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人的感情觀:先懂得獨處才能開始愛人

瑞典劉先生
4 min readMar 4, 2019
圖翻攝於攝影博物館,展出了瑞典早年的城市風貌,很優雅的一個姿態,彼此相依卻又互不干預。

瑞典文的我愛你叫Jag älskar dig(『油、愛歐斯咖、茶(台語)』),和全世界大多數語言一樣,直譯就是挖矮立。

瑞典文的情人節叫Alla hjärtans dag,翻譯過來卻和情人無關,而是「滿滿愛心日」。情人節慶祝的是愛這件事情本身,可以是情人、朋友、父母,通常幼稚園會在這天請小朋友做愛心勞作帶回給家人;你也可以和朋友表達你對於這份純友誼的愛(或直接借題發揮)。

愛情的美好是與那份愛有關,愛本來就不是情侶之間專有,而瑞典人相愛的兩人到底是什麼關係,也有不是那麼主流的看法。

前公司的人資總監是個來自瑞典南部的活潑浪漫熟齡女子,以下簡稱E吧,我第一眼看到E的時候就直覺她像慾望城市裡的凱莉,一頭個性散亂長捲髮和每天都在混搭的穿著,經常在辦公室裡繃繃跳跳卻又不失優雅,待人溫暖誠摯。我在認識E的前幾個月以為她是一個享受人生又事業有成的自由女子,畢竟在瑞典,你不主動提起,同事間是不會過問你的私人生活。直到有一天,E説她要去結婚了,而且兩個讀國小的親生孩子是花童,我才知道原來E早已和男友同居多年,小孩都大了,才決定要步入婚姻。

在瑞典,除了婚姻關係之外,你也可以是「sambo」關係,也就是同居關係,是有法律效力的一種結合模式。至於E為什麼要等這麼久才要結婚,我沒有問,也不關我的事,他們可能終於在多年後才確定彼此就是要度過終身的人;或者是他們想要孩子們也能參與人生大事。我只知道她的結婚禮物,是先生送她去印度的深山靈修兩週,E說人生邁入了下個階段,要好好地做準備,提起更多責任。

E和先生兩人都是瑞典人,對於愛情與家庭的認知大同小異。我身邊的另一個例子卻不是那麼和諧。

就叫她V吧。V是來自東歐的30+女子,她的男友是南美血統但在瑞典出生長大的豪放男子。V的國家傳統是早婚,所以她身邊的女朋友們都好幾個娃了。V很想婚,但男友不想,他們每每在大家面前說起這事都會一陣尷尬,男友也曾很直接地向大家表明,他覺得現在這樣的關係很好,找不到需要結婚的理由。嗯,可是V的斯拉夫文化裡,女人就是要走入婚姻與家庭的呀,那是她的背景、她的傳統、當然還有必須向媽媽交代的壓力。V和男友已喜獲麟兒,但還是沒有結婚,就只是同居sambo。每份感情,都有他們需要面對的習題。

雖然瑞典人恐怕也不能完全交代清楚,我個人的觀察是,瑞典人普遍為非常心靈獨立的個體,世俗的物質慾望並非長遠追求的目標,真正想要追求的是一種內心的平衡和不被羈絆的自由。在瑞典人溫吞的形象下,有著很堅毅的、就算在暴風雪中也能獨自前行的心靈。

在瑞典生活,第一件要學習的事情,就是懂得和自己相處。並不是要獨自玩手機好幾個小時打發時間的獨處,而是在漫漫黑夜裡,你學會真正讓心靈放鬆不多想;在一片白淨的初雪與月光照映之下,你要邊走回家邊思索即將來臨的長冬;或是在近幾永晝的七月清晨睡醒時,你能看著斜照進房內的陽光而不再感到心慌惱人。你在不斷重複的春夏秋冬瑣碎日常裡,重新認識了自己;那個曾經因為背載了過多的他人期待而沒有方向的自己。

你找到生活的模樣,不必為了滿足任何人而活著,每個人都是如此獨立的個體,用自己的方式有距離地與城市裡其他個體共同生活著。你對於人生的期待,是用在你自己身上的;兩個人共同生活,不是為了依賴對方,而是在兩個獨立個體上建造一個屬於彼此的共同未來;且若哪天其中一方要離開,那個未來或許塌掉,兩個體卻又能再次獨立運作。

這種極度理性的方式去定義兩人的關係,和完善的國家社會福利脫不了關係,人人都能自立,戶戶都能獨居,政府建造了完善的社會安全網,照顧所有人。在斯德哥爾摩,有半數的人口是獨居,包含許多老人,可能是單身也可能是喪偶,但就獨立生活著,不去打擾兒女和其他人。

事情都是一體兩面,看你願意拿什麼去換什麼。你願意被親情愛情綁住但不會隻身一人,還是你想要擁有獨立的自由卻也準備好隨時一人孤獨?

原文發表於2019/Feb/24:

--

--

瑞典劉先生

你好,我瑞典劉先生,11年前是高雄劉先生,被一股神秘力量吸引到了這又冷又安靜的國度唸書、工作、生活。做了八年的國際企業行銷公關後,現為非營利組織工作。專心體驗人生之際也偶爾讀書寫作,關心性別、平權、勞權等議題,文章散見於蘋果日報、關鍵評論網、女人迷等媒體。https://linktr.ee/SwedenTaiw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