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香療法是一門心理科學

Carol Yang楊雯芩
6 min readJan 16, 2019

--

您知道嗎,嗅覺是人類的五感裡頭,目前科學界最缺乏相關對應學科,所研究證實的結果也最有限的,也就是說,在味覺、視覺、聽覺、觸覺和嗅覺這五感中,人類對於「嗅覺」是最為不了解的。

首先,我請各位同學思考一個問題:請你去想像一下

如果我們現在所學習認識的芳香植物,它們的香氣是不存在的,也就是說,它們本身沒有氣味,那麼從我們吸嗅進去體內或是按摩進去體內的植物精華物質對我們人體帶來的心理效用還存在嗎?生理效用還相同嗎?

我相信,各位你可能沒辦法立即回答,但是你至少會確定一件事:植物如果沒有香氣,那它就是農產品,如果,它有藥理性,那它就和草藥沒什麼不同,我們絕對不會像喜歡芳香精油一樣的去熱愛它,也不會覺得吸嗅它可以療癒我們的心靈。

所以,身為芳療的學習者和使用者,您一定也同意,芳香療法的基本精神就是透過植物的香氣分子來為我們的身體帶來益處,提振精神,對心理也有幫助,並且獲得健康。所以香氣嗅覺,可說是芳香療法的二大元素,我們要理解芳香療法,除了香氣之外,就應該更多了解關於香氣和嗅覺之間的原理。

首先,我們要了解:

一、比起任何其他知覺,嗅覺更有快速直接改變情緒的能耐。

科學家已經證實,嗅覺像是一把掌控人體情緒、記憶、血壓心跳的鑰匙,嗅覺對人類的大腦有快速、直接的傳遞作用,而不受到大腦思考和判斷所影響,所以透過嗅覺氣味就像一把打開人類多項生理功能和心理機制的鑰匙,包括血壓、心跳、血糖、體溫、睡眠、記憶、喜怒哀樂,以及食慾等,都立即被啟動。

人的鼻腔內有將近8000萬根細小的絨毛,當環境中大量且複雜的氣味分子進入到我們的鼻腔時,這些為數龐大的絨毛就像處理器般開始工作,絨毛吸收的氣味分子透過嗅覺神經轉化成為氣味訊號,傳輸到嗅球,而嗅球的位置就緊跟著我們大腦邊緣系統中的一個重要部位:海馬迴,海馬迴專司掌管記憶,這也就是為什麼嗅覺是五感(視覺、聽覺、味覺、嗅覺及觸覺)當中,最快速使大腦誘發記憶的感官,我們在嗅吸了氣味後,將訊號傳輸到海馬迴,並且產生記憶連結,進而作出本能行為反應。

大腦邊緣系統裡,海馬迴旁邊還有一個也很重要的部位叫做杏仁體,杏仁體旁邊還有一個內分泌中樞叫做下視丘。杏仁體掌管的是我們的喜怒哀樂情緒,下視丘掌管的是人體賀爾蒙的分泌,包含動情激素。當氣味訊號除了勾起大腦中記憶外,緊接著對於正面及負面情緒、喜好或厭惡感受、情慾提振還是消退這些一連串的連鎖認知及本能反應,直接決定了接下來的行動。

所以難聞作嘔的氣味會使人體產生厭惡感,大腦中樞會告誡全身神經系統這是危險有害的物質入侵了,因而產生頭暈嘔吐不舒服的生理機制來進行保護反應。

二、人類對於嗅覺到的氣味,建立在文化學習及喜好投射上

嗅覺是看不到摸不到的,我們人類學習過程中,對於氣味名稱的認知有限,我們不太容易說,喔,它聞起來是半萜烯的氣味,而可能會用具體事物來形容它:喔,它聞起來有草皮的氣味,或是它聞起來是某種水果的氣味。因此,人類對嗅覺氣味的認知,必然建立在文化學習以及喜好投射上。

嗅覺傳達氣味信息至大腦時,沒有如其他感官信息般,透過大腦下視丘作出認知判讀後再進行反應,而是氣味分子直接先經過大腦邊緣的杏仁體和海馬迴,所以和記憶及情緒作了最快速的連結。因此我們在嗅到氣味時,我們會立即反應出『喜歡』或『不喜歡』,那和我們的記憶及情緒都有連動。但如果我們以視覺看到一棵樹,它就是一棵樹,非關喜歡或不喜歡。

在英國,心理學教授Neil Martin他對氣味作了很多科學實驗,而他的實驗也獲得美國嗅覺學科的權威教授Rachel Herz的認同。他將同一種氣味分別命名為『奶酪』和『體味』,而受實驗的吸聞者得出的反應結果卻完全不一樣,吸嗅者認為標籤『體味』的氣味是難聞的,但是卻認為標籤『奶酪』的氣味是好聞的,在這個實驗下得出的結論是:大腦的想法會隨氣味的名稱而改變,而且大腦作出的反應跟標籤效應一致!也就是說,當標籤上寫的氣味給人的印象是難聞的,大腦負責辨識難聞氣味的部份就會活躍起來,人們就會將那種氣味與難聞作聯繫,同樣地,如果標籤上寫的氣味給人的印象是好聞的,大腦也會作出好聞的反應。Neil Martin還分析,在六十年代的英國,冬青(水楊酸甲酯)已普遍用作藥物用途,後來在美國,使用水楊酸甲酯的氣味來作為薄荷糖,當他同時把冬青氣味拿給英國人和美國人作評分時,英國人明顯對冬青氣味帶來的快樂指數評給低分,但美國人則會評很高分,這証明了文化學習,以至個人期望和聯想,對氣味感知的重要影響。

基於以上的介紹,我們了解到芳香植物的化學分子除了本身的藥性之外,它的芳香氣味是最快速改變我們情緒和行為反應的關鍵。也就是說,當我們在嗅聞精油時,我們對精油香氣的心理期望和喜好感受,立即發生了複雜的情緒喜好反應,進一步影響生理作用。這呼應我前面的假設,如果精油沒有香氣,當然透過按摩仍然可以把油分子吸收進入身體幫助我們改善病痛,但是它會失去它的強大療癒力,人們不會如此依賴和喜愛精油、也不會把它當成生活中重要的陪伴,因為沒有香氣,就達不到心理期待和療癒的效果。

舉例來說,美國羅格斯大學情緒研究室發現,茉莉香氣具有能夠使人「變得積極」的功效,實驗者在吸嗅了茉莉花香後,大腦產生積極、正面的想法,能夠更好的處理壓力,並且感到更有活力。

其他的植物香氣研究結果還包含:

薄荷和迷迭香能夠冷靜頭腦,同時幫助釐清思緒。

肉桂和丁香能夠提昇活力及幹勁,使人心態上能夠不輕易放棄。

羅勒和百里香能夠提升專注力和記憶力。

當我們了解到香氣和人們情緒喜好之間關聯、再加上植物精華本身具備的特性和療癒力,我們可以說,芳香療法不只是對身體健康有幫助的自然醫學,它更是一門心理科學,它對人類的心理層面作用有巨大的影響。

我非常看好也相信芳香心理學的發展,精油的香氣可以在人類生活層面作非常多元化的應用,更可以幫助人際關係上的發展,使兩性關係更和諧順暢、使職場上表現更精準出色、在自己面臨不同情緒狀態時作適當的調整,同時對於個人人格特質的認知,也息息相關。

--

--

Carol Yang楊雯芩

企管碩士,創辦了2個女性保養品牌,創業資歷超過十年,由品牌行銷工作跨域產康芳療顧問講師,特別喜歡研究芳香心理學及嗅覺設計。陪伴二個女兒出生到成長,徜徉自由瑰麗又冒險犯難的斜槓人生。 www.dilla.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