誘餌效應:你以為的賺到其實被騙了!

C. Yuan
3 min readOct 23, 2019

--

誘餌效應Decoy Effect: 引入第三個選項來加強舊選項的吸引力(維基百科)

案例一、《經濟學人》提供三種訂閱方式,你會選哪個?

多數人應該會選擇右方的組合套餐,毫不考慮中間的印刷版。因為套餐等於是買印刷版送電子版,好像很賺!
其實中間印刷版的存在,就是個誘餌,它的出現讓人覺得套餐很划算。
現在如果把誘餌拿掉:

是不是變得有點難以抉擇了?電子版比較便宜,可是又想要有紙本的。
少了一個落差顯著的比較值,組合套餐看起來沒那麼划算了。

假設屬性1為品質,屬性2為價格,A商品品質好但價格高,B商品品質差但價格低,你會選哪個?
當兩個商品各自具有不同的優勢屬性,其實非常難選對吧!
但如果今天加入A-商品:

假設屬性1為品質,屬性2為價格,A商品品質好但價格高,A-商品品質差於A,但價格與A一致,B商品品質差但價格低,你會選哪個?
多數人會選擇A選項,因為在比較中,發現A商品明顯的優於A-。

誘餌的出現,突顯了目標選項的優勢,影響消費者的選擇偏好。

案例二、小杯、中杯、大杯,你會選哪個?

從中杯升級成大杯,只需要加5元,但從小杯升級成中杯,卻要加25元,當然選大杯!其實中杯的存在就是誘餌,使消費者傾向購買最貴的大杯飲料。

生活中無處不是誘餌的存在,該怎麼避免被誘餌迷惑?就是把那個根本不在自己選擇中的選項刪掉!

<參考資料>怪誕行為學:可預測的非理性

如果你覺得這篇文章很實用,請大力的給我clap👏👏👏
10 claps:路過看看
20 claps:有興趣先收藏
30 claps:好實用我想看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