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語文研究 ’12, 洪惟仁,台中教育大學

TL;DR 目前台灣閩南語中入字頭的優勢腔為 j- 音讀,但 l- 變體在低年齡層具有較大優勢,可預期優勢腔將會在接下來幾十年內由 j-音讀轉化為 l-變體。(日:jit → lit,入:ji̍p→li̍p)

Summary

從地理方言學調查的結果,入字頭在閩南語中除了原始的 j-音讀外,還有下面三種變種:

l-變體:「入歸柳」的音變結果衍生了 l-變體,分佈在今泉州市、龍岩市、三明市大田縣。

t-變體:莆田進一步清化(l-[d-]→t-),再衍生一個新變體 t-。只分佈在莆田市。

g-變體:「入歸語」音變現象(j-→g-)零星分佈於閩南漳浦、華安。台灣漳腔方言區的 g- 變體多半跟「鶴佬客」有關。

以上共 4 個變體,t-只出現在莆仙方言,g- 只有在漳州有零星的分佈,因此真正的競爭者只有 j- 和 l- 兩種變體。

臺灣與閩南地區的入字頭變體分佈

由上面的地圖,可以看出來閩南泉腔區普遍唸成 l- 字頭,但是臺灣泉腔區普遍唸成 j-字頭,比較保守,因此作者推測泉山區移民唐山過臺灣的時候 l-變體還沒有開始擴散到閩南泉山腔地帶。

從社會方言學的角度來說,作者考察了臺灣老漳區與老泉區方言點各六個(老為相對保守的方言點),得到下列的圖。

由圖可知,泉腔區幾乎已經完成入歸柳的現象,而老漳區也出現了年齡層對不同變體使用率的交叉,不論漳泉,共同的趨勢是「入歸柳」(j- → l-),可以預期將來的台灣話j-字頭會消失不見。

作者以下面兩個原因試圖解釋入歸柳音變的動機:

  1. 有標性:有標性指的是不自然,不容易發音,因而在歷史上比較容易發生音變。入字頭不論是哪個音值(dz, z)都比柳字頭(l)有標。
  2. 結構完整性:因為 j- 在音韻上的孤獨,這個音就算消失了也只是減少一個音位而已,不會遇到太多阻抗。

作者同時觀察了「入歸語」(j- → g-)的現象,並將其歸之於與客語接觸之後的結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