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Global Talent Visa 英國簽證 — 申請經驗分享

--

英國白崖 2023.08

本文同步記錄於個人網頁: https://designtips.today/uk-global-talent-visa

1. 申請動機與背景

2022.10 月到英國旅行了三週,途中拜訪幾家軟體科技公司,也順便飛到葡萄牙、羅馬。結束旅程回到台灣後更確定自己有海外工作 (和生活) 的念頭,於是開始研究各國簽證的取得方式,恰逢科技業寒冬 (許多科技公司都在大裁員),以往依靠公司贊助簽證變得有風險,在找尋其他管道時意外發現了英國全球人才簽證 (UK Global Talent Visa) 的存在。✨

這篇文章記錄了我的簽證申請過程,申請當下已有在台灣約 4.5 年、在兩間公司當任軟體工程師的經歷 (2018.07–2023.02)。如果對於在英國工作有興趣、正在計畫海外職涯的讀者朋友,相信這個簽證對你是非常有幫助的!

💡 簽證的申請門檻與條件隨時會有變化,本文是用 2023.02 送出申請時作為基準,任何新資訊請以英國政府發布為主。如果需要,也歡迎聯繫我聊聊簽證申請相關的問題!

2. 簽證介紹

2–1. Global Talent Visa 又稱作全球人才簽證,這張簽證類似於台灣的就業金卡,主要是英國政府用來吸引海外人才所設置的簽證。相較於 T5 打工度假簽 (Youth Mobility Scheme Visa) 、T2 工作簽 (Skilled Worker visa),Global Talent Visa 有以下的好處:

  1. 由政府發放簽證,不需要公司贊助就可以留在英國
  2. 在工作選擇、跳槽、離職時有更多自主權
  3. 除了找工作外,也可以自行創業成立公司
  4. 在簽證效期結束後可以申請永居
  5. 可以攜家帶眷

2–2. Global Talent Visa 又將人才分成兩種類別,根據類別的不同,申請條件與簽證期效也不同:

  1. Exceptional talent (Leader): 被認定為領域中頂尖人才,申請門檻高,簽證效期為三年
  2. Exceptional promise (Potential leader): 有潛力成為領域中的頂尖人才,申請門檻相對低,簽證效期為五年

雖然 Exceptional talent 只給出三年簽證效期,但三年後就可以開始申請永居,對於想要長期待在英國的人來說是更有效率的管道。我因為工作未滿五年,挑選的是 Exceptional promise 的類別。

2–3. Global Talent Visa 申請上目前劃分為三個領域:

  1. Academia or Research 學術界或研究
  2. Arts and Culture 藝術與文化
  3. Digital Technology 數位科技

我所認識的朋友 (包括我自己) 都是申請 Digital technology 領域的設計師與工程師,如果你是走藝術或是學術的人,建議可以去官方的文件中查查自己的職位是不是符合條件。以數位科技領域來說,不管你是 PM/Designer/Developer 都是符合條件能夠申請的。

在申請過程中難免會自我懷疑為什麼要申請簽證,但現在回想起來,這個簽證不看財力證明、不用先找好工作,效期長又有工作自主權,對於專業工作者是非常值得的。目前 Global Talent Visa 沒有人數限制,全年都可以申請,不管是職涯上想要有更多成長、或是單純想要來歐洲體驗生活,都非常推薦申請看看。

3. 申請時間軸、費用

3–1. 在進入實際申請過程之前,先條列出整個時間軸,Global Talent Visa 最困難的是通過第一階段的專業能力審核,通過後第二階段的拍照、繳費程序其實就相對單純,兩個階段都需要 2–3 週的審核作業,如果不碰到大節日(聖誕節),半年內就能獲得簽證:

  • 2022.12–2023.02 準備書面資料
  • 2023.02.22 送出第一階段
  • 2023.03.07 通過第一階段 (2週)
  • 2023.03.31 申請第二階段
  • 2023.04.17 通過第二階段 (2週)
  • 2023.08 🇬🇧 抵達倫敦在郵局領取 BRP

3–2. 申請費個人覺得是一筆開銷沒錯,但考量到簽證帶來的優點跟彈性,以及後續在英國工作所得薪水來說,這個花費是值得的。另外,通過了第一階段才需要繳交第二階段的費用,因此倒也不用過於擔心申請沒過的成本 (就只會扣到第一階段的 Endorsement £456)

第一階段 608 磅 — 申請費包含:

  • £456 申請背書 (endorsement)
  • £152 申請簽證 (visa)

第二階段 3120 磅 — UK healthcare 健康稅:

  • 每年 £624 的醫療費用,如果申請五年期效,就要繳一共 3120 磅

4. 申請過程

4–1. 申請中最難評斷的就是通過的標準,以我 (工程師) 走 Digital technology 類別就是送出大量的文件作為審核依據 (也不用視訊或是實體面試),過程中我參考了許多在論壇上通過/失敗案例還是不知道確切的「通過門檻」是什麼 (好像在做大學入學申請的書面資料 😅),只能盡量呈現這四年來工作上的突出表現、經營社群的成果、以及個人開源專案的貢獻。

而在通過後我也沒有收到審核機構的評比說明 (但如果被拒絕,倒是會收到機構認為不符合的解釋),因此以下內容存粹當作我個人的經驗分享,也請讀者朋友不用當成模版去使用:

4–1. 個人履歷 (CV)

4–1–1. 個人履歷是四個文件中最簡單的一份,附上平時面試公司所使用的 CV/Resume 即可。這裡簡述我的履歷以及搭配圖片輔助示意:

4–1–2. Professional experience: 列出兩份軟體公司的工作經歷,其中提及 lead team (Leadership) 與開發工具影響營收 (Company revenue growth) 相關專案。

4–1–3. Selected projects: 列出工作之餘的 Side projects,包括經營的自媒體 (IG: designtips.today) 、還有貢獻的開源專案、開發的生產力工具。

4–1–4. Speaking: 列出工作四年以來的公開演講/分享,分別有荷蘭、美國、台灣的記錄。

4–2. 自傳 (Personal statement)

4–2–1. 一篇 1000 字以內的個人陳述文,說明為什麼要來英國、來到英國之後的職涯安排、如何貢獻英國經濟與地方社群。

4–2–2. 我是在 pre-ChatGPT (還沒有 AI 可以幫忙寫作文) 的年代申請的,當初申請時寫作寫到很想哭、一修再修、不斷「換句話說」。以目前的科技發展,這份文件的撰寫應該是相對輕鬆不少了 (或是麻煩身邊外文系/英文系同學幫忙,順便請吃一頓飯。在此特別感謝朋友 M 幫我檢查、大改一番 🙏)。

4–2–3. 陳述的框架百百種,有些人說要注重自己的「過去」- 你是誰/你的成就/求職經歷、有些人則注重「未來」- 選擇英國的動機/到英國的短中長期發展,寫作沒有標準答案,只要記得務必交代清楚。

4–2–4. 在陳述中提到的成就、經歷也可以在 4–4. Evidence 中著墨更多細節,並不需要將它們鉅細彌遺寫進 Statement 裡面。

4–3. 三封推薦信 (Three recommendation letters)

4–3–1. 推薦信可以說是申請中最關鍵的部分,能夠獲得強而有力的推薦才能大大提升通過的機會。西方社會非常看重名譽,相信推薦人之所以願意用自身的名譽來擔保你,也是因為你是個很棒的人才,在挑選由誰推薦時需要審慎思考。

4–3–2. 推薦人至少要找公司內的老闆/直屬主管才有一定說服力,如果能在公司外找到領域中頂尖人才那就是最好的情況了,儘管可能是網友只有一面之緣、或是僅合作過一次,都試著聯繫看看 (不過根據簽證說明,保險起見請找認識你的職務至少有 12 個月的推薦人),聯繫時附上詳細的自我介紹,提升對方願意擔保的意願。

4–3–3. 大家都很忙,可以的話請擬好推薦信,讓推薦人看完能直接簽名。聯繫時記得主動說明徵求推薦信的目的、你本人與推薦人的過往關係、確認推薦人聯絡資訊、地址無誤。

4–3–4. 我的第一推薦人是前公司的老闆 (美商),主要說明我在過往公司中所執行的專案的影響力,包括呈現營收上的成長、工作效率的提升幅度。

4–3–5. 第二推薦人Startup Founder (美國),說明我在工作之餘持續經營的知識型社群媒體如何影響該公司、以及如何啟發科技產業新加入的年輕夥伴。

4–3–6. 第三推薦人是科技顧問公司的高層 (台灣),說明我在工作之餘的科技領域產業貢獻,例如公開分享議題、主持聚會帶來的影響。 (務必附上詳細的與會規模、時長)

4–3–7. 推薦信最好由不同類型、面向的人撰寫,才能增加通過的機會。另外如果能找到超過三位推薦人,也可以將第四封推薦信放到 Evidence 之中,作為其中一個能力證明。

4–3–8. 非常感謝這三位貴人幫忙,給讀者朋友的建議就是工作之外也多交交產業朋友、參與聚會研討會、有機會的話也可以擔任分享者、參與專案累積經驗。重要時刻這些人脈能幫你一把。

4–4. 能力/潛力證明 (Evidence)

4–4–1. 根據申請的類型所需要的能力證明也不同,Digital tech 類型所需文件在 Tech Nation 機構中有詳細的說明。簡單來說總計十個證明要能符合一個必要門檻 (Mandatory criteria, 下稱 MC) 以及四選二自選門檻 (Optional Criteria, 下稱 OC)

4–4–2. 必要門檻 MC 是要證明自己在過去五年被認定 (或有潛力成為) 頂尖領導人才 (leading talent)。其中英國政府對於提出證明的定義十分廣泛,以下列出其中兩種範例:

1. 著重在公司內的成就: You led the growth of a product-led digital technology company, product or team inside a digital technology company, as evidenced by reference letter(s) from leading industry expert(s) describing your work, or as evidenced by news clippings, lines of code from public repos or similar evidence.

2. 工作之外的業界貢獻: Outside of your normal day-to-day job role, you led or were a significant contributor to a substantial open source project, as evidenced from compilation of code commit summaries, repo stars or similar metrics such as download statistics, where possible.

4–4–3. 自選門檻 OC 包含以下四種,審核機構的說明中都有給出所謂 “significant contribution”, “impact” 的範例,因此在準備證明上都能有個基礎認知,在一開始比較困擾的是門檻之間都有部分條件重疊 (例如 OC1 & OC3),安排的時候需要不斷做調整。不過我馬上就放棄了 OC4 學術貢獻的選項,因為我工作以來真的沒有這方面的累積。

1. 創新研究、專利技術: How do I demonstrate that I have a proven track record or examples of innovation in the digital technology sector as a founder or senior executive of a product-led digital technology company or an employee working in a new digital field or concept?

2. 產業影響力: How do I demonstrate that I have been recognised for my work outside of my immediate occupation that contributed to the advancement of the sector?

3. 企業貢獻: How do I demonstrate that I have made a significant technical, commercial or entrepreneurial contributions to the field as a founder, senior executive, board member or employee of a product-led digital technology company?

4. 學術貢獻: How do I demonstrate that I have exceptional ability in the field by making academic contributions through research?

4–4–4. 在必要門檻 MC 裡,我提出了四個 Evidence。包含三個在美國、荷蘭、台灣的公開演講記錄,這三場都在有影響力/能見度的場合上分享公司專案經驗,因此是很適合的證明。另外也提出在前份工作的 Offer 還有薪資條,同時附上 payscale 台灣軟體工程師的薪資級距表作比較,呈現自己的能力具有競爭力。

4–4–5. 在第一個自選門檻我選擇 OC2 (產業影響力),因為我本身四年來一直參與台灣的設計師/工程師聚會,從與會者角色到後來也嘗試經營社群、舉辦活動活絡產業社群。這裡附上三個證明說明 Designtips.today (自媒體)、Friends of Figma (設計軟體社群)、Podcast 如何給產業帶來影響。

4–4–6. 在第二個自選門檻我選擇 OC3 (企業貢獻),真的很幸運能在 PicCollage 拼貼趣工作,我有很多機會可以跟優秀的同事一起製作新產品、研究技術、還有空間可以改善既有的工作流程。我提出的三個證明都與公司參與專案有關,其中一個證明是貢獻到有 500 Stars 的 Github repo、另外兩個都跟公司內協作流程的改善有關 (cross-function collaboration)。

4–4–7. 在製作 Evidence 時一定、一定要將檔名命名好 (符合內文),審查委員不可能還幫你挑錯,第幾個 Evidence 對應到哪一個 MC, OC 都要仔細列出來。

4–4–8. 我的每個 Evidence 都附上影片/投影片連結、還有公開資訊 (Github/project/event links),幫助審查委員檢查資訊的正確性,同時只要提到數字、影響範圍也都會標上粗體字,強調內容。

4–4–9. 當初安排每個證明時,花了很多時間在論壇上研究不同的格式、架構。在參考時也請不要陷入冒牌者效應 (Imposter Syndrome),每個人的職涯路都不同,每個人對於成就的標準也不會一樣,盡力呈現自己最好的一面,那就好了。🍵

以上就是我當時的申請書面資料,過程中要會多工處理、交替準備才不會讓自己 burnout 或是疲乏,例如在細修 Evidence 之前就可以先將推薦信範本寄送給三位推薦人檢閱,畢竟聯繫推薦人就需要花費不少時間 (甚至有可能被拒絕、無聲卡)、Personal statement 卡住沒關係,可能在修改 Evidence 的同時又靈光一閃能回頭補齊內容。

另外,除非一進入職場就加入很好的大公司、或是參與到有影響力的專案能發表商業專利,不然工作之外的累積 (一定要留下照片、資料) 會格外重要,你永遠不知道多付出的辛苦、多取得的成就哪一天會用得上

5. 參考資料

5–1. 網路上分享申請 UK Global Talent Visa 的人其實蠻少的,也因為身邊的朋友一半在台灣、一半則是直接去美國念碩士+找工作,在申請過程中能參考的資訊其實不多,這篇 Stan 的 Exceptional promise 申請過程 (2020.01) 是我看過最完整的紀錄; 另外如果考慮走 Exceptional Talent,你可以參考 Lin Chun-Shuo 的 FB 貼文 (2023.05),以及其他網路上寶貴的分享:

  1. 不用拿到 offer 就可以申請到英國生活、找工作的三種簽證 (2023.08)
  2. Getting a talent visa in the UK for mortals (2022.05)
  3. My Experience of the UK Global Talent Visa Application (2022.02)
  4. My Experience Switching From Tier 2 To Tier 1 Tech Nation UK Visa In 2020

5–2. 我個人認為如果已經有 3 年左右工作經歷、想要嘗試英國職涯的人,就很適合開始申請 Exceptional promise (Potential leader),你可以再用一年左右的時間持續累積需要的經歷,並同時整理過往的工作/專案資訊,有充分的時間準備相對的壓力也比較小!

5–3. 感謝看到這裡的你,希望這篇文章可以讓你對於未來職涯有更多的想法。申請簽證的過程一定不容易,但也是個自我檢視生涯軌跡的好機會,準備期間更能了解自己的不足、可以精進的地方。目前我搬到倫敦已經 3 個月了,在適應新環境的同時,也接觸到了許多台灣不會有的就業機會; 除了工作,還可以安排去歐洲各國體驗不同文化 🗺️。我覺得 Global Talent Visa 是非常值得的投資,祝各位讀者在申請的路上都能夠順利,我們也許有天會在英國相遇呢!

--

--

Lichin | 產品設計的錦囊妙計
Lichin | 產品設計的錦囊妙計

Written by Lichin | 產品設計的錦囊妙計

Product Engineer based in Uk, prev Design Engineer @PicCollage | 📚 Creator @Designtips.today

Responses (1)