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養生要注意防止涼燥、溫潤飲食!

Caituanli
Sep 24, 2023

--

秋分養生要注意防止涼燥、溫潤飲食!

2023–09–23 18:00·上觀新聞

秋分是傳統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六個節氣。秋分至,晝夜均,寒暑平。在這一天,太陽達到黃經180度,直射赤道,南北半球晝夜平分。這時候,陰陽之氣由夏外散轉為秋收藏,人體的氣血也是一樣。秋分養生要注意防止涼燥、溫潤飲食。

俗話說:「一場秋雨一場寒。」秋分前後,天氣轉涼,晝夜溫差較大,空氣比較乾燥。要注意開窗通風,及時增減衣物,適當到戶外活動,多曬太陽,增強體質。這個時節氣候的主要特徵是涼和燥。尤其是老年人會出現一些不適,例如喉嚨痛、咽喉痛、咳嗽、皮膚乾燥、便秘等症狀。

徐匯區斜土街道社區健康服務中心中醫全科副主任醫師陳曉磊表示:「這些症狀在中醫上就稱為秋燥病。肺為嬌髒,所以秋天一來,首先襲擊的就是肺。肺又和大腸是相表裡的,性功能障礙專區 勃起功能專區 克制敏感度專區 催情春藥專區

印度學名藥專區 迷幻昏睡專區 延時噴霧專區 陰莖增大專區根據中醫的理論,肺主皮毛,所以人們出現的呼吸系統疾病,還有皮膚表面的不適,以及胃腸道不適的症狀,都跟秋燥有關。我們可以食用一些養陰清肺部的食物,起到溫潤的作用,如荸薺、百合、蓮藕等;還可以食用一些潤腸通便、富含油脂的堅果,比如芝麻等,保護肺臟和腸道,應對秋燥。”

秋季陽氣漸收,陰氣漸長,中醫建議,護養要注意調情緒,保持內心平靜,參加功法鍛煉,可減緩秋季的肅殺之氣,排解憂鬱和易怒等不良情緒。初秋脾胃虛弱的族群要特別注意腹部保暖,以防著涼而引發胃痛、胃脹、腹瀉、腹痛,也可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運用艾灸的補瀉作用調和脾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