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ndler Ni
3 min readNov 20, 2018

網路上一直有所謂的「小丑恐慌症」,改編史蒂芬金小說的恐怖電影《牠》全球票房飆破天際,可說是小丑恐慌症患者為數眾多的最好證明。但為什麼本是喜劇角色、專職散播歡笑的小丑如此讓人害怕?

【罄竹難書的恐怖小丑作品】

據說美國小丑工會準備控告史蒂芬金,因為他讓社會大眾對小丑產生恐懼。

1980年代好萊塢許多恐怖電影不約而同把小丑當成恐怖象徵,這股風潮一路蔓延到電玩遊戲直至今日仍未改變。

不過出現在文化創作中的小丑邪惡傾向源遠流長,早在1892年義大利歌劇《Pagliacci》中,就有主角穿上小丑戲服後殺死自己出軌妻子的情節。

【歷史起源】

所謂的小丑恐懼症肯定不是史蒂芬金或其他作家「創造」出來的,創作者只是敏銳地捕捉到小丑身上那讓人緊張的本質。

回溯小丑形象的起源,無論古埃及、古歐洲、古中國都有所謂宮廷小丑、弄臣、緋優這類專門供帝王貴族取樂的對象。

雖然小丑們的任務是讓王公貴族發笑,但伴君如伴虎,很多時候小丑被迫承載濃濃惡意和虐待。

古代往往選擇侏儒、畸形兒或面容醜陋的人扮演宮廷小丑,扮演小丑便意味著不幸的命運。冰與火之歌中也有騎士落難成為小丑,尊嚴被徹底踐踏的故事情節。

小丑之所以好笑,是因為他無條件讓旁人嘲笑,放棄了人格尊嚴,以自身的屈辱換取旁人的歡樂和優越感。

英國大文豪狄更斯的小說中描寫過一位舞台上帶給觀眾歡笑,但個人生活卻很灰暗痛苦的小丑。小丑的戲劇身份和扮演小丑者的真實人格,中間的界線常常混淆不清,產生一種歡笑同時痛苦著的衝突和矛盾。

這種兩面性可以說是小丑讓人害怕的根源。我們對著小丑發笑,但同時也對正在嘲笑小丑的自己覺得有點不安。

如果世界上有一條界線劃分出正常/非正常、秩序/混亂、歡樂/痛苦,一般人謹守分界過日子,那麼小丑就是在那條線上走鋼索的人。

小丑是跨界者,看不出他的笑是不是真的笑,看不出他的痛苦是真的痛苦或只是為了逗人發笑。小丑的正常狀態或許就是不正常,這種混亂感讓人惶惶疑惑。

【殺人小丑的真人真事】

除了歷史淵源,小丑讓人害怕的原因不得不提一位美國歷史上非常有名的殺人小丑John Wayne Gacy。

在1972年和1978的六年間,Gacy至少殺害了35個青少年,而Gacy經常在社區活動中扮成小丑,他被捕的時候說了一句『小丑可以消遙法外』成為名言,被當時媒體封為殺人小丑。

且Gacy在牢中等待處刑前還不斷畫下許多以小丑為主角的畫。後來這些Gacy的畫作在市場上被拍賣,到處轉手並舉辦展覽,一直到2011年才被正式要求不得再揭露Gacy的名字,不得再用Gacy殺人小丑的形象替他的畫作增添想像空間。

但殺人小丑已經透過媒體的渲染,讓小丑形象進一步在大眾心中變得詭異、扭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