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永續教育與職涯發展: 如何思考下一步?

Ray Hung
4 min readJun 30, 2020

--

2020.6.30

文 / 洪健庭 台灣公益組織教育基金會董事

筆者今年從新冠肺炎學到的一件事情就是: 超前部署,迎戰充滿變局的未來。面對中美對抗、全球疫情、貿易變革、氣候變遷等各項挑戰,我們對於新世代的永續發展教育,究竟要做好那些準備? 以及青年永續職涯發展的諮詢服務,應給台灣未來世代哪些具體建議? 兼具理論深度與實務應用的永續發展,將是台灣永續教育的重要使命。

身為台灣中小企業的實務工作者、不同非營利組織的陪伴者、以及大學兼課的教學工作,近來觀察有不少青年學子,積極往永續發展領域發展,不論是申請教育部公費,往國外企業社會責任(CSR)相關管理專業系所深造;還是國內畢業先求職,往上市櫃公司的企業永續部門發展,筆者樂見青年思考格局的自我提升與行動力,都是很好的開始。

對於永續發展教育的基本觀察,有以下三點: 首先、企業社會責任、企業永續與倫理的授課知識,必須普及化,甚至轉換成通識教育課程。過多英文縮寫、一堆艱澀名詞,只會凸顯永續專業傲慢與自我侷限,也無法吸引青年的學習興趣,教育工作者須重新思考教案設計,另可善用線上學習或各種遠距會議平台,在保持社交距離(social distancing)的年代,人與人的心依然可超越時空連結一心。

其次,永續發展教育的理念,要透過跨科系整合、協力合作來進行,尤其CSR基本分析架構: ESG,也就是環境、社會、公司治理三個面向,本來就是跨專業的對話與交流,不侷限單一科系或學程。正當國內外高等教育重視大學社會責任(USR)趨勢之際,如何在校內結合系所發揮綜效,是大學永續評比的重要關鍵。筆者建議可參考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ASU)成立的環境永續學院為例,除了在技術層次有突破,其實是透過教育促進永續創新,ASU也連續多年被評選為全美最具創新力的大學之一。

第三,永續教育的實踐場域,要接地氣,與民間不同單位來結合。筆者見證了近年來中華民國企業永續協會(BCSD Taiwan)、Impact Hub Taipei、CSRone、EcoVadis、優樂地團隊、四大會計師事務所等多方努力,協助更多企業往善的方向前進。永續教育的課程設計,可鼓勵青年投入志願服務、企業實習,納入微學分的設計理念。走出學術的象牙塔,避免紙上談兵式的企業社會責任,讓青年親身理解每一件永續任務的執行難度,發想創意與行動學習。

展望一個更永續的明天,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還有10年衝刺,我們希望到2030年這十年間有不一樣的未來,事前要有更多準備工作。我對於想要投入永續職涯的青年讀者,有以下建言:

一、練習付出: 這年頭做好事更要有方法、還要能禁得起檢驗,青年朋友可以從家庭與社團活動、志願服務著手,在兼顧學生本業的同時,與社會各界互動。筆者直接開一個規格,請青年在求學時期,至少參加三個以上不同的非營利組織、社福團體、社企相關活動,建立人脈,跨大生活視野;若家境有困難需打工者,從校內與系所開始尋找獎學金與工讀機會,精進做事方法與待人處世的應對,也是很好的練習。

二、練習累積: 筆者不只一次看見青年履歷自傳的空白與困擾,因為我們習慣了學子到畢業最後一年、最後一個學期、最後一個月,才開始撰寫履歷自傳,並預設了人人都清楚如何累積自己的學習歷程,這是極端落後的概念,這不是永續發展、這根本毫無發展。我鼓勵青年學子從入學第一天起,思考可用的課餘時間、善用寒暑假了解不同單位平台或上市櫃公司的永續活動,例如: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與中鼎教育基金會的各項活動,都是很好的入門基礎。

三、練習傳承: 永續發展的學習,是一輩子的功課,我們一路走來有所成長,是因為許多前輩在永續這條路上,開展了全新的商業模式。身為永續發展的中生代,有志之士已經與筆者組成台灣青年永續行動家學院,我們有責任協助青年在職涯發展的路上,穩健成為永續領袖,這是台灣邁向全球永續舞台的必經之路。

--

--

Ray Hung

企業社會責任(CSR)愛好者、鼓勵學子圓夢;目前在電子設備產業耕耘,繼續探索企業永續之道。曾於友達光電、中華社會福利聯合勸募協會、台灣世界展望會、政大第三部門研究中心服務。提供ESG、CSR、NPO公益諮詢,身兼台灣電子設備協會ESG委員、桃園市NPO中心業師。聯絡方式 rayrayhung168@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