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關於創作,那些難以言喻的小故事

為了提升和視覺組的溝通效率,即便《超公制》工作流程為音樂先行,音樂組會在創作出主要架構後,先釋出 Demo 版本,讓其他組員透過片段建構完整歌曲的想像。

子旻表示,「Demo 版會先確定主次旋律,完整版則會再增加幾軌。」另外,因為有時候會爆音,會再調整 EQ 等聲音細節。若同時有兩軌以上的聲音,也要注意不能互相排斥,需要再做細部修正。「主要就是要讓整首聽起來更豐富,觀眾不會馬上就猜出來我們是怎麼設計的。」蔓婕解釋道。

創作時蔓婕通常都是一次性完成同一段的所有樂器,待一個部份處理完後才會進到下一段。因此很常發生雖然已將心中所想得音軌填完,聽起來卻仍覺得很「空」,陷入瓶頸、無法繼續編曲。

「〈Absolute〉原本一直給我很『低沉』的感覺,尤其是倒數第二段銜接到鋼琴的聲音出現。」蔓婕一開始用吉他做主旋律,卻總感覺少了一些元素,墊很多層還是沒辦法解決此問題,直到後來換成鋼琴才好轉。

〈Absolute〉0’54’’ 原本是以吉他為主,後來才改為鋼琴。

「我後來覺得一首歌不能重複聽太多次。」子旻說道。當她寫到一半的時候,因為前面的部份已經聽了太多次,後面反而會覺得缺乏發展性。「第一次聽的時候,會發現哪邊還想加強,但聽越多次反而會覺得合理。」

「我一直在想如果歌曲的主題是「相對」的話,其實『音調』本身也可以做成相對的感覺。」

「換句話說就是,雖然不同調可是聽起來是一樣的。」子旻點出〈Relative〉最一開始,由 E 大調的 Mi-La 轉為 C 大調的 Do-Sol,其實結構相同,卻能製造出不同氛圍。此作法從〈Relative〉最初直到拍子出現前都是這個基調,調整其 wavetable position,當它往下轉音程就會越來越低,同時慢慢加入和弦。

〈Relative〉前段藉由調整 wavetable position,製造出「相對」之感。

「歌曲一直有細微的變化,聽起來卻是和諧的。這就是我覺得這個樂器很有趣的地方。」子旻表示,為了強調效果,她還刻意將 BPM 設得很慢,並且廣泛使用在整首歌裡。

蔓婕說到,她很喜歡〈Absolute〉1’50’’ 處,當沙漏和鈴鼓的聲音出現,搭配著節拍的感受。因為在非正常的節奏裡,卻包含著有趣的聲響。

當歌曲透過音響播出後,有一些細節和戴耳機創作時聽起來不盡相同。子旻希望現場觀眾可以聽到〈Intro〉的每個低音,因其在歌曲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蔓婕則表示〈Absolute〉的高音反而是特色,「因為我的節奏很重,高音就會被犧牲掉。」即便 Ableton 裡面可以個別調整音軌的音量,不過旋律的音軌音量已經調大,輸出後鼓的聲音還是比較明顯。

#4 如果你/妳也有興趣踏上創作的旅途

這是音樂組的兩人第一次擔任音樂設計一職,然而,經過這次的創作經驗,她們都笑著說,「未來如果沒有機會的話,應該就不會主動去寫了。」、「太痛苦了。」

子旻認為,雖然在具有時間壓力的情況下,創作過程很難全然愉悅,但有時投入創作後會找到有趣之處。「就像嘗試著用各種旋鈕來調整歌曲,聽聽看有什麼差別的時候。」

假設未來某一天,有人想要從零開始學習創作歌曲,蔓婕仍然會推薦他去勇敢嘗試。「說不定他是這方面的天才,只是之前沒有接觸過,就會覺得很快樂。」子旻也補充,「或是他雖然不是這方面的天才,但因為這樣反而寫出很有趣的歌。」

#5 後記:偷偷與看完文章的你/妳分享

蔓婕:「不要隨便踏上寫歌這條路!」

子旻:「請大家鞭小力一點。」

 ̄ ̄

::展出資訊 ::

04/12 給我一顆安眠藥 政大創作市集|政大羅馬廣場
05/16–05/18 放視大賞|高雄展覽館北館
06/01–06/05 最後8% 政大數位內容畢業展|政大社資中心

--

--

Silvia Chu

Marketing Executive|Editor|Designer|Photographer|Project Mana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