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設計師徵才:招募時常遇到的6個扣分行為!

Paul Magnum
Dec 6, 2021
Photo by Andrew Neel on Unsplash

去年資深設計離職後,很幸運可以跟設計總監一起面試,決定設計部的徵才,主要是「平面設計實習生」和「資深視覺設計師」這兩個職位,開啟了我們長達近一年的尋人之旅,期間看了上百份履歷、面試了將近三、四十位,終於找到很棒的夥伴。

驚訝的是,這段漫長的尋人之旅,所謂的”資深”設計師的履歷、面試技巧,其實未必比面試實習生的學生好上多少;而我遇到最棒的那次面試,當下就決定錄取,也不是資深設計,而是實習生。雖然才大二,準備得卻比一大票投遞「資深」職位的人都更完整、用心。

網路上各類面試文章很多,滿訝異還會收到這麼多可惜、甚至令人哭笑不得的履歷。

我們本身是新創公司,徵才的角度與大企業或傳統中小不太一樣,我整理了六個我經常遇到的扣分舉動,希望能給無論是面試intern或正職的人一點小小提醒,避開這些常見錯誤,就能更接近自己嚮往的職位!

PART.1 書面履歷,老生常談卻人人會犯

Photo by Arisa Chattasa on Unsplash

我們經常一個月內就收到近百封履歷,既然都在徵人了,就表示真的很忙,沒時間慢慢檢視,所以投遞履歷的完整度,就會先刷掉一批人。主要是三種:一是自介隨便、甚至根本沒寫的、二是附件檔案亂七八糟的、三是檔案超大的完全沒壓縮過的。

#1 自介隨便寫、模版拿來改

身為設計師,每一頁的作品集、簡歷一定要認真對待,幾年前hahow有一門談設計面試的課,其中一集是三頁文的總監顏伯駿,提到一點非常非常的重要!但還是有超過九成的人都沒有做到!

就是自介要「針對你投的公司去寫」

網路真的太多教面試、寫履歷的公版,而google演算法前面的都是那幾篇,太多人都是複製那些範例,過來換自己的名字、經歷資訊⋯⋯不好意思,一看就知道你是複製的。又怎樣?沒事,可能也不會扣分,因為大家普遍都寫得很無聊。

而面對一個你很想要的職位,或許是薪水高於業界水平、或是公司很知名、產品你很欣賞、覺得很厲害…,你覺得,別人當然也會這麼覺得啊!

在所謂「好工作」的競爭上,你該追求的不是「有寫、有放就好」的苟且,而是在每個環節,我要怎麼脫穎而出的「加分」思維。

#2 附件檔案雜亂不整理

往下看就是附件檔案,這裡附上「作品集PDF」就好,其他獎狀、簡歷…之類的,都可以整合在作品集裡面。甚至也遇過寫的洋洋灑灑,結果自己忘記夾帶作品集連結的…

「作品集」當然也不是把畫過的東西丟進去就好,而是一本你個人的傳記,包含自傳、特殊經歷、各種設計(活動、品牌、網頁…等)其他特殊經歷or加分技能都可以表現出來,讓面試官認識你這個「人」,而不是隨便掃過一堆作品…

有關作品集如何整合,之後可以再詳細分享。回到附件,最糟但真的很常見的,是夾帶一堆檔案、檔名又不整理的,不要一開始就讓人覺得「這個人很隨便」啊!

建議只要重要資訊清楚即可,例如「日期-應徵職位-姓名-個人作品集」就OK,例如:

「20211120-應徵平面設計師-李小華-個人作品集.PDF」

#3 作品集超巨大、是要下載多久?

另外要注意的是作品集大小,輸出時就要檢查,請壓在30MB內。檔案太大,若當下網路訊號不好,光等你等半天,就先留下壞印象了,更慘可能被直接略過;若進到設計主管那關,這個設計師連輸出都不注意,還是根本就不會?

作品都還沒被看到,就先給人煩躁,後面恐怕就凶多吉少了。

💡 附件檔案point

  • 盡量整合進作品集
  • 注意檔案命名格式
  • 檔案輸出壓30MB內(15MB更好)

前面提過,你是要在數十甚至近百封履歷中競爭,每一個細節都很重要,注意這幾個小地方,在打開作品集之前,你就能先領先很多對手!

分享兩個方便的pdf壓縮小工具:

1.ILOVEPDF:

首選!線上PDF功能的萬用網站,壓縮作品集可選擇三種程度的壓縮,壓縮率高,幾乎不太會破圖;另外也能合併、拆分、加頁碼、電子簽名…等,你想得到的幾乎都有,是值得收藏的免費實用小工具。

2.PDF.io:

常用功能都有,可惜不能選擇壓縮的程度,不過壓縮效果與畫質的取捨還不錯,可以跟ilovepdf壓縮出來的檔案互相比較,選取較好的。(免費會員:處理25個文件/天)

PART.2 面試就是提案,憑什麼要錄取你?

Photo by Dylan Gillis on Unsplash

面試技巧沒有絕對的標準,很大部分取決於面試公司的性質,傳產或新創、大公司或小團隊,在意的方向會完全不同,準備方向當然也不同。下面僅以我自己「新創公司」的經驗來分享三點:

#1 提案,不是唸經

滿常遇到,直接把應徵時寄給我、已經看了很多遍的那個「作品集.pdf」,就開始唸,就像大學分組報告,其實台下沒人在聽;另一種,個人作品都亂七八糟,聊到哪個經歷想看時,還要等你開google > 搜尋 > 登入behance > 點擊 > loading…..或是等你拿外接硬碟出來,繼續找老半天,我只能在旁邊乾瞪眼,無形之中浪費很多彼此的時間。

建議的方式是,做一份面試提案的PPT,現場用ipad或筆電展示,裡面會有你的個人故事、精選的 5~10 個專案作品、對自己未來的規劃、想要發展的領域…等,讓我對你這個「未來的夥伴」有更深入的了解,聊到其他作品時,再用作品集的pdf補充就好囉。

#2 「沒問題」是最大問題

通常聊完你的經歷跟作品之後,面試官也會介紹公司的願景、結構與業務範圍,再帶到設計部的工作細節、協同模式、對這個職位發展,當然也會聊你的期望待遇。

事先了解你面試的公司在做什麼,是很基本的功課,也是對彼此的尊重;我們也是花時間看你的履歷作品、討論過後才決定邀請你來面試。所以當面試官問到「你有沒有問題?哪邊想了解都可以提出來?」的時候,很可惜多數人會回答:「沒有。」

或許有些人是客氣、不好意思追問,但也有可能,你沒做什麼功課,根本不了解我們,只是收到面試邀請就來;無論是哪一種,對你都沒有加分。

在這個階段提問一些你對公司的好奇,是滿重要的環節,問了什麼其實不重要,重點在於讓面試官感受到「你想加入」「你很在乎這份工作」,跟面試官同時也是未來的同事、主管拉近距離。

尤其是新創公司會更重視有沒有獨立思考、主動、積極的人格特質,而不會偏好一個口令一個動作的乖乖牌。

別擔心問蠢問題,只擔心沒有問題。

#3 展現你的期待與熱情

當你真的很想進一家公司,一定有某些吸引你的理由,可能是公司的產品、服務很吸引人;或是公司的哪個作品啟發過你、令你印象深刻?請不要害羞吝嗇說出來,把你的期待與熱情在面試過程中展現出來,幫助面試官記得你。

當絕大多數都是制式履歷與客套回覆時,對我們來說是很麻痺的,面談過程中,平凡無奇的介紹著作品、問你都說沒有問題,面試很快結束,很抱歉,真的沒辦法記得你。

就像常態分佈,面試了這麼多人後,還有印象的也只有最糟跟最棒的那兩、三個人;其他普通沒特色的,過兩天就忘了,當然,最後也不會錄取。

我最難忘的那位應徵者

我心目中第一名的應徵者,不是老江湖的資深設計,而是一位才大二的實習生。

作品還可以,書面資料沒有犯錯,也很用心整理了自介、為什麼想來這裡?期望進步的能力、能配合的實習時間…等。看得出來有用心,但也不至於特別到會被記住。

關鍵在於面試,閒談中,他就很能展現對我們產業、fintech大環境的一些超齡看法和分析,明顯是有下功夫,接下來,展現了他與我們的連結 — — 他也在投資股票。雖然還是學生,但用理財大富翁app模擬,培養自己的選股邏輯,也聊了一些持股的原因,獲利還不錯,選股清單我也認同,這邊很聰明的拉近跟“公司”的距離。

接著聊到設計,介紹我們的IP跟一些作品,他明確說出很喜歡我們的「某某系列」「某某懶人包」他也自己畫了幾張我們的插畫,雖然有點畫太胖,但有什麼關係?我們已經完全體會到他對設計的喜愛和熱情。這裡跟“設計部門”拉近距離。

人都喜歡喜歡自己的人,而感受到他對我們的熱情和用心,如果不錄取他,那…我是不是會對不起自己?

小結

工作佔據了每個人人生中大半時間,我想,既然一定得工作,那就開開心心的做。

與其利用網路資源模板,粗製濫造毫無特色的履歷,再去海量投放,吸引來的很可能是一些相對較差、有問題的公司,即便沒問題,因為亂投,你也根本不知道這家公司適不適合你,就算真的僥倖錄取,長遠來看,你工作也不會開心。

所以,請鎖定幾間你真心覺得憧憬、尊敬的公司,用心客製化你的履歷,充滿誠意地去投遞吧!

祝面試順利!

--

--

Paul Magnum

任職金融新創的Branding & Visual Designer,注重理性、邏輯思考的奇怪雙魚座,目前正努力學習UX,拓展設計的感知與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