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教育改革的敵人 其實是家長

台灣星火
6 min readMar 21, 2018

最近加入了一個台灣在國小家長圈很熱門的FB社團:小一聯盟。雖然早就聽聞這個社團的家長大都是追求傳統填鴨式教育的菁英主義崇拜者。但耳聞實在不如一見。這個社團的家長對教育體制僵化的無感和守舊、排它的程度真的讓我歎為觀止。

今天有位媽媽貼了一篇文。主要是說孩子因為課業的繁重和成績的壓力,讓上學成了一件苦差事。後來她讓孩子轉了一所小班制、不那麼重視成績的學校。每天運動和休閒的時間變多了,孩子也快樂不少。

一如我剛看到這篇文時的直覺反應:妳這是在紫衣人群裏說妙禪斂財,找死嘛!這篇單純的分享感想果然被批判到刪文。

以台灣目前的現況和教育內容來說,學科成績的好壞,跟在社會上追求自我成就,或是市儈一點的說,跟出社會後的經濟收入潛力,根本就沒有必然關係。反證的例子俯拾皆是。成績好、學歷就好、然後收入就會好,要信仰這麼容易被事實擊潰的公式,然後去制約孩子的教育和學習,其實只要不是我的孩子,根本不甘我的事。

吳祥輝在他的芬蘭驚艷一書中,對台灣的教育有一段我非常認同的描述:

“創新和勇氣早早以前就遠離台灣的校園。從赫爾辛基火車站,走到港邊,只有一條路最安全。這是台灣的教育方式。其他的一百種方法都是不對的或危險的。能夠記住這條標準路線的每個細節,就是第一名。”

那篇感想被刪掉後,後續很多回文都把快樂和追求學習成績比重化,好像這只能是對立的兩端。對我來說那是因為眼中只有一條路所得到的結論。而且那明明就是一條其實也沒那麼安全的路。

社會上的競爭和台灣教育體制下的學業競爭根本是兩回事。而且,競爭這個意識的本身就是一個被制約後的概念。”不好好讀書以後就去做工。”,是典型的套用公式後得出的結論。短短一句話就帶出太多與現實不符、矛盾、和歧視的觀念。用這麼迂腐的恐嚇所營造出的學習對我來說沒有價值,還污辱了孩子的智商。我相信有動機的學習,再辛苦都是快樂的。走一條無數人走過的路,需要的學習含量,其實比較偏向反複的被訓練。然而,反複的被訓練,只是學習中的一小部份而已。台灣的國小學童家長們,目前的主流依然把照著僵化的填鴨式教育訓練,當成是學習的全部。甚至誇張到不允許有不同想法的論點出現。

近幾年來在台灣開始的一波實驗學校風潮,其實為教育改革做出了不錯的開場。但實際暸解後會發現,雖然已經開始有少數教育人材想把新的觀念帶入台灣教育界。但真正掣肘的最大阻力,並不是無能的政府,而是理盲的家長們。這些守舊的家長對教育改革的影響是破壞性的。我所謂的破壞性是指,他們不認同某所學校的理念,其實只要別讓孩子去就讀就好。讓認同該校理念的家長參與,對他們其實毫無影響。但這些家長卻選擇了讓孩子進入學校後,不斷的以家長身份對校方施壓。試圖改變學校對實驗教育的宗旨。這對站在教學第一線的校方來說無疑是最大的破壞。

台北市第一所主題式教學的實驗學校:和平實小,雖然在招生說明會中都曾特別強調它們是一所沒有成績、不按照傳分科方式的主題式教育學校。但仍然有大量的理盲家長把孩子送入他們不認同的學校中,然後對校方抱怨施壓。反而佔掉了名額,讓很多認同其理念的家長無法讓孩子參與這場教育方向的革新。這彷彿是在用行動宣告:我不讚成這種教育理念。而且我不讚成的東西,別人也別想讚成。

這群家長其實正是過時的、代工式台灣教育下的產物。越能重現體制交待下來的標準,就越接近菁英。他們熱衷於將自己「認知」的成功經驗複製到子孩身上,迫不及待地想要孩子走他們曾經走過的路。我會強調「認知」這個詞,是因為很多家長本身其實並不真的是這種教育的受惠者,並未在社會上真的功成名就,或在任何領域做出過創新的貢獻,甚至他們最重視的收入都排不進平均薪資的高標。絕大多數也只不過是職場中的滄海一粟,薪水、去留、作業流程都是由體制決定。就算明知自己不過耳耳,但他們把自己差強人意的狀況,歸究於學生時期不夠努力,而不是質疑教育體制和制約的觀念本身。因為他們所理解的「學習」就是如此:把老師教的、評量上有的、考古題出現過的,反覆練習到不會出錯,就是一百分。這條路上沒有質疑動機、另覓蹊徑的空間。

我在網路上看過太多恐龍家長,每當有人說希望孩子快樂的學習時,就開始說追求快樂前途堪憂,家底不厚沒資格快樂等等的批判。彷彿人生的成功、成就感的來源、收入的高低都由他們來定義似的。學習是突破自身侷限的過程,我想很少有人會不對自己的突破而感到開心的。那為何,學習不能是快樂的呢?

台灣大學應該是許多人心中定位的台灣最高學府了吧?在我短短廿十幾年的職場生涯中,看過數不清多少的台大人,為了屈屈三萬初頭的薪水和高中職學歷者相同的汲汲營營。這些所謂的菁英份子,對學歷差他數倍的老闆、主管鞠躬哈腰,哥前哥後的只為了一份糊口的工作。我看著這些人,心裏總是會想:「沒搞錯吧!這些可都是台灣傳統教育體制下,考過無數個一百分的人呢。」

請問,成績好=學歷好=收入好=社會地位高,這個公式真的存在於廿十一世紀科技創新的文明社會嗎?

我認同的學習是一種心態、思考、自律、和方法的培養。我認同的教育是不同階段的自主探索的陪伴、引導、和物質及心靈的支持。在這個定義下,對基礎學習用量化成績來分類和施壓是很蠢的一件事。在孩子最具創造力也最能吸收新事物的時期,用大量的反複訓練作業佔用掉孩子可以抒發情緒、情感交流、接觸世界、探索新領域、放空內化的時間。更是愚蠢到家的一件事。

追求完無數個一百分、特優、和甲上之後,搜集完文憑、獎狀、成績單之後。出社會面試時問的是:「薪水含加給、獎金、含稅三萬二能不能接受(台大生第一份工作三萬二足可偷笑了)?願不願意配合加班?休假有時要支援公司活動行不行?下班後line要保持待命沒問題吧?」哪一樣跟你在學校時的優異表現有關的?這不弔詭嗎?懂得質疑體制的人還算是好的了,欣然接受者才是最悲哀。

學習是人終其一生都要做的事,教育應該是給予學生突破侷限的心態和本事。其型式、和方式不一而足。單一的填鴨式的基礎教育,在我看來唯一的價值就是讓上一代被填鴨出來的學校、教師、出版社、補習班能繼續保著飯碗而已。

台灣總是有人批判教育失敗、薪水低、國際競爭力落後,其實教育影響著國家的方向。教育的困境就是台灣的困境。而台灣教育改革的最大敵人,與其說是政府無能或大環境使然,不如說是如同恐龍般的家長。

--

--

台灣星火

支持台灣成為名實相符國家的台灣人。眷村長大,但無法藍;支持國家獨立,但當不了綠。民主自由人。效法殷海光自比燭火,自許能發散星火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