懶人包新手必須知道的小秘密

陳瑩瑋 (CHEN YING-WEI)
14 min readAug 20, 2019

當你覺得一個東西好難、好煩、不想研究,可是如果再不跟進,就追不上流行的時候,你會上網搜尋: XXX 懶人包。此時,這個懶人包就像一個高效能充電器,讓無知的你在短時間內充飽知識到100 % ,你從一無所知,變得可以掉書袋頭頭是道的加入別人的話題,甚至可以帶風向。

這就是懶人包成功的地方。

懶人包的發跡

懶人包的發源地是批踢踢的八卦版。

約2006年,批踢踢上就有個熱門平台 — 八卦版。當一個話題被推爆或是噓爆,引起大家熱烈的關注時,鄉民便大量湧入,討論動輒上百則。

當討論得轟轟烈烈,若此時有剛進入版內的新人插進來湊熱鬧,或是原本就有在裡面筆戰的人離開了一陣子,以致於後來完全跟不上其他人談論的話題。這時候,內心就會浮起一種「懶得爬文」的疲倦以及「好想知道」的對八卦窺探之渴望。此時好心人士就像一盞光明燈一樣出現了,滿足我們對八卦的強烈好奇心,把討論串的重要訊息匯集成一篇文章,整理出「懶人包」,讓不想爬文的新人可以立即進入狀況,加入大家的話題。

幾個月前,美的好朋友開賣葉黃素的事件引起批踢踢八卦版中鄉民熱烈的筆戰,讓許多版面都戰爆了。這位好心的版主,於是統整各版中關於此事件的資訊,在相關版面上放了一份懶人包。懶人包中涵蓋了其他幾篇的連結,以及各篇的一句話摘要,讓鄉民可以更迅速地找到其他已經被戰爆的版面還有其中的內容精要。

在ptt鄉民百科中,懶人包為常用的流行語,最晚在2007年已經蔚為流行。2010年的第二屆ptt流行語大賞中,「懶人包」一詞榮獲37名。

隨著懶人包的出現,它在網路上的搜尋量也節節攀升。尤其是每當社會有重大事件發生時,像是太陽花學運、服貿,甚至是最近的反送中,都會促使大家到網上搜尋懶人包,想要趕快一探該事件的究竟,不想落後別人一步。

後來由於社群網站的興起,大家開始發現Facebook的相簿功能竟也是很好的資訊傳播方式,不但圖像儲存相當方便,貼文的觸及率、分享率也頗高。而現代的青年或長輩滑FB的時間也遠比批踢踢還多,若將臉書的相簿圖文功能與批踢踢純粹的文章串懶人包形式相結合,將會多完美!

懶人包從「八卦版」發跡,擴增其版圖到注重社會議題、醫療知識、生活大小事……,並且圖文合璧,成了台灣獨有的閱讀文化。

(參考自<志祺七七 懶人包歷史大解密>)

懶人包的意義

懶人包是為了讓受眾快速了解一件事而存在的設計品。

懶人包的目的通常是製作者有迫切希望傳達的議題、知識,針對某些特定的受眾,卻因為知識量龐大、接受門檻高、與受眾距離太過遙遠,以致於一般的文字訊息傳遞有些阻礙。此時,懶人包讓該議題門檻降低,讓一般人皆能接收到,更進一步促成討論與分享的後續效益。

前面說過,懶人包的定義即為「讓受眾快速了解一件事而存在的設計品」。其形式可以如批踢踢裡的純文章、簡短的三分鐘youtube影片,或是我們最直覺想到的那種圖文懶人包。不管是哪一種形式,只要能以多面向、不偏頗且簡而易懂的方式呈現讓受眾秒懂、說服與展開行動,就不失為一份好的懶人包。

懶人包效益三層次

1.秒懂

根據前面的脈絡,我們知道懶人包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化繁為簡,讓資訊變得容易接收。原本不懂的受眾,可能會排斥或是無端反對這個議題,但如果可以讓他們在閱讀懶人包的當下,能夠邊點頭邊發出了解的聲音「哦~」,這時候已經達到懶人包效益的第一個層次,我們知道:「他懂了」,也就是他理解了字面上的意思了。

2. 說服

懂了之後,然後呢?

去年公投結果「 以民法婚姻以外形式保障同性二人經營共同生活權益」、「民法婚姻規定應限定在一男一女的結合」通過。 但司法院大法官早在2017年5月24日做出釋字第748號解釋,認定現行《民法》未保障同性別二人成立永久結合關係違憲。行政院於是在今年二月,以「司法院釋字第748號解釋施行法」草案為名,實為通過同性婚姻的草案。

為此,行政院製作了一系列的懶人包,向大眾說明修法結果。懶人包包含了草案重點、對外界謠言的釐清等。

行政院所釋出的懶人包以清晰的文字為主,每一頁都有明確的大標題,例如:「什麼是大法官會議第748號解釋?」搭配上各種顏色的背景框線(象徵彩虹)與拿著彩虹旗的男男或女女的插畫,主題顯而易見,每頁重點也是一看就能懂。

然而,在這則懶人包之後,下一代幸福聯盟隨即做出另一份懶人包,給了行政院重重的一擊,他們認為「司法院釋字748號解釋施行法」違反了公投民意。

你說,他們不懂行政院懶人包所表達的內容嗎?

他們是懂的,只是他們沒有被說服。他們沒有打從心裡相信行政院所做的懶人包,反倒在懶人包中找到許多可以抨擊的點。因此,這份懶人包對「下一代幸福聯盟」這個受眾而言,很顯然無法達到第二層次的效益-- 說服。

對於已經有自我明確立場,很難因外界動搖的人,我們的確無法有效達到說服的層次。但是對於立場界於中間,可能因為外界的風向而搖擺,或是容易被邏輯或情感而說服者,我們可以把握以下幾個原則。

  1. 承諾:閱讀完這則懶人包對方可以得到什麼?(公投結果雖然無法在民法中保障同性兩人的婚姻關係,但我們不用因此而沮喪,司法院大法官釋憲的說明讓我們知道同性婚姻還是可以成立的,婚姻自由是絕對會被保障的)
  2. 共識:要如何建立之後的討論基礎?(了解並相信這則草案,才知道下一步該怎麼做)
  3. 關聯:這個議題與對方的關聯何在?為何他必須知道?(對方可能是關心性別議題之人,在公投結束後或許會對政治或社會大失所望,充滿憤慨或無奈,這則懶人包像是安定劑一般,讓翻覆的心穩定下來)
  4. 類比:要如何從對方的角度出發,來讓他感同身受?(這篇比較缺乏類比的舉例,可以見以下的「太陽花學運反黑箱服貿懶人包」)
<圖一>大雄、胖虎的比喻
圖一
圖二

圖一以胖虎與大雄來類比中國與台灣,讓我們知道兩岸的現況與經濟政治處境。原本我們可能還在糾結法條與事件的對與錯,但經過這個比喻,童年時期有看過《哆拉A夢》的人應該都可以馬上感同身受。簡單的比喻,就可以馬上感受到反服貿的三大重點「政府不公開」、「未逐條審查即草草通過」、「條約不平等」對人民所造成的影響。雖然可能無法瞬間了解細節,但這張懶人包有效地抓住希望對受眾造成的情緒。才能進一步「說服」他對懶人包產生信任。

沒看過卡通的人沒關係,圖二這張「熱熱喝不會快快好的服貿」更是生活化的比喻了服貿對台灣的影響。

對於愛吃蛋糕的人難免會擔心吃到毒麵粉的蛋糕,但諷刺的是,服貿通過之後,就像可以吃到整個週期元素表的蛋糕一樣,處境會變得更加艱辛。原本的擔心可能只淪為冰山一角,因為服貿通過後,我們反而必須過著如履薄冰、處處艱辛的生活。

3.行動

說完了「秒懂」、「說服」兩個層次後,第三個最重要的層次就是要促成行動!讓受眾在看完懶人包的當下,有種「坐而言不如起而行」「好想做點什麼」「好想分享出去」的衝動。

來看看這則例子-- 圖文不符做的「車禍應變懶人包」。在懶人包剛開始,圖文不符就給了受眾下馬威,讓我們驚覺到「台灣每四分半鐘就會發生一起車禍」,明白自己應該要關切這件事。接著,再慢慢以每一頁的大標題,帶領我們思考遇到車禍後的每一步應該怎麼做。建構了正確的觀念後,以問題做為標題,幫我們釐清更多思考模式,將這些常識內化到腦袋。比如說:「等待警方的期間還可以做甚麼?」「怎麼分辨誰對誰錯呢?」

懶人包的最後,更以「3通電話」、「3件事情」、「3個原則」,複習了整個懶人包的內容。

我們來看看這篇懶人包貼文在Facebook 上的對大家的「行動」效果如何吧:共有13000個按讚數,504次的分享。

這就是懶人包造就的「行動力」。

懶人包製作守則:

知己知彼,百戰百勝。

知己

清楚知道自己要傳達的內容為何。我們一定是內心有個目標希望讓某些人知道,才會費心去製作懶人包吧。比如說,我們希望大眾關心反送中的議題,想呈現整個事件來龍去脈、多方立場與觀點,並希望達成某個效果(直接:受眾分享懶人包 / 間接:集體支持香港的行動)。又或者,我們希望可以宣導糖尿病的防治,將知識列點整理成懶人包,讓受眾可以接收這些知識,從改變自身生活習慣開始做起。

不論是甚麼樣類型的懶人包,只要是我們自己關心的,那就有製作的意義。

確認自己的初衷、目標之後,即可開始進行資料的蒐集歸類。確保資料的來源、其正確性、該怎麼被解讀。

就像摸透自己手上的武器一樣,先搞懂自己有哪些優勢、哪些資源以後,才能在戰場中有獲勝的機會。

知彼

知道你要「對誰說」。在《解釋的藝術》一書中作者將受眾對議題的理解分成不同位置。懶人包達人楊孝先將它簡單分為五個階段:完全不懂、略懂、普通、還蠻懂、領域專家, 並且建議:不要把閱讀者移動超過二階段以上,因為懶人包的篇幅有限,通常讀者的專注力極限約只有 3 分鐘,不要操之過急。

對不同的人,要以不同的方式。可將受眾依照職業、年齡、性別、宗教、居住地區等來劃分,試著將自己的資料換成他們懂的語言,將這份懶人包打入他們的圈子 。

不過以上只針對讓人「秒懂」的第一個層次。前面所提到的幸福盟,已經不適用懂或不懂的階段,因為他們已經帶著自己的預設立場,此時懶人包對他們的設計可能就會特別有難度。或許可以站在他們的立場思考,怎麼樣有機會感動他們,達到「說服」,這可能就要多研究溝通的藝術了。

懶人包的設計

架構永遠都比設計重要,但是設計能讓內容飛得更遠。

懶人包的設計是許多新手在著手開始做懶人包時最懊惱的地方,很多人都是在這一步站不住腳而放棄的。但是,前面都已經打了這麼好的戰術基本功,做好「知己知彼,百戰百勝」的謀略,怎麼會在最後一個環節臨陣脫逃呢?

設計,是為了讓內容飛得更遠。要一直記住這句話。就像一張白紙被藝術家上色之後,就變成藝術品而價值連城。懶人包的設計會讓一個議題或一個知識被賦予了傳下去的使命。

以下拆解成五個要點:

1. 資訊載體

看似不起眼的東西,其實超重要。

首先,我們要知道自己做的這個東西要po在哪個資訊載體,才知道要怎麼下第一步棋。

我們可以比較左側的兩張圖,即可發現兩者有明顯的差異。

明明背景一樣的藍、字體一樣的微軟正黑體,框線也對齊正中,那到底哪裡不同呢?

其實,是投影幕大小的不同。

上圖為傳統投影幕大小,寬高比=4 : 3 ; 下圖為因應Facebook這個資訊載體而做成的 16 : 9 大小。

重點很簡單,我們要因應不同的載體而用不同的投影片大小。

2. 大綱

大綱的目的在於幫助受眾理清思緒。最完整的大綱涵蓋了章節(標題)、小標題、進度標示。

以上圖為例,它的章節為:關於懶人包的大小事;小標題有三:懶人包的發跡、懶人包的意義、懶人包的設計。而進度標示則是左上角的三個圈圈,第一個圈圈上色表示進行到懶人包的第一個章節(或是第一個小標),讓我們知道自己的閱讀進度何在,更容易抓到整份懶人包的脈絡。

3.視覺化=圖表化+icon化

視覺化為什麼重要?

研究指出,

  • 人類大腦吸收圖像的速度是文字的60,000倍
  • 90%的資訊是透過視覺傳達到大腦
  • 人類能吸收80%的圖像,但只能吸收20%的文字

因此我們了解,與其用落落長的文字說明,不如用一張簡單的圖表,更能一目了然。

圖表製作是為了達到四種目的:趨勢(Trend)、比較(Comparison)、組成(Composition)、關係(Relationship)。以下各種圖表及其適用目的之一覽表。

而我們來介紹懶人包比較常見的四種:長條圖、直方圖、圓餅圖、環圈圖

長條圖(Bar chart) 用於不同類別之間的比較,例如不同國家間的幸福指數比較,柱狀之間有明顯的空隙;直方圖( Histogram)用於用於同一種類以數字來劃分的情形,比如說台灣各年齡層每周使用3C產品的時間,柱狀間沒有空隙。圓餅圖也是適用於比較、組成的圖表之一,像是展現台灣各大政黨的比例,可以讓我們藉著對時鐘的圖像概念來簡易判斷各政黨多寡。但因為確切角度不易判別,若要比較誰是誰的幾倍,不像長條圖以長度比較來得直接,又有占版面空間等缺點,所以近年來逐漸被改良成中間挖空的 環圈圖(Donut chart)。環圈圖是經由長條堆疊圖(Stacked bar chart)改良而成,可以依照長度判別比例,看起來更清爽美觀(好看!),中間的挖空也可以做其他用途,例如:寫上圖表標題。

關於圓餅圖有以下幾點要注意:

  1. 從12點鐘方向開始畫圖: 因為時鐘閱讀習慣的關係,我們在畫圓餅圖的時候先從12點開始,順時針方向畫出比例最大的一塊(最重要的部分);接著,在逆時針方向畫出第二大塊的切片。其他部分則依舊按照順時針方向依序排列。
  2. 組成項目不宜過多: 組成項目若超過六到八項,那就最好不要用圓餅圖了,否則會看起來相當凌亂......
  3. 不要用3D 圓餅圖、分裂圓餅圖。雖然看起來可能美觀,但對於視覺上的比較卻會有失真的現象。

如果說圖表幫助我們了解數據之間的關係,讓視覺順著數字的邏輯,將資訊傳到大腦;那icon就是幫助我們了解文字之間的意義,簡約我們的視覺記憶點。

簡而言之,icon 大幅增強我們對文字的記憶。

右圖的設計便是用icon化來吸引我們的目光。再度幫我們複習了剛剛提到的三個設計觀念:載體、大綱、視覺化。

試想,若缺少了這些icon,懶人包會是多麼單調枯燥呢?

4. 標題(眉批)

有了圖文以後,懶人包已經幾乎大功告成了。就像一盤沙拉已經有了生菜、小黃瓜、番茄、雞胸肉、紫色高麗菜......,等等! 你有沒有發現它缺了什麼?

它還沒有加上沙拉醬!

標題(眉批)就像是沙拉醬一樣,創造了整盤沙拉的滋味,也是讓受眾對此事件有了主觀感覺的最重要因素。少了沙拉醬,沙拉索然無味;少了標題,整份懶人包缺乏焦點。

那究竟甚麼是標題?它跟前面大綱提過的:章節、小標題、進度標示一樣嗎?

來看看這份被分享了23000次的火災懶人包。

在看完密密麻麻的圖文後,我們不難找到這頁之中的標題-- 也就是最上方所寫的「好多濃煙!--> 關門」。

這個標題是整頁的核心重點,就像一本書中的書摘一樣,讓我們一次到位的抓住key point!

5.風格辨識度

讀到這裡,我相信你已經可以成為一位懶人包小達人了。最後一步,就是發展出自我的風格。

重點在於,保持一份懶人包的一致性。字體、配色、背景都要與我們希望傳達的內容一致,讓視覺元素統一。比如說,嚴肅的議題懶人包就盡量不要用五彩繽紛卡通圖案為風格,才不會讓受眾難以進入你欲營造的情緒氛圍中,無法有「說服」、「行動」的效益。

不論你是不是懶人包新手,只要跨出第一步,開始創作屬於你的懶人包,這份懶人包將被賦予獨一無二的意義。勇敢做出你的第一份懶人包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