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我就說吧!」「看吧!」掛在嘴邊,會讓你比較厲害嗎?

--

「我是不是早就說過了,現在知道了吧?」Ben這樣對著Lucy說,想讓Lucy知道以後要更重視他的預測和看法。

Lucy悶著聲不說話,眼神瞪著地板,Ben則是面露疲憊。

站在Ben的角度,他可能很無奈,一件已經提過很多次的事情,Lucy仍執意照著她的方法走,而發生了Ben老早就預知不好的後果。

「如果妳是Lucy,妳會怎麼反應?」這是幾個月前在某場探討溝通的講座上,講師這樣問著學員。

「可能會和Ben說,我都已經面對這個結果了,你還這樣子說,很傷人」有一位比較內向的男學員小聲地說。

「可能會揍他一下吧,再冷冷地說聲對你最厲害,爽了嗎?最討厭聽到事後覺得自己厲害的發言」一位身穿寬版T恤,大喇喇的女孩子聳聳肩。

「報復性言論的初衷,只是希望讓對方和我感同身受,要讓他也嚐嚐我現在的感受,對吧?」講師問,大家點點頭。

「但是我們忘了一件事,在他感受了你的感受之後,並不一定變得比較同理心,而是會再有一次的循環,甚至是為了輸贏而口出惡言」

我們都很清楚,在爭執的當下,只想吵贏對方時,想到最惡毒的字眼都有可能會說出來;而我們也永遠記得,曾經在哪個時候,有哪個人和我們說了極度傷人的話。而這些話語的背後,僅是為了我們不太值錢的面子。

我們也曉得,過去造成的悲傷,已經是事實,而幸運的是,我們能提醒自己避免成為下一次傷害的創作者。

「而『我早就說了吧!』這類的對話,對於幫助同理心的效用其實微乎其微,更不用說能讓對方下一次多重視我們的意見」

「如果我們真的希望對方下一次能考慮一下我們的想法,可以考慮看看直接說出來。」

「像是『下次我們試試看OOXX這樣好不好?』」

在這場講座之後,反覆思考。

想到有個朋友A,雖然不大會把「我早就說過了吧!」之類的言詞掛在嘴邊,但A常在聽到別人分享「啊...昨天好累呀,趕一個案子忙到好晚。」之類的話後,馬上回答「哎呀你那個哪有我累,我跟你講,我上周熬夜忙副總給的....這才真的是累好嗎!」

聽到這裡,當初和A分享,純粹是個小抱怨的朋友,馬上止住了嘴巴。

我們身邊,或多或少都有像A這樣的朋友,雖然沒那麼強烈,但也是變相的想「表示自己很在行,自己很厲害,自己最累」,而且,也認為自己是個很喜愛聊天的人。

無奈,像A這樣的朋友,的確是愛聊天,但不是個優秀的對話者。

比起「擅長表達的人」,但願我們成為的是「擅長對話的人」

--

--

Mr. BrightSide 科技品牌端HR

非常樂觀, 期盼透過分享與對話改變世界, train your mind to see the good in every situation. 在瑞士讀過書,走訪20個國家。流落過倫敦街頭,也曾幸運地在挪威看到極光。顆顆。職涯議題歡迎交流VincentLee9112@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