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TWIGF 速記

Crystal Tu
Crystal Tu
Published in
3 min readJun 18, 2017

繼去年APrIGF以後,實際參與這次TWIGF的規劃與討論,過程對我而言是學習,只簡單記一下我的觀察。

這次TWIGF是首次在台灣試圖將網路治理 (Internet governance) 的多利益攸關者治理模式落實的國家IGF。在有限的人力下,從動能和參與程度來看,有了一個很不錯的開始。

假新聞,還是溝通失敗?

上午場的假新聞,大概是這半年來在網路治理中對內容、倫理以及言論自由部分討論最熱門的議題,甚至有立法抑止的提議。Facebook趁熱推出假新聞回報工具,這次也由總監出席座談。政委則舉勞動部一例一休作為假新聞案例,以及對最近流傳的消息進行澄清。

我對此有兩點問題,一是我認為有效的政策溝通(包括行政機關之間、行政對立法、行政對民眾、中央對地方)與假新聞是完全不同層面的兩件事,政府對假新聞做出應對,但是否有對策解決溝通失能的問題?其次,Facebook對於散發假新聞的帳號,是否會依現行(問題叢生且難以申覆的)社群規範處理?

這兩個問題我在現場都沒有得到正面答覆。

下午一場網路交換中心的座談,是我相對陌生但非常好奇的一個面向,因為平時業者與主管機關極少在公開場合說明業務。IXP、Peering policy、或是究竟為何需要第一類電信資格才得以經營特定業務等等問題,一個小時的時間似乎不大夠,從政策上游到下游好幾層的業者之間,還有本次缺席的關鍵單位,未來恐怕都還得繼續談。

這讓我想起,去年APrIGF的會上,有與會的台灣同學表達申請IPv6未果,對台灣推動IPv6在使用者端極其不友善的政策不滿,當時座談主持人奧谷泉小姐,後來印象深刻的寫下這麼一篇:

如果這樣的對話在國內IGF已經發生,就不需要提高/等待到亞太區域層次來彰顯國內政策的問題。

如何讓更多人認識網路治理?

以我自己有限的經驗來說,冷門議題要吸引關注、或是形成社群,需要能認知到議題與自身之間的關係。對於這一點,APrIGF有Day 0,讓初次參加會議的朋友進入狀況;也有平行舉辦、針對青年學生的yIGF。

座談中及會後都有聽到進入的門檻很高、縮寫或是關鍵詞聽不懂等回應,但我認為不完全是參與者本身或是議題規劃的問題,而是網路治理的一些面向(例如上面的peering)確實不直接面對使用者。就像我也不會直接就把海洋法公約、或海上人命安全公約、或海上避碰規則等等翻成白話文就直接塞給讀者。這些通常需要事件觸發,才有辦法藉此說明其脈絡。

對一般網路使用者來說,比較容易了解以及關切的網路議題可能是這樣呈現的:

入門基礎課程一直公開在那裡,但提供從入門課程到進階訊息的中介,在正體中文裡,似乎從來不存在於開放的網路。

我暫時想不出這些資訊揭露是哪個環節出問題。

--

--

Crystal Tu
Crystal Tu

#maritime #cyber #science #security #technology #policy weekend @oceansays_info @oktaiwanonl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