說他們第一輪篩選只看學士,等到第二輪才挑最頂尖的碩士這篇 Berkeley admission committee 的 student reviewer 的心得可以看出這個趨勢。

Go for it!

申請 PhD 最重要的就是做研究,這個心態得建立好。我的建議是:不用修太多課,修對研究有幫助的課就好。大學期間,我有一些學期會想修很多不同的課讓自己瞎忙,讓自己好像有在做事,但這其實只是在逃避做研究的不確定性,想要藉由修課機械式的被動聽取知識。這根本不會讓你釐清自己的興趣,也對申請一點幫助都沒有,反而會讓人覺得你沒有 focus。

做研究的重點是要主動出擊去尋找自己不足的地方,看論文看國外實驗室網站看 talk 找靈感要當作日常,沒有靈感就每天找實驗室學長討論蹭一些想法,總會磨出一篇像樣的論文。剩下就是總之就是整天想著下一個題目要做什麼,這樣的心態就對了

推薦信

我覺得,三封推薦信應該要能夠展現申請者不同的面相,互相是 complementary 的角色。如果三封信都給專題老師寫,內容可能會很重複都在講你的學業或研究能力,那就等於浪費了一封甚至兩封推薦信。另外,因為 PhD 是個注重溝通的職位,如果三封信都著重於你是如何天才的研究者,反而不一定是好事,因為這完全沒有展現你溝通以及與人共事的能力。

我照著這樣的規劃,找了很多老師談過,最後麻煩了 6 個老師幫我寫推薦信。用以上三封信的類型區分,加上我與老師們的互動歷史,每一位老師的信我都仔細的擬了稿,重點就是要讓三封信組合起來後能完整呈現我作為一個未來的博士生,是否有能力支撐一個 project、與人合作、以及跟教授良好互動。我十分感謝每一位幫我寫信的老師,因為缺少了任一位老師的推薦,我的申請文件就無法呈現完整的我。

Statement of Purpose

針對 SoP,我有一些主見(不一定正確):

  • PhD 申請不是在寫抒情文:不需要寫的像小說講自己的心路歷程,越專業越好。我自己不喜歡把 cheesy 的文字跟學術混在一起。
  • Numbers talk:你帶領了一個幾人的團隊完成了研究?你的方法進步了幾 %?有明確的數字更說服人
  • 要讓人看得出你的研究主軸,但仍要保持彈性:有一個明確的研究主軸會讓人看出你是有想法的,而不是亂槍打鳥且沒有 focus。但為了最大化對你有興趣的教授數量,必須要把你的研究興趣盡量跟不同教授的研究興趣扯上關係(一般而言,一間學校鎖定 3 個老師差不多)。
  • 段落與段落之間連貫:整篇 SoP 要看得出一個主軸(研究目標),不斷扣題,並說服別人你做過的所有事都是為了追尋這個研究目標一段的結尾要和下一段的開頭有因果關聯,讓人讀的很順像在看故事,而不是一段一段都是獨立沒有相關。

SoP 架構

我的 SoP 大概照以下的結構撰寫:

  1. 簡述研究興趣 / 研究目標:Straight to the point,馬上點出自己的研究領域。
  2. 研究經驗(一):描述研究成果以及我在這個 project 的貢獻,以及這個 project 激發了我對於哪個領域的興趣
  3. 研究經驗(二):同上
  4. 詳細說明研究目標:因為研究經驗,讓我下定決心研究 XXX 。進一步描述 XXX。在這裡可以舉一些例子跟教授的研究扯上關係。
  5. 針對學校客製化:想要跟哪些老師合作?想要利用學校的哪些資源?Why are you and the school a great fit for each other?
  6. 結尾

設計好 SoP 模板

SoP 是一個很重要的文件,但如果要針對每一間學校客製化可能花非常多的時間。我會建議先針對一間學校寫出一個完整的版本,然後把 school-specific 的內容挖空,做成一個模板,再依照每間學校客製化的填空的地方。

紅色部分是要跟根據學校填空的部分。
針對每間學校撰寫填空的內容。

這樣的做法最大的好處是可以省去同時維護好幾份 SoP 的困擾。因為不同學校的 SoP 基本上整個結構是大同小異,如果改了一間的 SoP,其他每一間學校的 SoP 檔案都要連帶著改。所以不如維護一份 template 就好,把 school-specific 的細節跟 school-invariant 的部分分開處理,最後要上傳的時候再整合成很多份 SoP。

面試與套磁

面試是展現你是不是一個好學生,也是好同事的最佳時機

名校 PhD 的申請者,硬實力(論文發表,三圍等等)大家都很強,必須得在套磁與面試多下功夫,才有機會盡情展現你的硬實力。畢竟,qualify的申請者如過江之鯽,如果進不去面試階段,你根本沒有機會去 impress 你未來的 potential advisor

從十一月開始到二月底,我與所有有興趣的教授的信件往返數量超過了 100 封面試了十幾場 zoom call。最後,我有面試的學校全部都拿到了 offer。

套磁信的結構

針對每一個我有興趣的教授,我都會去看他們的網站以及近兩年的研究,整理出兩三個他們研究的大方向,每一個大方向都看一篇他們實驗室的經典論文。如此一來,才有辦法在套磁信裡面顯示出你有認真理解過他的實驗室。更重要的,是你要在信中將你做過的研究跟教授的方向做一些連結,讓老師覺得你們的研究興趣是 aligned 的,他也才會對你產生興趣。

我套磁信的結構是:

  1. 簡述自己的背景(GPA / Rank / 發表數 / 研究興趣,以及表達自己加入教授實驗室的興趣)
  2. 描述自己過去做的研究,並穿插那個研究跟教授現今研究方向的關聯性
  3. 未來想要跟教授合作的研究題目

我都是固定在對方早上 9 點的時候將信寄出(Gmail 有設定寄出時間的功能),可以確保老師早上看到的第一封信就是你的信,增加回信的機會。雖然這樣說,我覺得所有信老師其實都會看到,很少漏看信的狀況,因為我錄取後任何時間寄信老師都會回 XD。如果老師沒回信,也不用太氣餒,畢竟教授都很忙,管自己的學生都來不及了。但是,如果是真的對你有興趣的教授,就算一開始沒回,開始面試的時候他們也會 reach out,代表你其實一直是 on their radar 的。我自己就有兩個老師是一開始無聲無息但過了一兩個月主動跟我約面試的。因此,把套磁想成一個增加曝光度的一個撇步,老師沒有回信不一定代表對你沒興趣,不用被對岸危言聳聽的言論騙了。

套磁信的回覆

  • 註:以下回覆改寫過。

如果老師有回信,第一,可能是他是個好人,任誰寄信來都會回信。若是這樣,那你可能會看到比較制式化的回覆。這種回覆代表他會收人,但還在挑,你就乖乖申請就好:

Your background is great, I would encourage you to apply.

第二,他可能真的對你很有興趣,或覺得你們很 fit!以我的例子,比較積極的教授回覆會給你一個正面的回應,表示會跟你約面試或保證會看你的資料:

I will take a closer look into your application and get back to you soon.

I am recruiting this cycle. Email me in late Jan to chat.

You’re definitely on my radar! Looking forward to chatting with you in a couple of weeks.

第三,他表示沒在收學生。這也很好,你可以轉換目標換套磁下一個老師了。

面試的類型

如果你拿到了面試,那恭喜你,你大概已經有 50% 的機率會錄取了!基本上面試就是看你跟教授有沒有 vibe,或是檢查一下你的研究是不是唬爛的。如果你的專題都是你扎扎實實做出來的,那我想面試應該不用太擔心。

面試大概有兩種類型:

  1. 技術型面試:會考你基礎知識,或跟你討論他實驗室的論文。比較常出現在助理教授的面試(因為想要找即戰力)或是比較龜毛的教授的面試。
  2. 聊天型面試:讓你講你的 project,問你未來想做什麼,各種瞎聊。通常拿到 tenure 的教授比較多這種的,因為他們沒有升等壓力,主要想看看跟學生有沒有共鳴。

技術型面試的話,我想能進入到 top school phd 面試的人技術背景都不會是問題,不外乎就是讀讀論文,講講你覺得可以 improve 的地方而已。我遇到的大多是聊天型面試,而我認為聊天型面試最重要的是你的英文能力跟社交能力

聊天型面試展現軟實力

或許有人會不同意,但我認為到了面試階段,代表你的硬實力通過了兩層檢驗,受到學校的認可了。因此在面試時,我不覺得需要展現你多天才,而是要展現你是一個 charming 的人,是會想讓人跟你聊天以及合作的人。畢竟,博士班是一個五年的工作(是學校付你錢來做事的!),教授在不只是在找一個有能力的學生,也在找一個能夠共事的同事

因此,想要在面試好好表現,建議多培養自己的英文口說以及社交能力。博士班需要大量的溝通合作,也要寫大量的論文,如果面試時英文落漆,就無法說服教授你可以清楚地把你的研究想法傳遞給其他人。另外,在美國會 small talk 是很重要的,因為學術界也是一個社交場合,不是一個象牙塔。進到了面試階段,大家的硬實力都一樣好,最後會脫穎而出的是在面試過程中能跟教授相談甚歡的人。

最後,面試完一定要寄一封 follow up email 給教授表達感謝,以及再次展現自己強烈加入他實驗室的興趣。這是禮貌,也代表你很重視這場面談。

注意時區

因為要跟美國不同時區(美國有 Pacific Time, Central Time, Eastern Time 三個時區)的教授約面試,最好用一個清楚的軟體來轉換時區。我建議使用 World Time Buddy 這個網站,他很清楚的把 timeline 畫出來,可以讓你知道對方教授跟自己時區的相對關係。

World Time Buddy 還有分早中晚的顏色,可以更清楚的看到對方時間。

注意,在跟教授約面試,老師要你提出你可以的 time slot 時,一定要注意對方的時間是不是太晚或太早,不要給出一個對方在睡覺的時間,讓對方覺得你很粗心或自我中心。另外,如果老師已經自己給出了時間,如果不是那種凌晨三四點的,最好是就同意,避免一直喬不出時間。

個人網站

個人網站是推銷自己很重要的一環,也是展現專業度的一個方法。我建議申請 PhD 學生(特別是 CS)一定要做一個個人網站把自己的經歷都放上去。我忘記在哪裡讀過(好像是一個 CMU CS 教授的網頁上寫的),表示如果一個申請 CS PhD 的學生連寫一點 HTML 都懶得做,那他的 qualification 堪憂(OS:原來 HTML 是 coding?)假設你是教授,在套磁信的最後有個連結,你會比較期待看到一個整齊的網站,還是一個 google drive 的 CV 連結?

我的個人網站的第一頁。

個人網站最好設計成讓教授很方便的去 navigate 你的經歷,可以就按照 CV 的區塊劃分成 experiences / publications / honors / projects 不同頁面。

一些我覺得不錯的個人網頁模版(並且作者表示可以複製 source code的):

另外,很多學術靜態網頁模版都是用 Jekyll 做的,所以可以查 jekyll academic themes 找尋自己喜歡的網頁風格。

最後,如果要從別人的網頁修改,一定要記得 cite 他們的網站,因為美國人很在乎這種智慧財產權以及倫理問題。

英文檢定

可以看我的另一篇文章

結語

Stanford 是我從小到大努力的目標,能去這裡念書,同時是做自己很喜歡的領域,說是美夢成真還只是個 understatement。感謝我的指導教授、所有幫我寫推薦信的教授、所有回答過我問題的學長姐、我大學四年的朋友們,以及最重要的我的家人,一直都不求回報的給我幫助以及支持。希望這篇文也能夠幫助有需要的人,祝大家都能錄取自己的夢想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