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屆台北電影獎:短片 I

《台北焦油》、《鹹水雞的滋味》、《愛在世界末日》

C Yo Lin
Diskurs / Inschriften
4 min readJun 30, 2017

--

注意:本文有雷

【前言】

這是我第一次看台北電影節,過往的這個時候,人都不在台北,對異鄉人而言就是無家可歸四字可以描述,必須回家去了,根本一點碰上北影的機會都很難。所以這次,我必須得連續寫些什麼。

選擇短片 I ,主要還是因為張作驥的新短片(先向另外兩部片致歉)因素,但這後面再談。

不得不說在暗室裡看短片連續播映,是一件必須得花多次時間收拾自己的觀影經驗。尤其是當不同短片它們所集結的所有元素全部四散時,觀眾的視覺殘影常常在下一部短片開播之後,還可能停留在前一部裡,觀眾必須從情境、鏡頭、人物與情節之中把自己從頭拉回來,像一只無連貫卻合而為一的膠卷,在放映結束,在黑幕之際重新梳理,對我來說是個考驗,那很可能會使自己的觀影過程有所些微的干擾。

台北焦油,導演:胡智凱

《台北焦油》(導演:胡智凱)

台北焦油是去年輔大電影傳播學系畢業展的開幕片,陳述三個生活在台北唸書的大學生,皆有與電影、戲劇相關領域發展的想望,但卻都成了生活的魯蛇。

一座城市之死,一群青年的失落與茫然,變成了一面世代之鏡,反射了一整個當代台灣青年面對未來的恍惚再現,並且完全貼近真實的日常生活,台北魯蛇真成了一條巨蟒正攀馳著無盡的地平線。

不管是在場景裡來回反覆的吞雲吐霧作為最直接的無奈表現,抑或是在台北街道上滑著炫光直排輪,行經的已不是千禧曼波裡的基隆陸橋卻也依舊綿延不絕,居所裡貼著侯孝賢的《刺客聶隱娘》限定版海報,以羅大佑和林強的經典歌曲作為年輕世代徬徨無助的情境互文。

如此的向台灣經典作品致敬,卻在對白裡找到了除致敬以外的出口,也正是這三個人的對白,完完全全說出了年輕世代的心內話:親戚的模擬對話,以為可以離開台北踏上全新的公路旅程 — — 然後人生就是一台爛車在路上莫名拋錨,完全真實寫出了這一世代的焦油人生。看著這些對白與畫面,我們都在放映暗室裡,痛卻假裝快樂著。

《鹹水雞的滋味》(導演:張作驥)

首先,我最好奇的就是矯正署在短片前後都放了一次LOGO Motion,彷彿做為一個牢獄開門與關門的隱喻,不過我想這也只能在影展播映期間才會有的特殊氛圍。

勸人向善類型的影片其實常見,且敘事大多陳腔濫調且濫情,不過也仍是有少數傑出的電視電影,如早在2010年法務部委託大愛電視台拍攝以毒品為主題的《逆子》,也曾入圍當年電視金鐘獎多項提名。

然而,不同的是,改編自受刑人凌餘的同名文章,張作驥與其他素人獄友的短片創作,鏡頭環繞在同一斗室大小的牢房裡,呈現完整的台灣牢房生態。但其場面調度、人物角色的設置與對白能在短時間內建立,並且有相當立體的呈現。先不論其攝影器材、後製的字幕品質等其他條件,牢友形象等於直接演出各自人生的剪影,敘事情節從鹹為一種隱喻,後段以漁船遇霧的故事到菸之霧的手法作結。

頭尾皆從水中望穿斗室,是張作驥相互呼應的典型手法。雖然是勸人向善的作品,但也因為張作驥使整部作品有了不一樣的敘事觀點,不再讓勸人向善此一主題如此平庸而掉入俗套。

《鹹水雞的滋味》短片 完整版,版權歸矯正署台北監獄所有

《愛在世界末日》(導演:蔡宗翰)

從台灣遭遇核災,導致島上物種突變作為預言/寓言。主要關注焦點放在人類突變,如何反思當代台灣環境議題。雖說背景談核災,但就做為引子,仍可延伸到攸關環境的種種問題。

以愛和繁殖作為背景主題,九降風編劇、本片導演蔡宗翰嘗試用較大的格局拍攝,在技術與人員層面相較於前兩部短片,都可看出挹注資金的差異。精心的場景陳設,說穿了,《愛在世界末日》看起來其實就是一部劇情長片的試映短版。不過也因為短片篇幅只有十五分鐘,其陳述情節必須快速有所火花,因此從生殖出發,到基因變異打破一般男女生理上生殖功能,完全突顯了導演對於台灣生態環境做出的警訊。如果有考慮拍攝成劇情長片,就會是一部超脫以往的類型長片。

--

--

C Yo Lin
Diskurs / Inschriften

以 CY 行走數位江湖,喜愛人文社科與媒介研究的雜食者,文字與藝術工作者,手寫字視覺是副業,擔任不同領域(時事、社會、藝文評論及數位遊牧)的內容編輯與 Podcast 製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