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年地特土地經濟學第三題手寫擬答》

He-ya Hung
3 min readJan 13, 2020

--

題目:一般的經濟理論強調,農業經營應擴大農場規模並提升其經營集約度,以獲致最高的生產效 率,試藉平均產量曲線繪圖加以說明其意涵。惟近年來,歐盟由永續性觀點予以審視此生產 論典範的妥適性,另提出發展範疇經濟(Economies of Scope)及農業多功能性 (Multifunctionality of Agriculture)的論點,其要義為何?其於目前臺灣農業經營的 適用性為何?請闡述之。(25分)

當我在寫前言的時候,信心滿滿。可是等到我發現我畫圖畫成平均成本的圖型再劃掉的時候,其實我覺得我有一點是在亂掰了。

首先是生產論的內涵,其實用這個MP、AP的圖型沒有錯,分析的也是長期下的經濟效率。只是在許文昌的課本裡的兩個AP的圖型會更好。因為這樣不只可以看見擴大農場規模,也能夠突顯因為技術或是經營的改善所獲得的最適生產效率。不然像是我這個圖型,你只能用一個矩型□MAX AP*E*Q*0來展現靜態的最適生產效率,不能用我另外在旁邊畫的紅筆雙AP圖型顯示動態效率改善。

在第二子題中,我也忘記寫出「聯合產出」這個「Big word」,也就 是沒有寫出「聯合產出可以讓生產者同時生產兩種以上財貨而低於分別生產兩財貨所需要的生產成本」及「農業多功能性係指農業不僅有生產糧食之功能,亦有生態保護、減緩氣候暖化、減災防洪、涵養水源及景觀寧適等功能」,所以你看到了,整個版面感覺起來就是「亂」。如果閱卷者看不到我把「規模經濟」(economic of scale)和「範疇經濟」(economic of scope)的比較,又看到了一個畫了一半又詞不達意的聯合產出模型,也許會很火大吧。

最後這一段是沒有什麼問題,但是如果我能夠再重新回答一次,我一定會改成「按照上述理念,一般認為,臺灣農業屬於小農經營,除了花東縱谷等少數具有大面積坵塊之環境外,循著規模經濟改善的空間不大,反而是在生態農業、有機農業與精緻農業的範疇經濟大有可為。」這樣子結論也比較能一氣呵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