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ing Review and Notes on Zero Second Response / 零秒反應力

鴕鳥 CHIH-HSUAN LI
7 min readApr 12, 2024

--

又來到讀書心得混文章的時間了(X) 主要還是要來記錄一下閱讀的心得! 就不翻成英文了。

關於這本書

作者: 赤羽雄二

是一位商業諮詢專家和作家,書籍內容通常以商業與個人成長相關,其中最有名的就是這本《零秒反應力》

畢業於東大學士、史丹佛碩士,在麥肯錫有多年工作經驗。因此他的著作通常涉及效率提升、領導力等等相關,使讀者在商業環境中可以提升自己表現、提高生產力。

本書中,可將內容大致分成兩個大方向:

  • 培養思考的能力
  • 發言/回應的應對能力

而作者一再強調的內容就是”A4紙練習”、“事前演練”

問題

首先,作者先提出了一個許多人都有的問題。

為甚麼有些人(包括我)在會議、發表時,一旦被問到問題就會腦袋一片空白呢? 發表或面試的回答又無法使對方信服甚至被懷疑呢?

而作者這邊給出了兩個原因

1. 思考不夠深入

  • 只看到表面,無法抓到問題的關鍵
  • 一旦思考不夠深入,被問到從不同觀點切入的問題就會因為沒有思考過而不知道如何回應
  • 有時候思考不夠深入就是輕易聽信傳言,認定表象為全部的真相而不多加思考其他的關聯性或前因後果
  • 簡單的解決方法

— 先盡可能的深入思考、窮究問題,直到可以說出”原來如此”

— 自己的想法總是有限,可以嘗試在事前與第三者說明自己思考的內容加以討論

2. 沒有自信

  • 去除一些小時候的經歷等等以外,沒有自信通常是出自準備不夠充足,導致面對問題會當場愣住手足無措
  • 解決方法

— 最簡單的就是比其他人更努力,對於要討論的內容多了解一點

— 養成深入思考的習慣

— 設想、模擬對方提問的可能情境與想法

看到這邊可能有些讀者會說了,關於上面的兩個問題的解決方法也太籠統了吧! 根本沒有實質的作用。

別急,讓我們繼續看下去吧!

後面我會根據書中的章節分成六大部分,分別是

  1. 如何養成隨時思考的習慣?
  2. 訓練發言時的應對能力
  3. 講稿筆記與發表演練
  4. 發表/表達時的心態上的注意事項
  5. 試著更加了解對方的問題
  6. 鍛鍊”解決問題”的能力

1. 如何養成隨時思考的習慣?

1–1. 保持好奇心,並且找到一件感興趣的事物並深入研究

關於這一點,鴕鳥我非常的贊同! 我相信興趣可以當工作!

人對於自己有興趣、喜歡的事物都會忍不住的越想越多、越想越深入,並漸漸成為該領域的專家。即使該領域與工作領域不同,我們在過程中也能學到”深入探究”的方法,因而讓我們自己產生更大的自信心

另外,當我們對某件事情感到有興趣的時候也必須立即的去搜尋資料,不論是google或是LLM,並且在過程中保持思考。漸漸的也會因為知識量逐漸增加,在應對回覆上也能更加從容。

1–2. 一旦對某件事情有所感觸,則馬上與人分享

主要是用於練習發表意見,並且練習發表的技巧。

另外,自己有感觸的事情通常也會有更多深入討論的意義。並在過程中產生更多思考、討論,並且還可以知道如何表達可以更加有說服力等等。

這部分就是我要好好學習的了,我計畫要開始經營Linkedin,隨時發表自己的意見,也透過Linkedin來試著建立人脈。

1–3. 每天使用A4紙做筆記,培養0秒反應力

這部分就是作者在這本書中提出最重要的其中一點。作法如下:

橫放一張A4紙,左上角大標寫下有感觸的事、煩心的事或是任何腦中的想法都可以。右上角寫上日期。寫下4~6點,每點約20~30字。並在一分鐘內寫完。

每天約寫10篇,並將其分類整理至各資料夾內。

2. 訓練發言時的應對能力

2–1. 試著比以往更深入思考,並且對任何事情提出自己的看法

主要重點為以下兩點

  • 對所有事情提出進一步的看法
  • 試著自己查資料,了解事情的全貌

現在LLM這麼的興盛,我經常使用ChatGPT或Perplexity來幫我查資料、整理資訊,我相信這也是在我們這個時代一個十分方便的工具。

2–2. 建立自己的意見並不需要長時間的研究

以下四點

  • 盡量只做短時間可以做到的事
  • 拋開”我一定要準備萬全才可以發表意見”的想法
  • 閱讀資料時,要馬上確立自己的立場,並且提出自己贊成或反對的理由
  • 即使資料收集不完全,也要把握發表意見的機會

我在團體中的習慣就是: 認為自己沒有到非常了解話題內容的話,就會默默坐在旁邊看大家討論。而這個不發表想法的習慣,確實導致讓我養成了不思考的習慣。主要還是對自己的想法沒有自信。

2–3. 表達意見也要不斷的嘗試

從來沒有人是不用練習就可以流暢表達的。

我曾經在大人學的Podcast裡聽到一個觀點,許多人有個錯誤的觀念:「認為自己要準備萬全才能去做某件事」(在原Podcast中是討論上台表達),但其實只有你先去做某件事情,讓自己累積經驗,才會讓自己到達專業的狀態。也就是很多人搞混了其中的因果關係

希望我自己可以鼓起勇氣勇於表達意見。

3. 講稿筆記與發表演練

3–1. 講稿筆記

這邊就是作者提出在會議前準備的最重要的準備,與上面提到的A4紙有異曲同工之妙。

3–1–1. 寫法、重點

  • 將腦中想到的關鍵字直接寫下,想太多反而會停滯在原地
  • 盡可能寫成3點筆記

3–1–2. 改寫

  • 可以就發表演練來修改講稿筆記
  • 會議進行到一半可以適時修改講稿筆記

3–1–3. 用法

  • 一旦準備講稿筆記、在過程中修改它也會增加自己發表的意願
  • 發表時好好看著筆記,冷靜的說出想說的話

3–2. 發表演練

在會議前拜託同事、朋友幫自己練習

1. 與夥伴們分配會議角色

2. 對於特定方案,扮演特定主管以意想不到的觀點來提問

3. 嘗試以聽者的角度來看會有甚麼問題

4. 可以就發表演練來修改講稿筆記

4. 發表/溝通的重點與技巧

4–1. 發表用詞簡單點

1. 嘗試將自己的說明內容寫下來

2. 以一個聽者(非專業者)的角度來閱讀這段說明

3. 嘗試將說明講給別人聽,並對其修正

4. 重複第3點

4–2. 適當的停頓

對於像我這種講話速度超快而且字都黏在一起的人,這是一個很重要的課題阿!

4–3. 將發言重點總結成三點

  • 可以避免發言內容太過攏統、複雜,使想表達的重點更加明確

4–4. 說出三個理由,增加說服力

  • 有時候先想到兩個理由就可以開始發言了,避免錯失發表意見的機會

4–5. 講話先講結論

4–6. 心中有多個方案時,寫下優缺點

5. 發表/表達時的心態上的注意事項

5–1. 使用真心話

只有自己真心認為的事情才可以用順暢的言語來表達

5–2.不要想著”要有條理”

越想著要有條理,就越緊張,表現自然就不會太好

5–3. 做好隨時被提問的心理準備

5–4. 先將後悔的心態從上個問題中抽離出來

5–5. 不需太過在意旁人的看法

最後兩點也是我常犯的,尤其是在面試時,我會覺得前幾個問題回答得不好,面試官/教授臉色變差,導致我後面反而沒有自信,講話變快變小聲,並且沒有重點。

6. 試著更加了解對方的問題

6–1. 揣摩對方的思考模式

6–2. 有疑慮時,在雪球滾大前馬上確認

6–3. 善用反問來確認對方的問題

6–4. 對方發怒,冷靜聆聽其想表達的意見

關於這點,我的個性可能會一起發怒,或是就是發怒那個。情緒控管又是另一個課題了…

7. 鍛鍊”解決問題”的能力

7–1. 分析問題的本質

7–2. 習慣”假設思考”

使用假設思考不只可以解決問題並且還能增加效率

可以避免有”一開始沒徹底調查就不敢行動”的想法

執行過程

  • 先建立假設
  • 執行並且同步修正

但是在驗證假設時要注意

  • 不要過度分析
  • 不可只選對自己想法有利的樣本
  • 留意資料正確性

7–3. 回歸到原點思考

7–4. 趁勢深入討論

在會議中,只要對某件事情有好奇心就在場馬上詢問,有時候可以獲得比想像的更多,不要拖到會後才詢問。

總結

其實最一開始我這本書是從啾啾鞋的影片看到的,但是一直沒有去買下來。

終於最近被我買到了! 快速地看完它,發現其實就是不斷的練習創造專業。

綜觀整本書,對我來說最有益的部分為事前準備和心態調適的部分。

在事前準備,包括日常的A4紙訓練、講稿筆記、對於發表的一些技巧。

而在心態調適部分就是上面提到的從後悔情緒抽離出來,或是透過一些方式使自己更加了解對方想法等等。

--

--

鴕鳥 CHIH-HSUAN LI

機器學習、深度學習以及量子資訊的學習小站! 不時也會記錄專業知識以外的內容,如課外書心得、生活日誌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