屯馬綫與《易經》

早前港鐵將沙中線的「東西走廊」改名為「屯馬綫」,引來討論。Facebook的香港日本語同好會,指屯馬的日文發音,和「頓馬」同,頓馬在日文有愚傻、痴呆的意思。 一如大機構的公關修辭,港鐵總是說這名字經過深思熟慮,是不是就不得而知。 屯和馬這兩個字,看似風馬牛不相及,但在《易經》的屯卦中,馬就出現了三次: 「六二,屯如邅如,乘馬班如,匪寇婚媾。女子貞不字,十年乃字。」 「六四,乘馬班如,求婚媾,往吉,无不利。」 「上六,乘馬班如,泣血漣如。」 「有天地,然後萬物生焉,盈天地之間者唯萬物,故受之以屯。屯者盈也,屯者物之始生也。」屯在甲骨文、金文的形態,都是種子向上萌芽的形態。大部份種子萌芽發根,必須固定一處、抓實泥土,吸收養份成長。由此引申,就是初始之時難免艱辛,故需駐留積累實力茁壯成長,等待合適的時機。 馬是古代的交通工具,騎馬當然是需要或希望前往某處。《易經》屯卦中三次提到乘馬,但三次都「班如」,原地打轉是也。第一次是出發往求婚姻,但被誤會是賊匪(或逼婚),只好原地打轉,等到十年後,才肯同意結婚生子,引申是事情艱難,無法馬上成功,需要長時間的安排才能達到目的。第二次原地轉,也是往求婚姻,礙於之前的情況,有所恐懼猶疑不決。與其畏懼艱難,倒不如勇往直前一試,反而無所不利。第三次是一邊原地打轉,一邊泣血。引申身處危險的地方,不能向前(也可能不能回頭?),又無人能幫忙,焦慮之至。

屯馬綫與《易經》
屯馬綫與《易經》
Thickest CHOI, Chi Hau

一介香港草民,成長於新界北陲。迭於佛教小學、道教中學、新儒家書院就讀。2006年修畢新聞與傳播學士、2009年修畢視覺文化研究碩士課程。學士畢業後,在香港藝文界的邊緣闖蕩多年,似是歡笑,多是苦困,無甚成就。暫且半隱於元朗某村,再思考前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