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日文就會自然而然地變好才怪:養成日文學習的習慣

Mica
8 min readAug 31, 2018

--

標題真的是一個很日式的文法呀!

「來日本日文就會變好是個陷阱」

前幾天在臉書上看到也在日本讀書的朋友寫的這段話的時候,不由得用力地點了好幾下頭。即使在日本生活,完全不會日文也沒有大太的問題,就如大家到日本自助旅行一樣,非說日文不可的情況很少。而遇到可以一起說中文的機會則非常多,一不小心就會窩在這個圈圈裡面一直說中文。如果不多給自己使用、接觸日文的機會的話,即使在日本,日文也不會自然變好。

就我的情況來說,雖然平日下午都在語言學校上課,但那之外的時間幾乎都一個人窩在房間。所以為了解決:

1. 即使在日本,也是一個人獨處的時間居多而無法多用日文

2. 上課內容強調作文,聽說能力進步速度太慢

等問題所帶來的焦慮,前陣子花了一些時間摸索,找方法並且試著融入這邊的生活步調,慢慢地也持續了一個多月了。對我來說

學習習慣的養成比快速進步還重要!

道理跟健身或是減肥一樣,來得快地去得也快,而有耐心慢慢的養成習慣,忍受不能立即見效的折磨,就是一個很大的挑戰了。雖然這麼說,執行了一個多月之後,其實也可以看見滿明顯的成長而覺得可以一直持續下去了!

以下我從這一個多月的生活中,歸納了幾個重點,也許可以給同樣要學語言的人一些參考。

ㄧ、創造日語環境

擔心日文使用的不夠多,那就自己創造這樣的環境囉!剛來日本的時候,雖然已經通過N3了,但聽力跟會話能力都很差。我分別用聽寫跟寫日記的方式來增加表達能力。

創造日語環境之一:假裝有日本人跟你說話

簡易版NHK新聞1.5倍速每天聽寫2則

聽力的部分,有些人會說,每天看電視、聽廣播,自然而然就可以聽懂。我認為這句話應該要加上:可以重複聽,而且可以聽到懂。所以聽的內容如果有文稿可以確認聽到的內容是最理想的。

我是用手機APP聽簡易版的NHK新聞,雖然新聞的表達方式跟一般口語還是有些落差,但文稿完整、APP上可以調整語速,而且透過不同的新聞可以了解日本人關注的事情,也學到滿多不同領域的單字的,所以目前還是覺得滿好的。語速的部分我調到1.5倍,主要是因為日本人說話都好快,所以希望可以因此習慣一些。

使用的方法:

  1. 不看文稿,盲聽兩遍新聞,大概掌握內容。
  2. 看文稿聽一遍,聽懂單字或是文型用口語表達是怎麼樣。
  3. 自己讀一遍(或是更多遍),確認整個文稿的意思跟不會的單字。
  4. 聽寫!聽一小段就暫停,寫下來,聽不懂的地方就重複,一直到寫出完整的文稿。

必須說,這個一開始真的很痛苦,但是習慣了之後慢慢地就不覺得語速快了,可以學到新單字、複習已經會的,而且會對很多文法更熟悉。

創造日語環境之二:假裝你要跟日本人說話

每天寫日文日記1篇、讀出來

為什麼會話是用寫日記練習呢?主要是因為我剛來日本的時候,往往只能講出單字,而沒有辦法組織出完整的句子。我認為問題來自於單字量的匱乏跟文法的不熟悉。說話的時候通常可以考慮的時間都很短,所以在那之前就透過日記好好的考慮、寫下來,甚至讀出來吧!

日記的量不需要多,我一開始大概是寫A4筆記本的6行左右,大概紀錄一下一天發生的事情或是給自己一些主題:放假要做什麼、想去哪裡、想吃什麼…等等。好處是,為了完成日記,我會去查單字、確認想表達的事情該用什麼文法。組織好的日記句子通常就會成為我隔天跟同學聊天時候的話題,因為已經組織過了,所以說出來也會順很多。

有時候我也會刻意把剛學到的單字或是文法用到日記裡面,通常這樣就可以更加加深學習的印象。慢慢地就可以越寫越多,雖然文法不見得通通都正確,但對於表達來說,真的有順暢許多!

二、設定短小而能重複的任務

設定「每天」可以做的事情是養成學習習慣的重要關鍵。要可以每天做,負擔就不可以太大,我認為單項練習30–60分鐘之內完成的事情是可以接受的。於是我給自己這幾個短小的任務,每天重複:

  1. 聽寫簡易NHK新聞2則
  2. 寫日文日記1篇
  3. 背單字50個,一週複習一遍

前面兩項提過了,這邊針對單字的部分往下說。

背單字對我來說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但是沒有單字做為基礎,句子肯定聽不懂。所以就利用一些「遊戲化」的機制來讓背單字變得可以接受一點。

我用的是MOJi的App

介面使用上很容易操作。學習的地方點開,就會有單字、發音跟例句,右下角的星星標記收藏之後,可以從收藏的單字裡面建立測驗。測驗的內容也可以選擇,如下圖最右。

所以我每天早上就看50個單字,然後用測驗模式回答問題,同樣的單字會以不同的問題出現,答對率越高,那個單字的分數就會越高。你也可以不斷地針對分數低的單字再做一次測驗。

因為測驗有點像是在玩手遊,所以也就沒那麼痛苦了。

設定短小、痛苦指數跟無聊指數沒那麼高的任務,算是我這陣子以來可以持之以恆地維持下來的重要原因呀!

三、建立回饋機制

所謂的回饋機制,對我來說就是「給自己成就感」的機制。當然,語言的進步會慢慢地展現在與朋友更順暢的對話上,或者是聽懂更多路人講話的時候。除此之外,我有個對我來說很有用,但有點像是自欺的回饋機制,就是

回首來時路,筆簿用完無

對的,就是看看自己用完了多少筆水跟筆記本。雖然這樣的成就感跟實際進步的成就感是不同的,但看看從過去到現在的變化,多少也讓「耐心等待改變」這個過程不那麼一成不變,至少可以看到自己聽寫了多少篇文章、記了多少篇日記、背了多少%的單字了。

其他比較不膚淺的,也許就是之前讀過一遍的日文課外書,重新讀的時候,可以讀出正確發音的漢字變多了;跟同學聊天的時候,慢慢可以聊得比較深入了;去餐廳的時候,能聽懂說明或是請他再說一次的溝通能力上升。感受到此刻跟先前經驗的差異,都會覺得努力沒有白費。

無論是用什麼方法,在這段漫長的路途上,不斷地去意識到一些小小的成就感,都是往前走的動力。

四、分配時間,減輕罪惡感

要可以穩健地前進,最後一個需要處理的大概就是焦慮跟不安。最可怕的狀況往往像是,你急切地想做些什麼,但你不知道具體的行動,像是無頭蒼蠅一樣,因為過於擔心到處尋尋覓覓,最後什麼都沒有做成。

與其花無謂的時間在擔心,不如把時間分配好:固定vs.彈性

固定時間

上午單字、聽寫、文法、聽解

晚上作業、日記

彈性時間

看日劇、看課外書、其他休閒娛樂

大致上就是把必定要做的事情固定下來,多設定幾個短小的任務,中間可以變換口味,就可以持續學習比較長的時間。大致上,我背單字、寫聽寫、學新文法、聽解做一回,就會把上午的時間都花完。然後接著吃午餐,準備去上課。

下課之後通常都滿累的,晚餐之前會把作業完成。晚餐過後通常不是很累,就是很懶散,所以乾脆給自己兩小時左右的休閒娛樂時間。大概晚上九點左右再開始寫日記跟其他非例行公事,但跟日文有關的活動,像是看日劇、聽日文歌、看日文書等等。

把時間分配好,專心的時候就可以好好專心,休息娛樂的時候也不會有罪惡感。這跟Coursera的名課<Learning How to Learn>中提到的學習邏輯有點類似:學習的過程中要不斷的轉換「專注(focused)」、「散漫(diffused)」這兩個狀態,以達成學習的效果。「專注狀態」時所學到的東西會在「散漫狀態」時,如散步、洗澡等重新組織,進而成為形成腦中的知識。

不知不覺又打了好多字,終於把最近在努力的事情整理出來了。決定專心學日文之後,世界就變得很小,每天在考慮的事情都是這些,但想想也許對某些自學日文或其他語言的人會有些幫助也說不定。

明天開始,要脫離宅宅生活了,即將有新的任務加入我的例行公事裡!那就是

明天要開始打工了!

工作的地方是一間跟當地農家契作蔬菜的餐廳\咖啡廳,因為有新的店鋪開張,所以得到了工作機會。同事們都是日本人呢,這樣就可以增加日語環境了呀!所以下幾篇打算來整理一下最近找工作、面試的事情~

那文章就到這裡結束啦,可以的話,請幫我拍個手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